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有了紫苏种子和换来的几个瓦罐,沈药心终于可以开始实施她的“药圃计划”了。
小院依旧破败,但角落里被她规划出了一小片向阳的土地。她指挥着翠果,以及一个用帮忙干三天活换了一罐止痒膏的憨厚农户小子——铁柱,将土地仔细翻整、耙平。
“小姐,这土……能行吗?”铁柱挠着头,看着这片贫瘠的土地,有些怀疑。他种庄稼是一把好手,可这种“药草”,还是头一回。
“土质是差了些,但我们可以改良。”沈药心抓起一把土,在指尖捻了捻,属于科研人员的严谨又回来了,“需要腐殖质,也就是……嗯,腐烂的树叶、杂草,混合一些草木灰。”
她耐心地解释着堆肥和改良土壤的原理,铁柱听得似懂非懂,但看小姐说得头头是道,便也信服地照做。翠果则在一旁,将小姐说的要点默默记在心里。
翻整好的土地被分成了几个小块。沈药心小心翼翼地将紫苏种子播撒下去,覆盖上薄薄一层细土。她又将之前发现的薄荷和鱼腥草,分株移栽了一部分到药圃里。那几株宝贝桔梗,则被重点保护起来,单独占了一块最好的地方。
浇水,遮阴……每一步,沈药心都亲力亲为,像是在对待实验室里珍贵的菌株。
“小姐,您懂得真多。”翠看着小姐专注的侧影,由衷地感叹。
沈药心笑了笑,没有解释知识的来源,只是说:“万物生长都有其规律,顺应规律,加以引导,便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治病、种药,乃至做人,道理都是相通的。”
这话听起来简单,却带着一种通透的力量,让翠果和一旁干活的铁柱都若有所思。
药圃初具雏形,沈药心开始着手扩大“生产”。
止痒膏的需求远超预期,单靠她和翠果手工制作,效率太低。她想到了流水线作业。
她将制作过程拆解:铁柱负责采集足量的艾草和薄荷,并处理粗加工(清洗、晾晒);翠果心思细,负责控制火候熬制药油;而最关键的配方比例和最后加入蜂蜜的环节,则由沈药心亲自完成。
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几天下来,他们便做出了足够交换的止痒膏库存。
在交换物品时,沈药心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规矩”:
第一,童叟无欺,按价值公平交换。
第二,优先换取药材种子、书籍(哪怕是杂书)、以及有用的信息。
第三,对家境尤其困难,拿不出什么东西的农户,她会用一小罐止痒膏换取对方一个“承诺”,比如将来帮她收集某种特定的草药,或者在她需要时帮一次小忙。
这条规矩,让她在底层仆役和农户中赢得了极好的名声。“药心小姐”不仅本事大,心肠也好。
渐渐地,来小院的不再仅仅是交换物品的人。有人会顺带请教些头疼脑热的小毛病,沈药心会根据情况,指点他们用随处可见的野菜或草药缓解。比如,风寒初起,用生姜、葱白和红糖煮水;消化不良,可以嚼点山楂或陈皮。
她从不藏私,但也强调:“我的法子未必都对,若用了两三天不见好,还是得想办法找正经郎中看看。”
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更让人们信服。
小院仿佛成了一个微型的“医疗咨询点”和“物资交换站”,开始焕发出一种独特的生机。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一日,沈药心正在检查药圃里紫苏的发芽情况,院门外传来一个略显尖刻的声音:
“哟,我这好妹妹,几日不见,倒是把这破院子经营得风生水起啊?”
沈药心抬起头,只见一个穿着绸缎衣裙、满头珠翠的少女,在几个丫鬟婆子的簇拥下,站在院门口,正用一方丝帕掩着鼻子,满脸嫌恶地打量着四周。
正是她那嫡出的姐姐,沈玉婉。
翠果和刚送艾草来的铁柱,顿时紧张起来,下意识地站到了沈药心身前。
沈药心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缓缓站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来者。
该来的,总会来。家族的触角,终于再次伸向了这个被遗忘的角落。
她看着沈玉婉那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心中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正好,止痒膏的“临床试验”范围,可以扩大一下了。比如,对某些“皮肤过敏”引起的红疹,应该也有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