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余波与暗涌 ...

  •   接下来的几天,林凡的文玩店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但林凡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他依旧每天擦拭器物,接待偶尔上门的熟客,泡一壶茶,对着阳光观察玉石的沁色。可当他的指尖触碰到那些冰冷的瓷、温润的木、厚重的铜时,脑海里偶尔会闪过王工那双被焦虑烧得通红的眼睛,闪过那片疯狂旋转的、充满恶意的色彩漩涡。
      他的世界,被强行凿开了一个口子,灌进了不属于这个领域的、过于尖锐的噪音和色彩。修复师的宁静,似乎正在离他远去。
      更让他不习惯的是,陈砚清的存在感,并没有随着王工案例的结束而消失。
      那块“砚台”似乎真的将他的小店纳入了“常规监测范围”。每天固定时间,林凡的手机都会收到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格式工整得像系统通知的消息:
      【今日环境能量波动监测报告:基准值范围内,无异常峰值。建议维持当前防护等级。 - 陈】
      没有问候,没有寒暄,只有冷冰冰的数据和结论。起初林凡觉得莫名其妙,甚至有点被监视的不快。但几天下来,他竟然……有点习惯了。就像门口多了一个不会说话、但尽职尽责的电子门卫,每天准时播报“一切正常”。
      这天下午,林凡正在给一把清末的紫砂壶做最后的抛光。壶身温润,泛着黯雅的光,触手生温。他沉浸在手艺活特有的心流里,暂时忘却了那些纷扰。
      店门口的铃铛轻响。
      林凡头也没抬:“随便看,需要什么叫我。” 他以为是哪个闲逛的客人。
      没有回应。只有一种熟悉的、带着消毒水气味的冷感在靠近。
      林凡动作一顿,抬起头。果然,陈砚清站在工作台前,依旧穿着那身一丝不苟的深色外套,手里提着那个标志性的金属箱。
      “你怎么来了?”林凡有些意外,“王工那边有反复?”
      “否。方哲(王工化名)情况稳定,依计划进行后续巩固干预。今日是常规数据采集与设备维护日。”陈砚清将金属箱放在一旁空着的椅子上,目光扫过林凡手中的紫砂壶,“同时,需要与你同步一些新的分析结果。”
      他的用词永远是那么精准且公事公办。
      林凡放下壶,用软布擦了擦手:“什么分析结果?”
      陈砚清打开平板电脑,调出一个复杂的波形图和一些林凡看不太懂的数据模型。“基于王工案例中收集到的、关于你能力表现的详细数据,我对‘共情性触觉’的模型进行了优化。新增了‘感知敏锐度’、‘情绪抗性’、‘意念塑形潜力’三个参数维度。”
      他将屏幕转向林凡,上面显示着一个由无数线条和节点构成的、类似神经网络的三维图像,中心有一个被高亮标注的区域。
      “这里,模拟的是你尝试用意念塑造‘刻刀’时的能量流动模式。”陈砚清指着那个高亮区域,“数据显示,虽然持续时间短,且结构不稳定,但确实产生了可观测的、超越被动感知的干涉效应。这证明你的能力具备主动应用的潜力,而不仅仅是接收信息。”
      林凡看着屏幕上那团抽象的光影,很难将其与自己当时在绝境中的挣扎联系起来。“所以呢?这有什么用?”
      “理论价值在于,拓宽了对超自然感知类能力的认知边界。实践价值在于,”陈砚清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冷光,“为我们应对类似画室事件的、具备主动攻击性的‘异常点’,提供了新的策略方向。例如,未来或许可以训练你,将意念塑形为更稳定的‘防护屏障’或更具针对性的‘解析工具’。”
      训练?林凡嘴角抽动了一下。他感觉自己好像成了某种需要被开发和升级的……人形设备。
      “打住。”他做了个暂停的手势,“陈教授,我只是个修复古董的,不是什么超级英雄预备役。上次那是没办法,逼急了才瞎搞出来的。你可别指望我以后天天拿着‘意念刻刀’去跟那些鬼东西打架。”
      “理解你的抗拒。”陈砚清从善如流地收起平板,似乎早有预料,“主动应用涉及精神力的高度集中与消耗,且存在被污染反噬的风险,目前仅作为理论储备。现阶段,你的核心价值依然在于无与伦比的‘感知’与‘诊断’能力。”
      他的话把林凡抬到了一个高度,又轻轻放下,让林凡有火发不出。
      林凡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拿起紫砂壶继续抛光,不打算再搭理他。
      陈砚清也不在意,自顾自地开始进行他的“常规维护”——检查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传感器,更换电池,记录数据。他的动作安静而高效,像一道沉默的影子在店里移动,只有仪器偶尔发出的轻微嘀嗒声,证明着他的存在。
      店里一时间只剩下林凡打磨壶身的沙沙声,以及陈砚清操作设备的细微声响。
      一种古怪的、既不和谐又莫名和谐的宁静。
      过了一会儿,陈砚清的工作似乎告一段落。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到博古架前,目光落在了一件清中的青花山水人物笔筒上。那笔筒画工精细,釉色清亮,但口沿有一道细微的冲线(裂纹)。
      “这件器物,”陈砚清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纯粹学术性的好奇,“你修复它时,感知到的情绪是什么?”
      林凡动作一顿,有些诧异地看向他。这还是陈砚清第一次主动询问与“案例”无关的、关于他能力本身的事情。
      他斟酌了一下,回答道:“没什么太强烈的情绪。就是……一种很淡的、日复一日的闲适。主人应该是个普通的文人,用的不多,但很爱惜。那道冲线,是不小心磕碰的,残留了一点短暂的懊恼,很快就散了。”
      陈砚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所以,并非所有器物都承载强烈情绪。只有当情绪强度超过某个阈值,才会被你捕捉并难以消散。”
      “可以这么理解。”林凡放下壶,拿起旁边的茶壶,给陈砚清也倒了一杯,“就像声音,平时周围也有很多杂音,但你不会特别注意。只有当有人在你耳边大喊,或者发出极其刺耳的声音,你才会被干扰。”
      陈砚清接过茶杯,道了声谢,却没有喝,只是看着杯中袅袅升起的热气。“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情绪惰性’极高的材质,或者某种结构,能够天然地隔绝或削弱情绪残留的附着?”
      林凡愣住了。这个问题……很“陈砚清”,但又切中了一个他从未仔细思考过的领域。
      “理论上……应该有吧?”他不太确定地说,“比如某些密度特别大、结构特别稳定的玉石,或者经过特殊淬火、几乎没有任何孔隙的金属?我也说不好,没专门研究过这个。” 他干这行,靠的是经验和感觉,而不是材料科学。
      陈砚清却像是得到了什么关键信息,眼神微亮:“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方向。如果能找到或合成这类材料,或许可以制作成便携装置,在你需要进入高污染环境时,提供额外的防护。”
      林凡看着他认真思索的样子,心里那点不快渐渐散了。这家伙,虽然思维方式“硌人”,但确实是在切切实实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保护他。
      “随你研究吧。”林凡端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一口,“需要什么样本,店里有的,你可以拿去测。只要别把我这店拆了做实验室就行。”
      陈砚清看了他一眼,那目光似乎柔和了极其细微的一刹那。“不会。破坏性检测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林凡:“……” 他就知道。
      就在这时,林凡放在工作台上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拿起来一看,是胡老发来的消息,只有简短的四个字:
      【有客至,小心。】
      林凡的心猛地一沉。胡老不会无缘无故发这种消息。
      几乎同时,陈砚清的平板电脑也发出了极轻微的提示音。他低头看了一眼,眉头微微蹙起:“监测网络捕捉到一股微弱的、非自然的情绪波动,正在靠近这个街区。源点不明,强度很低,但……质感很陌生,与王工和画室案例的波动模式均不匹配。”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警惕。
      刚刚才获得片刻的宁静,暗涌已然袭来。
      店门外,街道上阳光正好,行人如常。但在这片温暖的表象之下,某种未知的、带着陌生“质感”的威胁,正悄然逼近。
      林凡放下茶杯,感受着指尖传来的、陶瓷温润却冰冷的触感,刚刚放松下来的神经再次绷紧。
      陈砚清已经合上了金属箱,站直了身体,目光锐利地投向店门方向,如同进入戒备状态的扫描仪。
      “看来,‘常规维护日’要提前结束了。”林凡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的认命,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与身边之人并肩应战的笃定。
      ---
      (第十一章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余波与暗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