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毒丸计划 ...

  •   鼎晖创投孙总的电话打进来时,颜旭正在测试台前调试第二代"琉璃芯"的散热模块。手机在沾满松香的工作台上震动,颜旭用肩膀夹住电话,手里还握着热风枪。
      "颜总,说话方便吗?"孙总的声音带着罕见的凝重。
      "您说。"颜旭示意助手关掉设备噪音。
      "市场上出现一家'太平洋协同基金',最近在悄悄收购你们的股份。"孙总顿了顿,"已经接近5%了。"
      颜旭手中的热风枪"啪"地掉在防静电垫上。5%——这是需要披露的举牌线。
      "这家基金什么背景?"
      "注册在开曼群岛,股权结构像迷宫。"孙总的声音压低,"但我查到,他们的LP名单里,有通天集团控股的一家离岸公司。"
      仓库二楼的简易办公室里,气氛陡然紧张。法务总监连夜调取了所有股东名册,在白板上画出复杂的股权关系图:"看这里,太平洋基金通过四层嵌套,从三个早期投资人手里收购了股份。"
      财务李芸快速计算着:"如果算上他们从二级市场零散收购的部分,实际持股可能已经超过4.8%。"
      "他们的收购很有技巧。"法务总监指着交易记录,"每笔都不大,但持续不断,明显是在规避披露义务。"
      颜旭站在窗前,望着夜色中的仓库大院。三年创业,他见过明枪暗箭,但这种来自资本市场的偷袭,还是第一次。
      "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他转身对团队说,"这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这是特洛伊木马。"
      第二天,神秘的拜访者不请自来。一位穿着定制西装、操着港普的中年男子走进仓库,名片上印着"太平洋协同基金董事总经理吴威廉"。
      "颜总,久仰大名。"吴威廉的微笑无懈可击,"我们对贵公司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的前景非常看好。"
      在简陋的会客区,吴威廉开门见山:"我们希望能增持股份,并获得一个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颜旭注意到,对方用的词是"增持",不是"投资"。
      "据我所知,"颜旭缓缓开口,"贵基金的投资重点一向是pre-IPO项目。"吴威廉的笑容更深了:"所以我们更看好贵公司的上市前景。"
      会谈结束后,李芸立即调取太平洋基金的投资案例:"看,他们投资过的三家公司,最后都被同业并购了。"
      周教授戴着老花镜研究吴威廉的背景:"这个人早年在对冲基金工作,专攻恶意收购。"
      更蹊跷的事情接踵而至。几天后,某行业媒体突然发表分析文章,质疑旭日科技的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可能影响公司治理"。紧接着,两家供应商突然要求缩短账期,理由是"听说贵公司股权可能出现变动"。
      最让颜旭警觉的是,公司核心算法工程师接到猎头电话,对方开出的条件优厚得离谱。
      "他们在测试我们的防御能力。"颜旭在深夜的紧急会议上说,"先是股权,再是舆论,然后是供应链和人才。"
      张猛气得脸色发青:"我们是不是该立即启动毒丸计划?"
      "还不到时候。"颜旭摇头,"现在启动,会吓退其他投资人。"
      转机来自一个意外的电话。曾经在审查风波中帮助过他们的陈瑾瑜,如今调任证监会上市部。她在电话里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我们注意到某些跨境资本异常流动,你们要特别注意股东名册的变动。"
      颜旭立即让法务团队彻查。果然,在层层股权穿透后,发现太平洋基金与通天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共用同一个注册地址。
      "这是典型的秃鹫资本。"周教授愤慨地说,"先悄悄收集筹码,然后要么逼你高价回购,要么里应外合夺取控制权。"
      深夜,颜旭独自在办公室研究太平洋基金的操作手法。他发现,对方特别擅长利用小股东的身份,在关键时刻提出议案,干扰公司正常经营。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颜旭拿起那架紫檀木算盘,轻轻拨动算珠。这一次,他计算的不是技术投入,不是市场收益,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资本战争。
      他知道,通天集团这次换了打法。不再正面强攻,而是借助资本的力量,要从内部瓦解他们。
      手机亮起,是吴威廉发来的短信:"颜总,明日可否再约时间一叙?我们可以讨论更深入的合作。"
      颜旭没有回复。他走到白板前,画出一个复杂的股权结构图,在最外围重重画了一个圈。
      在这个资本为王的时代,技术再先进,也难敌资本的獠牙。但他相信,总有一些东西,是资本无法侵蚀的。雨声渐密,仿佛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奏响序曲。
      鼎晖创投北京办公室的会议室里,厚重的窗帘隔绝了长安街的喧嚣。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颜旭与七位董事相对而坐,空气中弥漫着不同寻常的紧张。投影仪在幕布上投出太平洋基金的股权结构图,那些错综复杂的线条像一张精心编织的蛛网。
      "情况已经很清楚。"孙总第一个打破沉默,"太平洋基金就是通天集团放出来的猎犬。我们必须立即启动毒丸计划。"
      长青资本的赵哲立即反对:"我投过上百家公司,启用毒丸计划的不到五家。知道资本市场会怎么看待这个信号吗?他们会说管理层不自信!"
      "自信?"孙总冷笑,"等太平洋基金持股超过10%,在董事会上指手画脚的时候,你再谈自信也不迟。"
      颜旭默默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独立董事王教授,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学专家,始终眉头紧锁;员工持股平台代表李思远则紧张地捏着手中的笔。
      "我来说几句。"王教授缓缓开口,"毒丸计划本质上是一剂猛药。它能吓退恶意收购者,但也会误伤善意投资人。"
      赵哲立即接话:"更重要的是,一旦启用毒丸,我们下一轮融资怎么办?哪个投资人愿意投资一家把防御工事修得这么高的公司?"
      争论逐渐白热化。
      "你们VC永远只考虑退出!"孙总难得地提高了音量,"但我们要考虑的是公司的生死存亡!"
      "正是因为考虑公司存续,我才反对毒丸!"赵哲毫不退让,"这会让我们在资本市场上被打上'不友好'的标签!"
      李思远怯生生地插话:"能不能......有没有更温和的办法?"
      "温和?"孙总转向年轻人,"知道太平洋基金去年收购'光华科技'的手段吗?先要一个董事会席位,然后质疑财报,接着发动小股东起诉,最后低价收购。整个过程合法合规,但光华科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只有空调送风的嗡鸣声。颜旭的思绪飘回了那个简陋的仓库。他想起团队在深夜里调试设备的身影,想起客户那句"你们的东西扎实"的称赞,想起每一次技术突破时大家的欢呼。这些点点滴滴,难道就要被资本的游戏所吞噬?
      "颜总,你的意见呢?"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颜旭缓缓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布前:"我知道毒丸计划是一把双刃剑。但是......"
      他调出公司最新的技术路线图:"我们正在研发的第三代'琉璃芯',需要投入五亿研发资金,耗时三年。如果在这期间,董事会里坐着一个随时可能投反对票的人......"
      他没有说完,但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含义。赵哲仍然坚持:"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制约,比如设置特别投票权......"
      "没用的。"孙总打断他,"通天集团的法务团队比我们强十倍,他们有一万种方法绕过这些限制。"
      就在僵持不下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周教授不请自来,老人手中拿着一份泛黄的文件:"抱歉打扰各位。这是二十年前'华夏微电子'的董事会纪要,他们当时也面临类似的处境。"
      老人将文件放在会议桌上:"他们选择了不启动毒丸计划,理由是'要保持开放形象'。结果呢?三年后,公司被分拆出售,核心技术被打包卖给外企。"
      王教授仔细翻阅着那份泛黄的纪要,脸色渐渐变得凝重。
      "我年轻时也认为资本是中性的。"周教授环视众人,"但现在我明白了,资本流向哪里,决定了产业走向哪里。"
      颜旭注意到,赵哲的表情开始松动。最终表决前,颜旭做了最后一次发言。
      "我知道毒丸计划会让我们失去一些融资机会。"他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清晰可闻,"但是,如果我们连自主发展的权利都保不住,融再多资又有什么意义?"
      他调出太平洋基金的投资案例库:"看这些被他们'投资'过的公司,没有一家还能保持技术创新的节奏。资本要求的永远是更快、更高的回报,但真正的技术突破,需要的是耐心和定力。"
      表决时,颜旭的手微微颤抖。当"同意启动毒丸计划"的决议以5票赞成、2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时,他感到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沉重的责任。
      会议结束后,孙总拍拍他的肩膀:"这个决定很难,但你做得对。"赵哲在离开前,也难得地表示了理解:"希望我们不会为今天的决定后悔。"
      颜旭独自留在会议室里,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长安街。他知道,从今天起,旭日科技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将彻底改变——从开放的合作者,变成了戒备的防御者。
      但有些底线,必须坚守。就像他在仓库里常对团队说的:"我们可以妥协很多,但不能妥协初心。"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在这片资本的汪洋中,旭日科技这艘小船,刚刚加固了自己的装甲。前路或许会更加艰难,但至少,船舵还握在自己手中。
      董事会的表决结束后,颜旭独自留在会议室。暮色透过百叶窗,在红木桌面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他打开手机,给赵振业发了条简短的信息:"老师,非常之时,当如何抉择?"
      回复很快到来,只有一句话:"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但需明示于众,以求公允。"
      颜旭反复咀嚼着这句话,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划动。窗外的长安街华灯初上,车流如织,每一盏灯光背后,都可能是一个正在观望的投资者。
      第二天清晨,颜旭提前来到办公室。
      他让秘书取消了所有日程,独自坐在电脑前起草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阳光从东方缓缓升起,在显示屏上投下淡淡的光晕。
      "尊敬的各位股东:"他敲下开头,然后停顿了很久。
      如何解释这个决定,才不会让支持者寒心,不让观望者却步?他想起赵老说的"明示于众",决定摒弃所有商业术语,用最直白的语言坦诚相告。
      "当我们发现有人试图通过资本手段干扰公司正常经营时,我们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
      写到一半,孙总推门而入:"颜总,你想清楚了吗?这封信发出去,可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颜旭没有抬头,继续敲击键盘:"正是因为想清楚了,才必须发。"在接下来的特别董事会上,颜旭提出了修改后的毒丸计划。
      "我建议修改触发条款。"他指着投影幕布,"不是单纯防止股权变更,而是重点防范'恶意干扰经营'。"
      法务总监立即提出质疑:"这个标准太主观了,怎么界定'恶意干扰'?"
      "看行动,不看言辞。"颜旭调出准备好的案例,"比如在关键时刻提出拆分公司的议案,或者无故质疑经过审计的财报。"
      赵哲难得地表示赞同:"这个修改让毒丸计划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获得理解。"
      表决时,颜旭郑重地投下赞成票。他注意到李思远作为员工持股代表,手微微发抖,但最终还是按下了同意键。
      公开信发布后的波澜,比预期来得更快。
      第一波反应来自媒体。《财经周刊》的标题最为尖锐:"旭日科技筑起资本高墙,是防御还是自闭?"
      紧接着,某知名财经论坛出现大量质疑帖子:"创始人是否在利用毒丸计划巩固控制权?"
      但令人意外的是,更多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一位资深投资人在专栏中写道:"在资本野蛮人横行的时代,保护创始团队的战略定力,就是对所有股东负责。"
      最让颜旭动容的,是几位小股东的来信。一位退休工程师在信中说:"我投资你们,就是看中你们做实业的态度。支持你们的决定。"
      市场反应耐人寻味。毒丸计划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虽然没有公开交易,但私下股权转让的价格反而微涨2%。更重要的是,太平洋基金的吸筹行动明显放缓。
      "他们在重新评估。"孙总在电话里分析,"毒丸计划大大提高了收购成本。"
      但颜旭没有松懈。他让团队继续监控股东名册的变动,同时加强了与核心股东的沟通。
      一周后的晚上,颜旭在仓库里召开全体会议。他站在熟悉的测试台前,身后是正在运行的第三代"琉璃芯"测试设备。
      "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这个决定。"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回响,"但我们不能被资本绑架,去走那些赚快钱的捷径。"
      李思远举手问道:"颜总,以后我们融资会不会很困难?"
      "会。"颜旭坦诚地回答,"但我们吸引的,将是真正理解我们价值的长期伙伴。"
      深夜,颜旭独自检查测试数据。示波器上的波形稳定而优美,记录着团队最新的技术突破。他知道,这个宁静的夜晚,是毒丸计划带来的短暂喘息。
      手机亮起,是吴威廉发来的新邮件,语气依然客气,但内容意味深长:"颜总,贵司的防御姿态令人遗憾。希望未来能找到更友好的合作方式。"
      颜旭没有回复。他走到窗前,望着院中那棵老槐树。月光下,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在守护着什么。他想起小时候生病时,母亲给他喂药的情景。那药很苦,但能治病。毒丸计划就是这样一剂药——必要,但苦涩。
      回到工作台前,他轻轻拨动算盘。算珠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这一次,他计算的不是得失,而是责任。
      在这个资本狂欢的时代,选择做那个保持清醒的人,注定要承受更多非议。但他相信,时间终将证明,有些坚守,值得所有的代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