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琉璃淬火 ...

  •   审查进行到第七天,宾馆临时办公室里的空气几乎凝固。李芸统计着不断增加的损失数字,声音带着绝望:"又一家客户正式终止合作,要求退还预付款。"
      就在这时,颜旭突然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擦掉了上面所有的危机应对方案。他在空白处写下两个大字:"开放"。
      所有人都愣住了。"我们要主动公开所有技术协议。"颜旭的声音在狭小的房间里异常清晰,"不是等他们来查,是我们主动邀请全世界来检验。"
      周教授手中的保温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你疯了?这可是我们五年的心血!"
      "如果透明能换来信任,如果开放能赢得未来,"颜旭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困惑的脸,"那我们就透明,就开放!"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团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煎熬。
      李思远带领技术团队连夜整理所有技术文档,每一行代码都要附上详细说明。当他要跳过某个核心算法时,颜旭按住他的手:"全部公开,包括多层加密机制。"
      "可是这个算法我们申请了专利......"
      "专利是为了保护,不是为了隐藏。"颜旭平静地说,"我们要证明,真正的安全不靠故弄玄虚。"
      与此同时,颜旭开始秘密联系其他深受通天标准之苦的企业。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深圳一家专注工业传感器的公司,对方老板听完后沉默良久:"颜总,您这是破釜沉舟啊。"
      "不破不立。"颜旭说,"如果我们这些做实事的企业再不团结,永远只能看人脸色吃饭。"
      让人意外的是,短短一天内,七家企业明确表示愿意加入联盟。更令人振奋的是,某军工背景的国企也私下表示支持。
      公开技术白皮书的发布会选在了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会前一天晚上,团队成员都在做最后准备。李芸突然冲进房间,脸色惨白:"颜总,刚收到消息,通天集团明天要在同一个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
      房间里顿时一片死寂。
      "他们是要当面打擂台啊。"张猛咬牙切齿。
      颜旭却笑了:"来得正好。"
      他立即改变计划,将发布会主题从"技术公开"升级为"开放工业物联网联盟成立大会"。
      第二天早晨,国家会议中心的两个相邻宴会厅形成了鲜明对比。东厅是通天集团的发布会,巨大的LED屏幕上滚动着"构建安全可靠的工业生态";西厅是旭日科技的会场,只有简单的蓝色背景板,上面写着"开放、共生、自主、创新"。
      发布会开始前五分钟,颜旭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独自走进通天集团的会场,在数百双眼睛的注视下,径直走到苏明远面前。
      "苏总,"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我代表开放工业物联网联盟,正式邀请通天集团加入。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我们愿意与所有企业携手同行。"
      全场哗然。闪光灯疯狂闪烁,记录下苏明远瞬间僵住的表情。
      回到自己的会场,颜旭开始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史上最大胆的自我曝光。
      大屏幕上实时展示着旭日科技所有的技术文档,包括核心通信协议的完整代码。来自中科院、工程院的三位院士作为见证人,现场随机抽取代码段落进行讲解。
      "这里是我们独创的动态加密算法,"颜旭亲自操作电脑,"任何安全专家都可以现场验证。"
      最震撼的一幕出现在发布会尾声——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现场入驻,开始对旭日科技的技术进行"拆解式"审计,整个过程通过网络直播。
      发布会结束后,颜旭在走廊被记者团团围住。一个尖锐的问题抛来:"颜总,您不担心技术被抄袭吗?"
      "如果我们的技术这么容易被抄袭,"颜旭平静地回答,"那说明还不够先进。"
      当晚,"开放工业物联网联盟"正式成立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头条。更让人意外的是,某权威媒体在报道中首次使用了"中国工业的开放精神"这样的表述。
      深夜的宾馆房间里,团队成员都难掩兴奋。只有颜旭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的灯火。
      "颜总,我们在赌什么?"李思远忍不住问。
      "赌中国工业人的骨气。"颜旭轻声说,"赌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愿意为理想买单。"
      这时,手机响起,是审查办公室打来的电话。颜旭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
      "颜总,审查组经过研究,决定......"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审查组的电话挂断后,房间里静得能听见空调送风的嗡鸣。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望着颜旭,试图从他脸上读出结果。
      "审查通过了。"颜旭的声音平静得像在说一件寻常小事,"未发现安全隐患。"
      短暂的寂静后,李芸第一个哭出声来。张猛猛地捶了下墙壁,李思远则瘫坐在椅子上,双手还在微微发抖。
      但颜旭已经拿起电话:"立即通知所有客户,把审查结论和完整的技术白皮书一起发过去。"
      转折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第一个回电的是北方重工的刘工,他的大嗓门在免提状态下震得房间嗡嗡响:"颜总,我就知道你们没问题!新订单我下午就让人发过去,预付款比例提高到50%!"
      紧接着,大连港、徐工集团......那些曾经暂停合作的客户纷纷重新联系。更让人意外的是,某军工研究所直接派人来到宾馆,带着一份新的合作意向书。
      "我们在直播中看到了你们的技术展示。"那位身着便装的技术负责人说,"这种开放态度,在行业内很少见。"
      颜旭注意到,新合同的预付款比例高达70%,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真正的惊喜发生在三天后。
      当团队搬回解封的仓库时,发现门口停着一辆黑色奥迪。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递上名片:"我是航天科工集团第七研究所的,想邀请贵公司参与一个重点项目。"
      在仓库简陋的会客区,对方开门见山:"我们需要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可靠的通信系统。看了你们的技术白皮书,很欣赏你们的加密架构。"
      周教授激动得手指发颤——这意味着旭日科技的技术得到了最高级别的认可。
      与此同时,"开放工业物联网联盟"的筹备工作也获得突破性进展。工信部正式回函,支持联盟"以开放、创新的思路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建设"。
      但危机过后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通天集团开始了新一轮的反击。他们在行业会议上公开质疑:"过度开放是否会影响技术保护?"
      这一次,颜旭没有亲自回应。李思远代表公司参加技术论坛,面对质疑从容不迫:"真正的技术自信,来自于持续创新,而不是故步自封。"
      年轻的工程师在讲台上展示着新的测试数据,那份沉稳与专业,让台下的颜旭微微颔首。
      更让人欣慰的是,曾经离开的王磊从德国发来邮件:"颜总,我想回来。这里的技工再精湛,也比不上在家乡创业的激情。"
      信任的累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银行主动提高了授信额度,某地方政府邀请他们入驻新设立的产业园,甚至连之前态度谨慎的长青资本也追加了投资。一天深夜,颜旭独自在仓库整理客户反馈。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对数据安全最敏感的客户,现在反而成了最坚定的支持者。
      "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我们的透明。"周教授一语道破,"在商业世界里,极致透明反而成了最坚固的护城河。"
      颜旭轻轻拨动算盘,这一次,他计算的不是成本收益,而是信任带来的溢价——更高的预付款比例、更宽松的付款周期、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算珠在他指尖流转,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把陪伴他多年的算盘,仿佛真的拥有了洞穿迷雾的力量,让他看清了比金钱更重要的价值。
      一个月后,在联盟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某成员企业提出要设置技术壁垒,颜旭却出人意料地反对:"我们成立联盟的初衷,就是要打破壁垒。"
      他在白板上画出一个同心圆:"核心层开放,应用层竞争。这样才能既保持活力,又避免内耗。"
      这个提议最终获得通过。会后,一位白发苍苍的院士握着颜旭的手说:"年轻人,你让我看到了中国工业的希望。"
      回程的车上,颜旭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他想起审查期间最艰难的时刻,曾经在宾馆房间里一遍遍问自己:值不值得?
      现在,答案已经不言自明。
      仓库门口,李思远带着技术团队正在调试新的深海通信模块。看到颜旭,年轻人兴奋地招手:"颜总,刚刚突破了六千米的测试记录!"
      夕阳的余晖洒在年轻人充满朝气的脸上,也洒在那些精密的测试设备上。颜旭知道,经历这次淬火,不仅公司获得了新生,团队的每个人也都完成了蜕变。
      信任,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力量,推动着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看似冒险的决定——在至暗时刻,选择用绝对的透明,迎接最严苛的检验。
      初春的晨光透过仓库新换的玻璃窗,洒在正在组装的精密仪器上。颜旭站在一台刚从德国进口的光刻机前,听着工程师讲解操作规范。仓库一角已经改造成千级无尘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清洁剂气味。
      "颜总,有个好消息!"李芸举着平板电脑快步走来,"刚收到通知,我们入选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名录!"
      周围响起一阵欢呼,但颜旭只是微微点头,目光仍未离开那台价值千万的设备。
      这时,周教授带着几位访客走进来。为首的是某知名投资基金的合伙人,穿着定制西装,与仓库环境格格不入。
      "颜总,恭喜啊!"投资人热情地伸出手,"现在正是多元化发展的好时机。我们愿意投资五千万,支持你们进军消费物联网领域。"
      所有人都看向颜旭。李芸忍不住低声说:"颜总,这个机会很难得......"
      颜旭缓缓转过身,对投资人礼貌地笑了笑:"感谢厚爱,但我们决定专注于工业芯片研发。"
      仓库里顿时安静下来。投资人难以置信地问:"您知道消费物联网的市场规模有多大吗?"
      "知道。"颜旭走向工作台,拿起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样品,"但我们要做的,是这个——工业世界的'琉璃芯'。"
      接下来的团队会议上,质疑声此起彼伏。
      张猛第一个站起来:"颜总,现在品牌知名度这么高,正是扩张的好时机啊!"
      "还记得三年前我们做消费电子的教训吗?"颜旭平静地反问,"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精。"
      李芸翻看着财务报表:"可是芯片研发投入太大,周期太长......"
      "所以更要专注。"颜旭打开投影仪,展示新的战略规划,"未来三年,我们把90%的资源投入芯片研发。其他的,全部砍掉。"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连一向稳重的周教授都皱起眉头:"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颜旭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李思远搬来一个密封的保险箱。打开后,里面是几十个不同型号的进口芯片。
      "这些,是我们拆解国外设备时收集的。"颜旭拿起一个芯片,"每个都要进口,每个都可能被断供。"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芯片表面:"我们要做的,是打造工业设备的心脏。可以碎,但不能不纯,不能不明。"
      深夜,颜旭独自在新建的实验室里值班。
      他正在测试新设计的芯片架构,示波器上的波形突然出现异常抖动。就在他调整参数时,手机连续响起——都是建议他把握时机进行多元化扩张的信息。
      其中一个消息特别诱人:某地方政府愿意提供五百亩土地,支持他们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
      颜旭放下手机,继续调试设备。当波形终于恢复稳定时,他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
      "曾经的我是块生铁,被现实砸碎;如今,我愿投身熔炉,淬炼成琉璃。"
      这句话仿佛是一个仪式,标志着他从追逐机会的创业者,蜕变为坚守使命的企业家。
      转变在细微处显现。当新的客户提出定制需求时,颜旭不再像以前那样来者不拒,而是先问:"这个需求,是否符合我们打造'工业芯'的使命?"
      当投资人来访时,他不再展示营收增长曲线,而是展示技术路线图:"这是我们计划攻克的三大技术难关。"
      甚至连公司招聘也改变了标准。在一次面试中,颜旭问应聘者:"你愿意用十年时间,只做一件事吗?"
      一个月后,团队开始感受到专注的力量。
      李思兴冲冲地拿着测试报告来找颜旭:"专攻芯片架构后,我们的通信延迟又降低了20%!"
      周教授也感慨:"以前总想着追风口,现在沉下心来,反而找到了技术突破的方向。"
      但真正的考验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三天后,重要的芯片原材料供应突然中断。供应商直言不讳:"通天集团出了三倍价格包下了全年产量。"
      会议室里,团队面面相觑。张猛忍不住说:"要是我们之前多元化布局,现在也不至于......"
      颜旭举起手中的芯片样品:"知道为什么叫'琉璃芯'吗?琉璃要经过千度高温才能成型,但一旦成型,就既有玉的温润,又有金的坚硬。"
      他立即组织技术团队,开始研发替代材料。连续七天七夜,实验室的灯光从未熄灭。
      第八天清晨,当新的材料配方通过测试时,所有人相拥而泣。这一刻,他们真正理解了"专注"的含义——不是退缩,而是把所有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实现突破。
      夕阳西下,颜旭站在仓库顶楼,望着远处通天集团的摩天大楼。他知道,选择了这条道路,就意味着选择了孤独,选择了艰难。
      但他更知道,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总需要有人沉下心来,做那些难而正确的事。
      手中的芯片在夕阳下泛着琉璃般的光泽,纯净而坚定。这就是他们的选择——不做追逐风口的猪,要做深埋地下的根,滋养中国工业的未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