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Ps:史料相关:
1、关于苏松浮粮减免在康、雍、乾三朝:
国朝韩世琦、玛佑、严沆、孟雄飞、吴正治、慕天颜、汤斌、任辰旦各疏,民人陆大猷等牒,先后请减,皆格于部议。雍正间怡贤亲王以米尙能完,银多逋负请减银而不及米(四十五万两),乾隆间减银案循之(乾隆二年,二十万两)。
《显志堂稿》卷四,《江苏减赋记》
2、雍朝减赋由下向上的记载:
1)(俞兆岳) 补松江同知,苏松赋额溢他郡,公力言于布政使西林鄂公,转请怡贤亲王入告,得豁免浮粮四十余万石。.
《南润文集》卷下,《吏部左侍郎俞公传》
2)诏免苏松浮粮四百五十万石(鄂容安记错了或是印错了),江南之有浮粮,始于前明 ,有粮无田每岁不能完纳,至百姓卖妻鬻子而追呼不息,所在逃亡。此数百年相沿之累,而苏松尤甚。官民俱困,上宪皆知其苦,而无有敢言者,公独婉转奏请,蒙恩宽免,遂得蠲苏松浮粮四百五十万石(错得太离谱)。自公始,苏松第一大疾苦,从兹免矣!
《襄勤伯鄂文端公年谱》卷二,雍正三年二月条
3、户部题奏与上谕:
雍正三年三月丁巳。总理户部事务和硕怡亲王奏请酌减苏松浮粮。得上旨:苏松浮粮,常廑皇考圣怀,屡颁谕旨,本欲施恩裁减。乃彼时大臣,以旧额相沿已久,国课所关綦重,数以不应裁减,固执覆奏。凡国国家大事,因革损益,必君臣计议画一,始可举行。若皇考违众独断,既非询谋佥同之意,且恐一时减免,倘后来国用不足,又开议论之端,是以从众议而中止。然圣慈轸念苏松诞敷渥泽,屡蠲旧欠,以纾民力,其数较他处为多,是亦与裁减正额无异也。今怡亲王等悉心筹画,斟酌奏请。朕仰体皇考爱民宽赋之盛心,准将苏州府、正额银蠲免三十万两,松江府正额银蠲免十五万两。《论语》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易》曰:损上益下,民说无疆。朕但愿百姓之足,时存益下之怀,用是特沛恩膏,为定例。俾黎民轻其赋税,官吏易于催科。可饬令该地方官知之。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