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人物初登场-小人物大梦想 ...
-
李江终于肯静下心来学习如何写小说了,虽然他脑袋中经常会有灵光一现的感觉,但往往他落下笔来,只能写个整体情节,可能堪堪300字左右。如何将这300字的故事大纲扩充为1本小说,成了这位非科班出身的理工科宅男的难题。
翻开美国作家《如何写作》,烫金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接下来便是长篇的作者序,译者序。以往这些文字李江都认为味同嚼蜡,都是作者和译者为了让自己的书大卖而采用的一种手段,李江经常称这部分内容为“无病呻吟”。
可今天他毕竟是怀着一颗学徒的心打开书的,他决定要会一会写这本书的人,看看他是何方神圣,究竟适不适合为人师长。
翻看第一章内容,“自信”“羞愧”两个关键词直戳内心。是啊,长久以来,他总是缺乏自信,干任何事情都患得患失,每每下定决心大干一场时,总是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草草收场。他从来没有尝试过,如果坚持下去,如今会是怎样的镜像。
找工作时便是这样,老师为他推荐了C9院校博士导师,北京、南京3所科研院所都向其抛出了橄榄枝。他总觉得自己的基础水平较差,底子薄,无法胜任当时的工作,最后回到了家乡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务员,用老家人的话说就是:“图个安稳,离父母近”。
叹了一口气,他继续往下读,作家要有“双重人格”,一种是童趣天真,可以给自己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一种是沉稳大方,始终不断纠错,给自己持之以恒的动力。
这时江玲走了过来:“老公,怎么了,看你怅然若失的样子”
李江开心到:“江玲,你老公还是有作家的天赋的,人家这书里都写了,童趣天真的人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江玲噗的一声笑了出来:“对对对,我的老公肯定能实现自己的大作家梦,不过即使成为不了大作家,你也是我最好的老公。”“等会再看吧,妈妈已经要把饭做好了”
李江从沙发上起来,整理了下就要下掉的垫子,捏了捏江玲燕的脸颊,清了清嗓子:“咳、咳、咳,好吧,反正无论怎样我们都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吧,我们是最强夫妻组合”
江玲和李江是青梅竹马,两人自高中时代结识,历经了大学、硕士。搬指头数起来,自相恋到结婚两人共同经历了13个春秋,可不谓不令人羡慕。但是一个公务员、一个事业编,双方拮据的工资不得不让双方另寻一个可以可靠的副业来补充自己的收入。不然,在C市这个地方,拥有一套房子、教育好一个孩子,依靠这两口子微薄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江玲正在努力的考取公务员,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基础收入;而李江正向着实现小说家的梦想而努力,毕竟他学习的军工内容无法为其提供收入。
“李江、江玲,香喷喷的蒸饺做好了,快来吃饭了”李江的母亲—邵燕朝这里喊了一嗓子。
李江和江玲一齐向餐桌走去,一人5个蒸饺,月牙形状,微微褶皱的表面,白嫩的表皮,呼呼的冒着热气。李江和江玲各咬了一口,往里面加了些许老陈醋,口中含满了醋香和肉香。还来不及邵燕询问,他俩就一齐笑嘻嘻的朝着她喊道:“妈,您做的蒸饺也太好吃了”。
虽然平凡,但也满足。李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名叫李天,靠开个乒乓球培训班赚钱,平常还加入了县里的乒乓球协会,经常去参加一些民间和市县官方举办的活动,今天就是去参加比赛去了。邵燕在镇里开了个小日化品店,来往的人多,因此十里八乡的人都认识她,除此之外她还非常热心肠,经常给附近的老人带一些卫生纸、牙刷等日用品,大家都叫她邵大姐。李江还有一个爷爷,今年已经93岁高龄,在一家人的细心照料下,身体健康,百无烦恼,每天吃嘛嘛香。
一家人正在吃着饭,李江的电话响了:“李江,下午有个材料需要我们整一下,郑西市路局领导周二要来我们市,主任让我叫上你一齐来提提我们市的诉求。”
周日加班,李江虽然很不情愿,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公务员可没有劳动法保护。
看错了李江的不开心,江玲做了个鬼脸:“去吧,去吧,开心一点,既然不可避免,就调整心态,好好把工作干完。”
邵燕也给儿子打气:“江玲说的对,好好工作,有啥心里不痛快的,给妈打电话,妈妈听你唠叨。”
好吧,李江虽然有一万个不愿意,听到母亲和妻子的鼓励还是稍微受到了慰藉,整理了整理心情,休息了一会就准备前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