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傍晚时分,我离开新昌里的时候,看见一家糕饼店里的春饼正好出笼。我买了两块,放在怀里,我想也许营十一娘喜欢吃这个。
      到了胜业坊,华灯已经初上,妓院的门前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我从一间间庭院前穿过,许多女子倚在楼头,吃吃地笑着,有一些把荷包扔下来,我就接在手里,抬头笑笑,却头也不回地向前走。
      这个地方,十年前我经常来,虽然我现在的记忆差了,但这里却记得清清楚楚。隐约间,似乎又似回到十年前,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情景。
      那时候,我还年轻,身着锦衣华服,骑金鞍白马,年少英俊。当我的马从坊间过时,每一个女子都在纷纷询问,“这是谁家的公子,真是俊俏啊!”
      虽然现在我也不过三十岁,但两鬓已经有了白发,又因为一直在燕北苦寒之地,背也有一些弯了。而且十年在马上的生涯,严重地损害了我的腰,现在我已经不能再骑马了。
      我穿过一个个红灯笼,一座座小楼,在路的尽头拐了个弯,立刻笑语弦歌便仿佛被隔在了尘世之外,只有隐隐约约一些游丝般的声音还飘浮在空中。
      这里有一座孤零零的小楼,再过去就是一个荒废的庙宇。
      我愣愣地站在小楼前发了半晌呆。
      十年前,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并非夜晚。那时,一个锦衣童子在门前等我,看见我来到,立刻向里面招唤:“李十郎来了,妈妈快出来迎接。”
      然后他接过我的缰绳,将马系在门旁的系马柱上,将我让进门去。
      而郑氏则正穿过庭院来迎接我。
      我抬头看了看庭院里的小楼,只亮了一盏孤零零的灯,显然里面的人并不多。
      游目四顾,废庙的庙门向我张开着黑洞洞的大口,我忽然疑惑,为什么十年的时光,这里还会有人住呢。
      我在门前徘徊良久,忽然失去了走进去的勇气。
      我明白,营十一娘是唯一可以帮助我回忆起我过往的人,但我却又忽然对过往失去了兴趣,即使是知道又能如何?
      现在不知道,我好象也没什么不妥。
      我犹豫了许久,决定先到别的地方去逛逛。
      我又回到刚才走过的街道,路边一个女子倚门而立,她看见我走过,忽然招呼我说:“李公子,你好久不来了。”
      我立刻止步,那女子懒洋洋地倚在路边,面目正好在灯光不及的地方,我无法看清她的容颜。
      她说:“既然来了,就进来坐坐吧!”
      我被那女子引入了小楼,在进楼以前,我抬头看了一眼,见篇额上题着“玉箫别院”四个字。
      我心里一动,前面的女子慢慢地走着,我看着她的脚步,她走路的姿式十分曼妙,仿佛足不沾尘般在空中飘浮。我想这女子一定是太过轻盈了。
      进入玉箫别院,女子剔亮了灯光,她一直侧对着我,使我总是无法看清她的容貌。只是从侧面看,她一定是一个美丽异常的女子。
      我说:“你以前认识我吗?你叫什么名字?”
      女子淡淡地说:“李公子又忘事了,我是小玉啊。”
      “小玉?”
      “是啊?李公子十年前不是最喜欢我吗?”女子说话的声音总带着一丝淡淡的倦意,又有一丝懒洋洋的意味,平添了许多风韵。
      我笑了,“对了,我想起来了,小玉,怎么会是你?”
      女子说:“公子十年来不是一直在思念我吗?现在见到我,怎么又不象很高兴的样子。”
      我想了想,这个问题问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说:“可能是因为我从军十年的原因,你知道当兵的人,总有些与众不同的。”
      女子淡淡地笑了笑,不再言语,我便也忽然无话可说,于是室内忽然安静了下来,奇怪地是,我甚至连外面的歌管声都听不到。
      我东张西望了一会儿,这屋子里的家俱有许多是用金线装饰的,那是王公贵族的标志。我忽然想起昨天在灯市找到的紫玉箫还挂在我的腰间,我便解下来,对小玉说,“你以前说遗失了紫玉箫,我终于找到了。”
      女子用手接过,她忽然诡异地一笑:“都丢了十年了,公子还能找到,真是令人佩服啊!”
      我愣了愣,心里忽然觉得有些不妥,却说不出是什么地方不妥。
      夜色又深了一些,我想起了营十一娘之约,就起身告辞,小玉并没有留我,她仍然用那种倦慵的语气说:“李公子有空就来看看我吧!”
      我连声答应,告辞出去。
      再走到古寺曲,营十一娘家的院门打开了,里面也有了笑语声。我便一直走了进去。
      小楼里灯火通明,琴声泠泠,营十一娘坐在锦塌中间,正在弹瑟。一个绿衣的年青女子,在厅前舞蹈,而几个青年公子则四散坐在旁边观看。
      营十一娘见我进来,只对我点头微笑。
      我便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与几个青年公子一起观舞。
      那些人纷纷向我打招呼,我也一一回礼,有一些我能认出来是谁,有一些我并不认识。
      绿衣女子翩翩而舞,头上的金步摇在灯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我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听见那些青年公子说:“这霓裳羽衣曲本是杨贵妃所创,自从安贼事后,据说已经失传了,想不到在这里还能一窥全豹。”
      我便忽然莫名其妙地回答了一句:“那没什么奇怪的,小玉本是霍王小女,年少的时候经常出入宫庭,这定是她向宫里人学的。”
      所有的人忽然都奇怪地瞪着我,仿佛我说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连营十一娘也停住了弹瑟,那个跳舞的少女则脸色发白。
      我忽然就觉得尴尬起来,我从怀里拿出春饼,递给营十一娘,我说:“我先走了,改天再来。”
      营十一娘接过春饼,她忽然说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喜欢吃春饼吗?”
      我想了想,“我不记得的,我只是这样猜测而已。”
      我离开古寺曲,觉得一种暧昧的气氛一直围绕着我,我总觉得我周围的人看起来都十分诡异。
      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这些年,每一个不眠的寒宵,我都必然得忍受这种折磨人的痛苦。

      十年前,大历四年的时候,我从陇西到京城长安赴考。在京城闲居等待放榜的日子,天天流留于酒市坊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巧遇了太子庶子李益。
      那是一次在京考生的宴会,主持宴会的人,就是本次的执考官齐映。
      席间觥筹交错,每一个青年人都是如此地意气风发。可能是因为已经结束考试的原因,大家在酒过三巡后,就开始变得放肆起来。一时之间,行令的行令,猜拳的猜拳,射覆的射覆,吵吵闹闹,不胜其烦。
      我看着别人游戏,百无聊赖,我这个人是最不喜欢人多的场合的。
      后来我注意到坐在齐映身旁的一个年青人,他身着华服,衣带用金线装饰。面色苍白,若有所思。
      我默默地观察这个青年人,他仿佛也注意到我的注视,便举起酒杯,对我笑了笑,我也对他笑了笑。这青年,面容柔弱姣好有如女子。
      后来我离开了宴会现场,独自走到曲江池的深处。
      那青年人尾随而至,江边明月浩荡,他说:“你叫什么名字?”
      我回答他:“李君虞。”
      他说:“是陇西的李十郎啊,我很早就听到你的诗名了。”
      我笑了笑,并没有按照规矩礼节性地谦虚两句,那青年人说:“我叫李益。”
      我吃了一惊,连忙要行礼,却被青年人拦住了,他说:“我只是太子庶子,不必太多礼。”
      李益携来一瓶美酒,我与他一起在月下喝酒,因为没有酒杯,只好你一口,我一口地喝。奇怪地是,虽然他是太子庶子,却全无架子,平易近人而温柔多礼。
      我与他喝光了那一瓶酒,他便又跑回去拿来另一瓶酒,我们继续喝,一直喝到身边堆满了酒瓶,后来便在曲江池边露宿了一夜。
      这天后,我感冒风寒一直病了半个多月,等我再见到他的时候,发现他也清减了许多,他笑言说:“那天在曲江露宿后,就受了风寒。”
      我便也笑答:“我也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