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华>文实在是太有威慑力,忍不住,叨唠叨唠...
如果说宋凝,当初几乎赔上半条性命,才把沈岸从鬼门关拉回来,然却从未开口提及自己的身份,是顾及沈岸身为败国将军的尊严;如果说洞房花烛夜,面对沈岸劈头盖脸的怒斥和无端生有的诋毁,没有毅然声辩,是不想让救命之恩成为情感负担;那么后花园中,突遇柳萋萋后得知前因后果,再次面对沈岸的不辨是非和恶言污蔑,没有据理反驳,决然怒斥,却在寥寥几句的哭诉后沉默接受,偶就有点不理解了,偶想说,宋凝,你就这么心甘情愿的被误解吗...魔靥般的那晚,宋凝问沈岸有没有良心,偶说,她应该问沈岸配不配得起她的清白...洛儿死的时候,宋凝问沈岸为何他和柳萋萋还活着,偶说,她应该问沈岸是不是老天也觉得沈岸不配她那份清白,才让洛儿如此意外地,死在了他和柳萋萋的女儿的手下...一场大火,一片废墟,一堆骸骨,宋凝,就这样带着满心期盼嫁来,带着满腹悲苦离去,因为有了华胥调,她总算,走的别无所求...偶想说,这丫头好傻啊!怎么就这么让自己,被平白无辜的误会被惨绝人寰的伤害被理所当然的忽视看了她的华胥梦才发现,其实宋凝,看得比谁都清明.如果沈岸爱上的不是那个原原本本的宋凝,即使没了国恨家仇,即使多了感恩图报,那份味道也已经不同了;宋凝祈望的,其实很简单,不是败国的卑屈,不是报恩的亏欠,仅是那份最初的心动,最真的喜欢,不带任何瑕疵的一人心...
这里要强调一下,柳萋萋...不能因为人家是哑女,就搞双重标准.哑不是她的错,但以哑博同情,混淆视听,扭曲事实,戕害无辜,满足私欲,就是很卑鄙很无耻的,要坚决鄙视她!
而莺哥,毕竟是五年杀戮,沾过太多血腥,瞥过太多残酷,略过太多丑陋...所以,当不顾重伤赶回,撞到凉心的那一幕时,她拾起掉落的包裹,回了句"不打紧的东西";所以,当容浔无视其它,自顾抱着锦雀离去时,她替容浔开口了;所以,当容浔命她带锦雀入宫时,她回府还他一条命...如果说握着容浔的手,刺入心口的那一刀,是莺哥对自己死心了,那么容浔以入宫还命的要求,则是让莺哥彻底的对容浔死心了...偶想莺哥,不是没有想过容浔对锦绣的感情里有没有她的因素,只是刀尖上生存的人,习惯了理智,连生死都要算的分毫不差,这种人,从不奢望...入宫后,容垣的点滴,莺哥看得太清楚...所以,容垣护她中毒时,莺哥说会陪他一起;所以,被以李代桃僵之罪困于庭华山时,即使遍体鳞伤,她也要闯出山林,亲自问个明白;所以,当病重的麽麽告诉她容垣早于困她第一年去世时,她无论如何也要自己探个真假;直至最后,终于景侯陵..."执念太深就易伤",这是容浔大婚时莺哥回他说的话,其中的道理,莺哥应当是再明了不过的了,然而她对容垣的执著,却深得让人窒息...也许执念的褒贬,不在于否是存在杀害,而在于值不值得...
有人说看了番外后,觉得容浔有点惨...偶说,容浔一点都不惨!之前拣了个莺哥,之后收了个锦雀,惨在哪里何况当初,也是容浔亲手送莺哥入宫的!如若那晚容浔取了莺哥的性命,偶也许还会同情他一些,但是...试想想,如果莺哥入宫后遇到不是容垣,而是另一个对她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容浔...还有人觉得容浔可怜吗
看卿酒酒和公仪斐,很是无奈...一个,是酒酒时,偏要作公仪薰,成了公仪薰后,却偏要做酒酒,一生两世,都没有摆对自己的位置;另一个,一心争取的,最终死在自己怀中,失而复得时,却已丢失了曾经的那份心...如果说酒酒两次身份定位的偏差,是因为自己盲目亲信它言;那么公仪斐第二次与酒酒的错过,是不是因为他没有再去争取...偶就不相信,都有办法聚魂为魅,却没有办法检验血亲...偶不能说公仪珊当初暗中给公仪斐下千日忘是害了他,毕竟,她没有恶意;偶也不能说酒酒当初要求封印自己的记忆是错的,毕竟,她是一心要来报恩还债的;但偶想说,如同没有负疚的歉意不能算是真正的歉意,没有愧责的救赎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救赎...
偶对慕言的印象,在此之前都是中立的...但是偶想问,慕言是什么时候得知公仪斐喝了千日忘的如果是送公仪薰回来的当初就得知了,却没有多问一个为什么,偶不得不说,他这个人,真的是太现实了!当然,偶不能说慕言有什么错,毕竟,他也没有这个义务问;但如果是君拂,封了一个人的记忆,而另一个又喝了千日忘,她一定会问!偶不能说酒酒和公仪斐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但可以肯定的是,慕言,他不能算是仁慈的人...所以后来,当慕言说自己两次杀了君拂时,偶很心痛君拂,可对慕言,却真的是一点都同情不起来...
初看一世安篇,看苏珩追慕容安的方式,觉得有点寒...不由想起唐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文中的夜华,想起夜华取白浅眼睛的一幕...苏珩和夜华,绝对的情深不露,荣辱不惊类;虽不能绝对的说是好是坏,但这么看着,总让人不禁打寒颤...后来,苏珩选择了皇位,慕容安为救他魂堕了.于是多年后,君师傅谴君拂引苏珩入华胥调,探苏珩真心...如果慕容安后来没有死,那么再让苏珩入华胥调重选...这个悬念就大了,因为苏珩这种人,藏得太深...一世安...可能只有慕容安的死,才能让苏珩懂得什么叫一世安吧...
回头说一下紫烟...如果让紫烟和慕言/君拂一起目睹了柸中那段,她对慕言的情,应该就不会像番外中那么深了吧!也许,不是因为经历过生死,才看透了阡陌红尘,而是因为见过了世间百态,才知道,自己最在乎的是什么...
最后*sigh*一下,初读<华>文时,偶曾因开篇序中的"心之逆旅,华胥为引"八个字,很是纳闷过.<列子>有云:"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华胥,应该是美梦的代名词,怎么会是逆心之旅呢现在看来,偶是很小白的;不是"违背",而是"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