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行长之路 ...

  •   蒋小菁在庆功宴上接到汪振宇电话时,他正在省行参加古城分行副行长的竞聘答辩。背景音里隐约传来钢笔帽轻轻敲击桌面的规律声响——那是他高度紧张时不自觉的小动作。"刘老板在滇西的光伏电站项目,贷款批下来了。"他的声音混杂着走廊里的脚步声,"审贷会过程很惊险,幸亏提前和秦行长做了充分沟通。"

      蒋小菁捏着白兰地酒杯的手指下意识地收紧,杯壁上冷凝的水珠顺着指缝,凉凉地渗进她的袖口。包厢里喧闹的觥筹交错声瞬间变得遥远而模糊。她想起四年前汪振宇第一次收到那个“海鲜”保温箱时,藏在衣柜角落里那笨拙慌张的样子;想起三年前他给马鸣晨的肉食加工厂批贷,将几根金条塞进汽车后备箱时,双手仍然抑制不住地颤抖。"恭喜老公!加油!我们这边城中区那个大项目也顺利验收了!祝你答辩顺利,咱们顶峰相见!"她刻意加重了语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振奋有力。电话那头,隐约传来苏婉那把刻意放柔的嗓音:"汪行,马上轮到您进场了。"

      ——————————————————————

      其实,早在一年前,对公业务部内部就已经开始有人半开玩笑地称呼汪振宇为“汪行”了。几年的历练,汪振宇早已不是刚入行时那个青涩的柜员。他不仅借助家族建材生意的关系网络,与本地多家地产商打得火热,大幅提升了古城银行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市场的份额,还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制造业、能源等多个领域。马鸣晨的肉食加工帝国、刘大铭雄心勃勃的光伏电站蓝图……这些本地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往往也身兼工商联要职或政协委员,能量不容小觑。

      对公业务部的规模也随之急剧扩张,占据了整整一层办公楼。汪振宇的办公室位于采光最好的东南角,气派的红木书架上摆放的不是金融专著,而是他与各路企业老板称兄道弟的合影。最显眼的位置,是他与刘大铭搂着肩膀、开怀大笑的照片,背景是滇西高原的地图和上面标记的太阳能基地。

      一荣俱荣,整个对公业务部在行里的地位也今非昔比,员工们走路都带着风。汪振宇每个季度都会组织部门团建,当然,账单自然是“懂事”的贷款客户们主动抢着结算。

      然而,外人看不到的是,汪振宇往秦行长办公室跑得更勤了。这几年,他的晚餐几乎全都在外面应酬,不是与企业家们推杯换盏,就是向秦行长汇报工作,或是与市里各个实权部门的领导联络感情。蒋小菁几乎想不起,刚结婚时那个还会和她探讨金融原理、带着些许理想主义色彩的丈夫,是从何时起,口中谈论的只剩下“资源”、“人脉”和“运作”。

      汪振宇与刘大铭的初次相识,是在鼎盛地产李董组织的一个饭局上。那个身材微胖、留着精干短发的男人举着酒杯,热情洋溢:“汪主管,久仰大名!李董常提起您,年轻有为,魄力十足!我在滇西拿了块地,准备把光伏电站的事业版图扩展过去,项目测算非常有吸引力,回头我让办公室主任把可研报告给您送过去,请您多多指导!”当时,汪振宇升任对公业务主管已近三年,业绩虽稳步提升,但缺乏一个足以奠定升迁基础的标志性大项目,两人可谓一拍即合。

      贷款初审会上,风控总监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十个亿!风险敞口是不是太大了点?”汪振宇从容地将厚厚的可行性报告推到会议桌中央,报告中巧妙地夹着一份滇西地方政府支持该项目的红头文件复印件。“刘总在那边关系很硬,土地几乎跟划拨没有区别,仅土地价值保守评估就超过十五亿。更重要的是,光伏组件价格近年来持续走低,转化效率不断提升,即便不考虑政策补贴,其发电成本也已完全具备与传统能源竞争的优势。电力消纳方面,除了满足本地需求,还能通过规划中的跨境输电线路向东南亚出口,市场前景广阔,完全不用担心。”

      他手中的激光笔红光点向投影幕布上加粗显示的利率条款,拿捏准了大家都有年底冲业绩的压力,到现在还缺几千万收入,语气语法坚定地说:“加上这笔贷款的手续费,五年期综合年化收益率达到8.9%,超出基准利率整整四百个基点!每年能为行里带来接近九千万的稳定利息收入!”

      贷款顺利发放后的第二天,刘大铭在一家私人会所单独宴请汪振宇。偌大的包间除了他们两人,还有四位妆容精致、身材曼妙的年轻女孩作陪,一口一个“汪哥”叫得甜腻。在酒气与香水味混合的暧昧氛围中,汪振宇被灌得舌头发硬,但头脑却异常清醒地记得刘大铭塞到他手里的那张黑色银行卡:“这是香港星展银行的,密码六个零,里面是五百万美金,一点心意,预祝我们未来合作无限!”

      “楼上就是休息区,设施齐全,汪行今晚就别折腾回去了,好好放松一下。”看着汪振宇醉眼朦胧、几乎要趴下的样子,刘大铭使了个眼色,立刻有两名女孩上前,一左一右搀扶着汪振宇走向电梯。

      凌晨三点,汪振宇在酒店套房醒来,发现两名女孩早已沉睡。他摸出手机,看到蒋小菁发来的两条相隔四十分钟的短信:

      “什么时候回家?”

      “太晚了,不等你了,明早还有项目汇报,我先睡了。”

      汪振宇一个激灵,迅速穿好衣服,手指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张硬质的银行卡,混沌的头脑瞬间清醒了不少。他轻手轻脚地带上门,叫了辆出租车,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天,当蒋小菁结束项目汇报和聚餐回到家时,发现了玄关柜上放着的两个新礼盒——一条宝格丽的经典款项链,和一只卡地亚的蓝气球手表,还有一个便条,“老婆,纪念日快乐!”

      ——————————————

      在内部的副行长竞聘答辩之前,汪振宇往分行党委书记办公室足足跑了七趟。第一次送的茅台被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第二次他换了一幅名家字画,老书记摸着下巴,意味深长地笑了:“小汪啊,业务能力是突出的,但群众基础……还需要再夯实夯实啊。”他立刻心领神会,马上宴请分行其他部门的主管,席间端着酒杯,挨个敬酒,腰弯得几乎要贴上膝盖,态度谦卑至极。

      答辩当天,他穿着一身量身定制的昂贵西装,袖口内侧绣着他名字的缩写。当评委问到“如何平衡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时,他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直接以刘大铭的光伏项目为例:“银行不应只是风险的避风港,更应该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说No谁都会,但什么都不会有;说Yes才需要勇气,关键在于精准把控,只要舵掌得稳,再大的船也能在风浪中前行。”台下坐镇的党委书记率先鼓起掌来,汪振宇知道,这件事,成了。

      正式任命文件下达的那天晚上,汪振宇一个人在副行长办公室里待到深夜。他的手摩挲着那枚象征着更大权力的审批印章,冰凉的金属触感从指尖蔓延至心底——虽然重大贷款仍需上审贷会集体决策,但这枚印章赋予他十亿以下贷款的独立审批权,权限比他当主管时翻了一倍还不止。

      他将印章郑重地锁进保险柜,旁边静静躺着马鸣晨送他的那块价值不菲的百达翡丽星空腕表。汪振宇心里清楚,副行长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前面还有行长、总行副行长、行长……那些更高的位置如同远方的灯塔,散发着诱人的光芒,指引着他不断向前。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会恍惚听见身后传来细碎而熟悉的脚步声,仿佛有一个身影,正在渐行渐远,走入他再也无法触及的过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