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和尚 ...
-
“老太太现在在哪里呢?”
“回老爷的话,老太太不耐日头回院子里歇晌去了。”
贾政沿着廊子进了贾母的院子,坐在阶上的丫头立马站起来。贾政摆摆手,问道:“老太太可是歇下了?”
“缨络,谁在外面呢?”
“回老太太的话,二老爷来了。”缨络脆生生的回了话,给贾政打起了帘子。
“老太太安。”贾政让缨络抱了纳福进来,自己给老太太请了安。
贾母虽然已经当了老太太,其实也不过五六十而已,精神依旧很好,头发不过有着稍许花白在丫头们的照料下却是一丝也见不着。今天又是宝贝金孙子的周日,元春坐在自己身边凑趣着。老太太精神正好,看见儿子沉着脸进来,赶紧问了句。
“外面忙乱乱的怎么不也去照应着,可是有事情?宝玉的事情你也不要太心急,毕竟还小呢,好好养就能好的。”
“母亲大人,儿子想着也让纳福去抓上一把。”
“纳福啊!给我看看。”贾母把彦卿抱过,看着长开的小脸白嫩嫩的,一双漆黑的眼睛直溜溜的看着自己,虽觉得比宝玉少两份灵气,不过看着却是没有那么羸弱,也欣喜起来。“这孩子看着是长起来了,看着前面人少些了再去。纳福身子不算好,前面乱哄哄的空气也不好。”贾母看着被抱来孩子,被搂在贾母怀里的元春也探出头看自己的小弟弟,“怎么抱出来了?”
“孩儿刚刚去,纳福屋子里就一个不顶事小丫头。孩儿眼见着纳福从床上摔下去,她也睡得安稳。想着是太过不经心”
贾母心里盘算着王夫人管家却是连自己亲儿竟也不管,心里多了份不悦。也知道贾政相来不管内宅的事,如此这些自然也同他说不着。想着找个时间自然要好好提点王夫人一下不提。只让贾政抱着纳福出去。
纳福趴在桌子上眼见各色物件还在,几个婆子指挥这丫头们正将物件收回,不由得瞪眼看去。居然笔墨纸砚都有,诗书好些本散放着,另有金玉各色物件,不知哪个缺德鬼竟然将女子的胭脂碎布也一样不差的摆上。纳福一阵头大,不知到底该拿哪样。几个七八岁的小丫头爱笑着也拿物件逗他,看着贾政也是不管,几个小厮们也赶上热闹,抓了些笔纸画章之类贾政平日里把玩的逗着。
纳福闭眼爬了几下,把自己转个晕到,又冲着一个方向爬去,一路上居然带到物件无数,最后觉得手心一实,摸摸感觉不是胭脂钗佩之类就直接放在怀里,坐起来睁眼一眼,竟然是本蓝色印花面的佛经。
贾政远远看着儿子抓了本书,只觉得心里一松,好歹还有个儿子是能看书的,待到凑近看去,只觉得不详。《地藏本愿》虽然也是盛行佛经,讲的却是父母不善拖累子孙的缘故。心里对王夫人又是多了几分忌惮,更是不愿再进王夫人的门。
当年,贾政嫡三子纳福取名贾瑜,录入族谱。
当时各家皆是长子承业,次子开拓,至于三子之后,对于大家来说,无才些才好。故而,教养时,长子给予希望最多,往往严厉;次子则多放与族中各子弟玩耍,或是专精一项;而三子往后,只要玩耍就好。
与贾府也同样,贾政之长子贾珠被整个家族给予厚望,故而每日战战兢兢于功课之上,兄弟之间颇有距离,贾赦之子贾琏虽然也是嫡子,却是上有爵位着落,下有贾珠支持,终日只在贾母眼前逗乐。而贾政这对双生子,与上面兄长年岁相差甚多,整日里只一味娇宠。
稍长,双子性格初显,众人只叹惊奇。含玉而生的宝玉,性温和,喜女子,好红艳,最是最甜心软,贾母最疼;而生而瘦弱的纳福,性淡淡,喜清静,好青黛,最是冷心冷情,整日里只与诗书为伴,而诗书中最喜玄佛。众人只道又是个宁府老爷,终究免不了背后议论两句。
待到三五岁时,贾政长女元春为兄弟二人启蒙,宝玉聪明伶俐,一点就通,元春喜爱不已,连忙报与贾母知道。贾母更是心爱抱在怀里一阵心啊肝啊的唤着。纳福只是于旁面小桌上,冷着张脸摊着金刚经慢慢抄写不提。
几日后,赵姨娘于床上抹泪,贾政询问缘由,赵姨娘言道:前日里贾瑜坐在炕上,环抱环儿,平日里也和其他兄姐们玩不到一起,看上去委实可怜。又言纳福人小,却是心柔面冷的性子,果然是不讨喜了些。可是每每细微之处却是无人能及。贾政心头火气,想起往日里见到贾瑜孤零零一人无人伺候的样子。赵姨娘又一时在一旁说起环儿身体不好,想要些山楂之类的帮助化食也不可得,偏还是贾瑜偶然见了送了些消食丸身子才好些等等。惹得贾政更加懊恼。
不日,贾母便言王夫人身体不好,很该养养,让珠儿媳妇管着家。宝玉和纳福都大了,一人分二个大丫头,四个小丫头。另外探春分得一个大丫头两个小丫头,贾环分的两个小丫头。宝玉和纳福又从老太太哪里分了几个得意的大丫头,算是分了王夫人的权。
宝玉那里如何不可得知,纳福见了老太太调养的几个大丫鬟,细看过去都是心思细腻,言语伶俐的。知道老太太向来爱上这一类子,有几分老太太年轻时候模样的青年姑娘。纳福谢过老太太后,又言老太太将自己身边得意人全部放出,以后日子恐怕不得顺心,劝老太太只留下一个,其余还在老太太身边伺候着。又将自己院子里一个叫茜草的小丫头招上来,说是这丫头沉默能干,手脚灵便,不若升了做大丫头。老太太见了,确是模样齐整,问了话来,言语虽说,却清脆明白。便也允了。
纳福将两人改了名,叫盘金影金,又吩咐了盘金负责衣物种种并着院子里的丫鬟们,影金只管屋里摆件贴身服侍并着针线,又让影金拿了钥匙,盘金拿了账本。又言他日还有其他事物,两个人商量着办便是,才算将两人分配好。
扬州盐政老爷林如海最近很是得意,成婚多年,嫡妻贾氏终于生下一如宝似玉的姑娘,最是聪慧不过,如今又一庶子抱养在嫡妻名下。幼女娇柔可人,稚子活泼可爱,林如海已经年近不惑,终于有了后人。也是一圆多年心愿,每日里公事繁复,扬州势力纷扰也抵挡不住林老爷的好心情。
林如海只将两个孩子都抱在身边,恨不得一刻不离。连林夫人贾氏也是百般疼爱。同龄大多儿孙已经成年论亲,而自己稚子才刚刚咿呀学语,林夫人家氏尚且觉得愧疚不安,而林如海只觉得心满意足。若是还有什么事情忧心,不过是子女皆是体弱,更有和尚道士要来化了出家。林如海只觉得自己四代公侯之后,数不尽的珍宝可以细细调养儿女身体,哪里就要让子女吃那个苦头,只让下人送出去了事。
不想好景不长,幼子三四岁上,病弱便去了。夫人贾氏哭昏了,林如海也心头哀痛。还要安慰妻子女儿,日日夜夜,只想自己果然是恶事做过,累及子孙,命中无子了。更加唯一女儿当作掌上明珠,充做男儿养成。密折送上京城,哀言:命中如此非是人力想来是业力造化。
不想未过整年,妻子也哀痛而去,林如海只想自己如今孑然一身,哀痛难忍,恰好贾府送信而来,言道要请林小姐黛玉上京由贾母教养。林如海只觉得万事妥当,又免得弱女触物伤情,又免得父女相坐而泣,又免得黛玉无人教养。如此种种之好处,只让下人细细收拾黛玉一应物件,便送上京城。却是一丝为自己的考量也无,更是悲言于上:如今心若死灰,惟报圣恩,填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