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回到市局时,夜幕已然低垂。特殊案件调查队的办公区却灯火通明,气氛比白天更加紧绷。两份尸检报告、两份现场勘查数据、两个背景迥异却可能死于同一种神秘技术的受害者,像两团沉重的乌云压在每个人心头。
      顾遥没有耽搁,立刻将所有人召集到会议室。白板上,“老裁缝案”和“教授车祸案”分列两侧,中间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并案调查。”顾遥开门见山,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核心假设:两起案件均死于一种针对神经系统的定向脉冲攻击。当前首要任务,找出两位受害者之间的隐藏关联。”
      命令清晰下达,团队高效运转起来。然而,常规排查再次陷入僵局:社会关系、通讯记录、财务往来……两位受害者的人生轨迹如同平行线,找不到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交集。技术溯源也遭遇了坚壁,虚拟号码的线索消失在境外暗网的迷雾中。
      压抑的挫败感在会议室弥漫。顾遥双臂抱胸,站在白板前,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些看似无关的信息点,试图强行在其中找出被忽略的裂缝。她的太阳穴隐隐作痛,那种面对无形之敌的烦躁感再次涌现。
      “也许……我们找关联的方向错了。”
      一个略带迟疑的声音响起,是林笙。她坐在角落,面前摊着几张打印出来的、看似无关的陈旧学术论文摘要和泛黄的档案截图——这是她下午申请调阅的、与两位受害者早年专业背景可能相关的边缘学术资料。此刻,她正用笔尖反复圈点着几个分散在不同文档里的、极其晦涩的缩写词。
      所有人都看向她。林笙似乎不太习惯成为焦点,脸颊微红,但还是举起一张纸,语气不太确定:“我……我在交叉比对两位受害者早年可能接触过的、非常冷门的研究领域文献时,注意到了一个……可能只是巧合的细节。”
      她走到白板前,在两位受害者的名字下方,分别写下一个缩写:
      老裁缝名字旁:【P.R.I】 (旁边小字标注:可能与某种传统织物染料对神经元的潜在影响的早期探索性研究有关)
      教授名字旁:【N.P.F.I】 (旁边小字标注:神经脉冲前沿研究所,已知的极端理论派)
      “这两个机构风马牛不相及,”林笙语速加快,带着研究者特有的专注,“但它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曾作为一个更大规模的、跨学科研究计划的外围协作单位,提供过非常基础的材料或理论支持。”
      她翻出另一张打印模糊的旧文档截图,指向页脚一处几乎被墨水污迹盖住的印章残迹:“那个大型计划的代号,似乎叫做……‘织网’(Project Web)。关于它的核心内容几乎被完全抹去,但我在一份已故学者的私人信件残片中看到过一句描述,说它旨在‘绘制意识活动的终极图谱’。”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这个发现太过于边缘和间接,听起来更像学术考古,而非刑侦线索。
      “林博士,”一位资深队员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善意的质疑,“这和我们现在的案子关联性是不是太弱了?一个几十年前就终止的、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计划?”
      林笙的脸更红了,有些窘迫地低下头,习惯性地想缩回自己的世界。
      “不,继续说下去。”
      顾遥的声音响起,平静却带着一种强大的定力。她走到林笙身边,目光落在那些晦涩的缩写和模糊的印章上,“忽略直接关联,告诉我,基于这个‘织网’计划的理论野心,如果它没有被终止,而是转入了地下,延续至今……它可能发展出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笙的思路。她猛地抬起头,眼中的窘迫被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取代:“如果‘织网’的目标是绘制意识图谱,那么它必然需要海量的、不同维度的人类神经活动数据!尤其是……在极端情境下的数据!”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比如……濒死体验时的神经信号!或者……特定记忆被精准干预时的脑波变化!”
      这个推论,让整个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固!
      老裁缝——记忆被“掠夺”?教授——在车祸瞬间经历“濒死”?
      这不再是巧合!这像是一个冷酷的实验设计:针对“织网”计划所需的不同类型极端数据,筛选具备特定背景(可能曾无意中接触过基础理论)的“样本”,进行定点、定性的数据采集!
      顾遥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她看向林笙,此刻的林笙,脸上散发着一种因触及问题核心而闪耀的光芒,那是一种超越了她外表年龄的、极具穿透力的智慧。
      “立刻调整调查方向!”顾遥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前所未有的锐利,“老王,重点排查两位受害者早年,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否参与过任何形式的、哪怕是名义上的‘健康普查’或‘学术调研’,特别是与脑神经、心理学相关的!小陈,想办法从旧档案库、学术遗产数据库里,深挖一切与‘织网’计划及P.R.I、N.P.F.I这两个机构相关的信息,尤其是人员流向!”
      新的指令让团队重新找到了发力点,迅速行动起来。
      人群散开后,顾遥没有立刻离开,她站在白板前,目光久久停留在林笙写下的那两个缩写和“织网”这个词上。
      “谢谢你,林笙。”顾遥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和郑重,“你提供了一个……我们从未设想过的调查方向。”
      她的感谢是专业的、克制的,更侧重于“信息价值”本身,而非个人情感。
      林笙微微一怔,似乎没料到会得到直接的肯定,脸上浮现出淡淡的红晕,她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小声回应:“这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是顾队长您敏锐,抓住了那个关键的问题。”
      两人的对话礼貌而疏离,公事公办的意味依然浓厚。刚才那片刻因共同聚焦难题而产生的智力上的共鸣,似乎随着讨论的结束而又迅速被现实的隔阂所取代。
      然而,就在调查队根据新方向重新铺开工作后不久,一个意外发生了。
      技术队的一名队员在尝试从老裁缝那部旧手机芯片中提取更深层的脉冲残留数据时,触发了某个隐藏极深的反制程序。只听他桌上的数据接口扩展坞发出一声极其尖锐、高频的爆鸣,紧接着,他面前的显示器屏幕猛地闪烁起一片令人极度不适的、快速跳变的杂乱色块!
      “啊!”那名队员惨叫一声,猛地捂住双眼向后栽倒,痛苦地蜷缩起来,指缝间瞬间渗出泪水。
      “小张!” “怎么回事?!”
      办公区内顿时一片混乱,附近几名队员也感到一阵剧烈的头晕和恶心。
      “是声光攻击!快切断电源!”顾遥反应极快,大喝一声,一个箭步上前想去拔掉电源,但那尖锐的噪音和闪烁的强光让她动作迟滞,太阳穴如同被针扎般剧痛。
      就在她强忍不适伸手时,旁边一个人影比她更快!
      是林笙!
      她似乎对这类基于神经干扰的攻击有着超乎常人的抗性和理解。她没有去管电源,而是猛地抓起桌上一本厚重的硬壳书,精准而用力地砸向了那个发出噪音和强光的扩展坞!
      “砰!”的一声脆响,扩展坞被砸得零件飞溅,噪音和强光戛然而止。
      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那名队员痛苦的呻吟和其他人惊魂未定的喘息。
      林笙扔下书,脸色有些发白,呼吸急促,但她立刻蹲下身,快速检查那名队员的状况:“瞳孔对光反射有延迟,是典型的瞬时神经干扰后遗症!需要立刻平躺,避免强光刺激!快叫医务室!”
      她的指令清晰而专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镇定。
      顾遥看着她的侧影,看着她刚才那远超普通技术人员、近乎本能的快速反应和精准处理,心中掠过一丝真正的惊讶。这不是一个只会看数据的学者该有的反应。
      医务室人员很快赶来将队员抬走。混乱平息,但空气中弥漫着不安的后怕。
      顾遥走到林笙身边,看着她还在微微颤抖的手指(可能是用力过猛,也可能是后怕),沉默了片刻,才开口,语气比之前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缓和与……探究:
      “你好像……对这种攻击方式很熟悉?”
      林笙身体几不可察地僵了一下,她转过身,推了推眼镜,避开顾遥过于锐利的目光,低声道:“……只是理论上了解过一些。心象…我以前的公司,在神经安全防护协议里,有类似的模拟演练。”
      这个解释依旧有所保留,但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具体。更重要的是,她刚才的行动是真实的、有效的,并且在危急关头保护了其他人(包括顾遥)。
      顾遥没有再追问。她只是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一片狼藉的桌面和那个被砸坏的扩展坞。
      “这件事,提醒了我们对手的危险性和技术渗透程度。”她的声音恢复了队长的冷静,“所有人,在处理所有与案件相关的电子证物时,启动最高等级隔离防护 protocol。”
      她下达完命令,再次看向林笙时,眼神里的审视依旧存在,但那份纯粹的、冰冷的距离感,似乎融化了一毫米。
      “林博士,”她说,“关于‘织网’计划可能衍生的攻击模式,整理一份你知道的潜在风险清单和应对建议,尽快给我。”
      “好的,顾队长。”林笙点头应下。
      这一次,隔在两人之间的无形壁垒,并非因为智识上的共鸣,而是因为一次共同的、突如其来的危险经历,以及林笙在其中展现出的、超越其外表和背景疑点的实际行动能力与潜在善意,而被真正地、凿开了一道细微的裂缝。
      信任依然遥远,但某种基于共同面对威胁而产生的、脆弱的战时同盟感,已经开始悄然滋生。对真相的探寻,在染上了一层真实的危险色彩后,变得更加紧迫。她们的关系,也在这突如其来的惊悚插曲中,被迫向前迈出了微小却坚实的一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