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写在最后 ...

  •   终于落下最后一个字。从最开始的第一章,到现在,竟是又铺陈了十万多字。一个只知道我在写文却不知道我在写什么的朋友常常打趣我说:你的裹脚布怎么样了?呵,其实,真是在写完第一大章的时候就该结束的。那些过去的苦闷彷徨,那些年轻的茫然的岁月,在那样一个夜晚,在辗转的烟雾里,在终于下定决心的安静的回望里,有些东西,在心底慢慢清晰,昭然若揭。
      很早以前,小莫问我,这篇究竟要写怎样的一个故事。我说,我想写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很多东西原来都是这样吧,你经过,无知无觉,当时无法明白无法确定,只有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在转了很大一个弯以后,你才会在忽然之间了解,原来,一切是那个样子,原来,自己一直在爱和被爱。
      呵,可叹这“当时只道是寻常”啊!
      想用第三人称的,到底没能写成。说到底,还是比较习惯散漫的写法,而选择第一人称,会在笔下更多流淌自己的想法吧。像朋友说的,换了角度,换了人物,铺写它们的仍然是我。
      选了钟逸的角度来写,便用了相对来说粗疏的笔法,整篇文可能会少一些温婉和细腻。因为,在我的想像里,钟逸便是这样一个人。其实不是缺少温婉缺少细腻,而是,她在刻意隐藏和逃避,刻意用一种粗疏来保护自己对抗世界,或者,有的时候,是和自己对抗。
      之前的第一章,会比较跳跃,因为,在短短的一夜去写几年的过往,由不得我不跳跃。之于我,其实也是第一次用这样的行文方式。可能会感觉有些混乱,但是,在写的当下,其实很清晰。那些文里的画面,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浮现,交错,重叠。以至于我在怀疑,那些人那些事,究竟有没有真的存在过,发生过。
      写到第一章末,是想作结的。“想欲返去”,这个标题其实也是一个索引,其实已经标识了整篇文的基调,那就是:不知不觉,后知后觉。
      第一章末已经是温暖的转向,但是,我还是不能免俗吧,不能免俗的想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温暖的结局,给自己,也给更多的人信心和安慰。所以,我续写了。呵,温暖的东西,我一向不拒绝。
      动笔写这篇文的时候还是末冬,两个多月过去,这个城市早已春暖花开。红叶李缤纷散尽,梧桐花开得正好,香樟的叶在风里散着隐隐的清香……,城市依然以它自己的脚步在行走,每一场花开花落,之于它,也是一种成长。在这几乎不能查觉的成长里,我生活在这里,经历着,也见证着,并且,也成长着。
      这个春天,有人说,愿意和我一起努力,一起坚持。真好。
      有爱,有明天,有希望,真好。

      贴一首很喜欢的歌。之前常常在晚间一边听它一边敲文。有些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但,那是经历之后的回望,有一种澄静,而不是混乱的青春当下的惘然。
      过去,可以被凭吊被怀念被遗憾,但,不可以被沉溺。人还是要往前走的吧。偶尔的回头望去,那些年轻时走过的路,听过的歌,爱过的人,像一场温和的电影,提示着你曾经的存在曾经的美好。它不是要你遗忘,而是要你收藏和珍惜,告诉你,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整理好自己,用更健康明亮的心情去走在当下。
      明天,总是美好和希望的,不是么?

      想欲返去
        /陈小霞
      一直梦见黄昏的景致
      将十六岁画出笑容
      照着阮站惦红红月台
      彼个小站呼作快乐

      已经罔见单纯的快乐
      被十六岁借去流浪
      离开阮孤单休困小站
      彼个所在呼作过去

      想欲返去找寻锁匙
      打开锁着的行李
      想欲返去探听过去
      十六岁小站的模样

      一直梦见黑白的铁路
      一直通去通到过去
      带着阮来到彩色的月台
      欢喜哪会流出珠泪

      已经罔见人生的钥匙
      将阮的爱锁置暗暝
      快乐是不知罔见的叼位
      想欲返去想欲离开

      想欲返去走寻锁匙
      打开锁着的行李
      想欲返去探听过去
      十六岁小站的模样

      想欲返去告别伤悲
      避开命运的弄治
      想欲返去了解过去
      到底快乐是什么
      十六岁的快乐是什么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