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夜市寻烟火,香料得商机 ...

  •   转眼到了傍晚,宋明远说要带全家去州桥夜市逛逛,小满早就盼着这一天,吃完晚饭就拉着宋杏婉的手,催着赶紧出发。姐弟俩在巷口遇到了下班回家的沈砚之,便邀他一同前往,沈砚之欣然答应。

      刚走出巷子,就见汴京城的灯火已经亮了起来,远远望去,州桥方向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快走快走!我要吃冰雪冷元子!”小满拉着姐姐往前跑,宋明远和李月娘跟在后面,笑着叮嘱:“慢点跑,别摔着。”

      州桥夜市果然名不虚传,各色摊位一字排开,叫卖声此起彼伏。

      烤得滋滋作响的旋炙猪皮肉,裹着蜜糖的麻腐鸡皮,还有冒着寒气的冰雪冷元子,看得杏儿眼花缭乱。

      宋明远买了一串旋炙猪皮肉,递到她手里:“尝尝,这可是州桥最有名的小吃。”

      宋杏婉咬了一口,肉质鲜嫩,带着蜜香,果然和现代的烤肉不一样。

      正吃得津津有味,忽然瞥见一个角落的摊位上,摆着不少旧物件,其中一个玉佩引起了她的注意——那玉佩的纹路,竟和博物馆里展出的北宋玉佩一模一样。

      她拉着沈砚之走过去,摊主是个白发老者,见她感兴趣,便笑着说:“姑娘好眼力,这玉佩是前朝传下来的,做工精细着呢。”

      杏儿拿起玉佩,指尖刚触碰到冰凉的玉石,腰间的罗盘突然发烫,指针疯狂转动起来,最后竟指向了玉佩。她心头一震,难道这玉佩和罗盘有什么联系?

      “这玉佩怎么卖?” 杏儿抬头问。

      老者捋了捋胡须:“姑娘要是真心想要,给五十文就好。”

      沈砚之见状,掏出钱袋付了钱,低声问:“这玉佩有什么特别之处?”

      杏儿摇摇头,把玉佩揣进怀里,罗盘的温度渐渐降了下来。

      她看着夜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爸爸正带着小满买糖霜梅,妈妈和邻摊的妇人聊着天,忽然觉得,这汴京城里也许藏着她和罗盘的秘密。

      逛到三更天,夜市渐渐冷清下来,一家人往回走。路上,小满趴在爸爸背上睡着了,嘴里还念叨着“冰雪冷元子”。

      杏儿和沈砚之走在后面,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两人的影子。

      “沈大哥,你瞧这玉佩是那个年代的?” 杏儿轻声问。

      沈砚之仔细瞧着杏儿手中的玉佩,温声道:“看这纹路样式,应该是太祖年间的物件。”

      回到家,杏儿把玉佩拿出来,借着油灯的光仔细端详,发现玉佩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汴”字。她摸了摸腰间的罗盘,盘底的北宋年号仿佛在月光下闪着光,一个念头在她心里升起:这玉佩和罗盘,会不会都和姥姥的祖上有关?我要不要再去淘淘这汴梁城的旧古董?

      四更天的汴京城还浸在墨色里,杏儿被窗外的梆子声惊醒,摸了摸腰间的罗盘,指尖竟传来一丝微弱的震颤。想起北宋书里写的“潘楼街鬼市,每五更点灯博易,至晓即散”,她心里一动,悄悄披衣起身。

      “姐姐你要去哪?”小满揉着眼睛坐起来,声音带着睡意。

      “带你去淘宝贝。”杏儿笑着捂住他的嘴,“别吵醒爹娘,咱们去潘楼街看鬼市。”

      杏儿给月娘留了张条子后,姐弟俩就揣着几串铜钱,顺着青石板路往潘楼街走。

      越往前走,灯火越盛,远远就看见巷子里摆满了摊位,灯笼在晨雾中摇晃,卖衣物、图画、花环的摊贩们低声吆喝,往来行人摩肩接踵,倒比白日里多了几分神秘。

      “果然和书里写的一样!”杏儿看得眼花缭乱,忽然被一个摆满香料的摊位吸引——乳香、沉香、藿香分门别类地装在绢袋里,摊主正用小秤称量,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气。

      “姑娘要不要看看?”摊主见她驻足,笑着推销,“这是刚从岭南运来的新香,点着能安神,女眷们都爱用。”

      杏儿拿起一袋藿香,忽然想起现代的驱蚊香囊,又瞥见摊位角落堆着不少晒干的艾草和薄荷,心里有了主意。她指着香料问:“老板,这些香料怎么卖?若是多买,能便宜些吗?”

      一番讨价还价,她用三十文买了乳香、藿香、薄荷各一小袋,又在隔壁摊位挑了些彩色丝线和素色绢布。

      刚要走,就见月娘提着一盏灯笼走来,见了她便皱眉:“这么早怎么跑出来了?鬼市人杂,仔细吃亏。”

      杏儿晃了晃手里的香料,“我想做些香囊,夏天快到了,能驱蚊安神。”

      月娘无奈摇头,从袖中掏出一块帕子,递给她:“刚在摊位上看到的,绣着杏花纹,配你做香囊正好。”帕子是素白色的,上面绣着几朵小巧的杏花,针脚细密。

      回到家时,天刚蒙蒙亮。杏儿拉着小满坐在院中的杏树下,按照现代的方法,把香料碾碎,和晒干的艾草混合在一起,装进绢布缝制的小袋子里,再用彩色丝线绣上简单的花纹。

      月娘起床看忍不住惊叹:“这香囊做得真别致,比铺子里卖的还好看。”

      “娘,咱们可以多做些,拿到州桥夜市去卖呀。”杏儿眼睛一亮,“书里说夜市‘直至三更尽’,买的人肯定多,而且咱们的香囊加了薄荷,清热解暑,肯定受欢迎。”

      月娘有些犹豫:“咱们是外乡人,摆摊会不会被人刁难?”

      “放心吧娘,爹爹在街道司上班,咱们按规矩摆摊,没人会为难的。”杏儿信心满满,又教妈妈用蜜水调和香料,让香气更持久。

      傍晚,一家人推着小推车来到州桥夜市,刚把香囊摆好,就吸引了不少女眷驻足。

      “这香囊真香,是什么香料做的?”一位穿着绸缎的妇人拿起一个绣着杏花的香囊,爱不释手。

      “里面加了藿香、薄荷和乳香,能驱蚊安神,夏天用正好。”杏儿笑着介绍,“一个只要五文钱,买两个送一小包桂花茶。”

      桂花茶是李月娘提前分好的,装在小巧的纸包里,香气扑鼻。

      妇人们纷纷掏钱购买,没一会儿,十几只香囊就卖光了。

      隔壁卖冰雪冷元子的摊主笑着说:“宋姑娘真是心灵手巧,这生意做得比我们还红火。”

      收摊时,宋明远数着铜钱,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杏儿还有这本事,以后咱们家又多了一笔营生。”杏儿摸着腰间的罗盘,忽然发现指针正对着潘楼街的方向,心里暗忖:这鬼市果然藏着玄机,说不定下一次,就能找到和姥姥祖上有关的线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