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其实说秋启然偏心二儿子,可能有点冤枉他了。因为从情节上来看,他不只是重视曜儿,对曜儿也是很有感情的。而相对的,对二儿子由于长期不在一起,所以从心理学上来说,感情也是亲不到哪里去的。可能觉得受重视的孩子就应该更严格的要求,而不受重视的犯点小错也没关系。可是这里他的态度以及认知有一个很大的错误。他的区别对待,对曜儿心灵造成了伤害,而他又不能及时的让曜儿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爱他,多么的重视他,而不是偏心秋曦,他不明白压力大的孩子需要获得更多的宠爱,而一味的苛责打压。所以说他们父子的关系到了一个关键点。要么恢复,要么继续走向恶劣。很显然,秋启然不具备自我反省和儿童心理的能力与了解,所以父子关系走向破裂几乎是必然的结局。
再说几句秋曦,这个小孩十分的让人讨厌,因为他的为人甚至不是坏,而是很阴毒,这是最让人厌恶的地方。但是从某个角度讲,这也和教育的失败脱不了关系。从小他爷爷的灌输,让他觉得自己才是能接班的人,并且在那样的老人的教育下,他有了很多心机,可是回来之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心里自然不会平衡。所以秋曦心里难免更加的怨毒。曜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身体上的痛苦,再加上待遇要求上的差异,于是对秋曦产生了嫉妒,以及对自己产生了自卑。可是在这之前,秋曦应该早已对曜儿产生了更深的怨恨和嫉妒,他会觉得自己永远是个陪衬,只有没了曜儿他才能锄头,所以他才发挥了自己全部的阴毒手段,去害曜儿。
其实说到底,最大的责任人还是要算秋启然,做家长的即使不能把心放平,至少要表面上看起来公道,尤其在要求和惩罚时不能有明显的区别。不然对受宠的不受宠的受重视的不受重视的孩子都没好处,而且孩子之间的矛盾大人能不参与最好不要参与,有时孩子之间不是说是非能说的清的,如果不参与,说不定,过段时间就淡化了,如果大人由着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随便参与,那很大可能会加深矛盾,不但手足之间难以和解,甚至孩子和大人也会有隔阂。再往大了说,如果象秋家这种有大的权利和多金钱的家庭,本来为了这些,就容易引起人性的裂变,手足兄弟就很难和睦,如果再加上孩子们长时间觉得自己受委屈和压抑以及歧视,那么将来不但父子反目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手足之间相残的几率更是高的可怕。因为孩子对家长的感情一般比对兄弟的要深,而且期待也更高,所以在受到不公待遇的时候,第一个怨恨对象很可能是自己认为夺走自己爱的或者比自己得到爱多的兄弟手足。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是为什么正牌夫人在丈夫有了外遇之后,往往最恨的是小三的缘故。可惜,秋启然意识不到这些,这也许就是最后走向悲剧的必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