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北京的小窝与烟火里的温柔 ...
-
七月的北京蝉鸣阵阵,沈星眠跟着陆知言走进小区楼道时,手里还攥着刚打印好的租房合同。“就在三楼,”陆知言拎着行李箱,脚步轻快,“我前几天来看过,朝南的房间,阳光特别好,还有个小阳台,你可以放书桌写东西。”
推开门的瞬间,沈星眠忍不住“哇”了一声——不大的客厅收拾得干净整洁,浅灰色的沙发上放着她喜欢的向日葵靠垫,电视柜上摆着两人大学时的合照;阳台的晾衣绳上挂着新洗的床单,是她喜欢的浅蓝色;最让她惊喜的是,卧室的墙上贴着几幅陆知言的画,有A大的银杏林,有跨年时的烟花,还有她在图书馆写稿的模样。
“你什么时候准备的?”沈星眠伸手摸了摸墙上的画,眼眶有点发热。陆知言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上周工作室不忙,就过来收拾了。知道你喜欢亮堂的地方,特意换了新的窗帘,还在阳台种了几盆多肉,等秋天再给你种向日葵。”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一起添置家具。沈星眠在网上挑了一张原木色的书桌,放在阳台窗边,阳光刚好能落在书页上;陆知言则买了一个画架,放在客厅的角落,方便他平时画画。周末时,他们还去了附近的菜市场,沈星眠跟着陆知言学挑新鲜的蔬菜,陆知言则在旁边笑着说:“以后我负责做饭,你负责写稿,咱们分工合作。”
沈星眠的出版社工作很快步入正轨,每天下班回家,都能闻到厨房里飘来的饭菜香。有天她加班到八点,刚走出地铁口,就看见陆知言站在路灯下,手里拎着一个保温袋:“知道你加班,给你带了热乎的糖醋排骨,还有你爱喝的银耳羹。”
沈星眠接过保温袋,心里暖暖的。她跟着陆知言往家走,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有晚风吹过,带着夏夜的凉爽。“今天工作室忙吗?”她问,想起陆知言最近在准备一个插画项目,经常熬夜赶稿。
“还好,”陆知言牵紧她的手,“就是画到一半总想起你,怕你下班没吃饭。对了,我爸妈下周要来北京,说要给咱们带点老家的特产,还有我妈做的牛肉酱。”
沈星眠笑着点头:“那我得提前把客房收拾出来,再去买些爸妈爱吃的水果。”她想起第一次见陆知言父母时的紧张,如今却像面对自己的家人一样亲切,这种转变,都是因为身边这个一直陪着她的男孩。
陆知言父母来的那天,沈星眠特意提前下班回家。刚走到小区门口,就看见陆知言陪着爸妈往里走,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星眠回来啦!”陆妈妈笑着迎上来,把一个布袋子递给她,“这是我给你做的棉袄,北京冬天冷,你穿着暖和;还有你爱吃的糖糕,我早上刚炸的,还热乎着呢。”
陆爸爸则把一个保温箱递给陆知言:“这里面是新鲜的鱼,我昨天刚钓的,给你们做松鼠鳜鱼吃。”沈星眠接过布袋子,感受着里面的温度,心里满是感动。
晚饭时,陆妈妈不停给沈星眠夹菜,笑着说:“星眠啊,你跟知言在北京好好打拼,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别自己扛着。等明年,我跟你叔叔就搬来□□你们做做家务,也能常常见到你们。”
沈星眠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看着身边笑着的陆知言,看着慈祥的父母,突然觉得,所谓的家,不是多大的房子,而是有喜欢的人在身边,有温暖的人牵挂,有满屋子的烟火气。
晚上爸妈睡下后,沈星眠和陆知言坐在阳台的小书桌旁。陆知言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我们的小日子”,后面记录着他们搬进小窝后的点点滴滴——“7月10日,星眠第一次在阳台写稿到深夜,我给她煮了牛奶”“7月15日,一起去菜市场买了番茄,星眠说要学做番茄炒蛋”“7月20日,爸妈来北京,家里第一次这么热闹”。
“以后我们每天都写一点,”陆知言把笔记本递给沈星眠,“等我们老了,就翻着这个本子,回忆我们在北京的每一天。”沈星眠接过笔记本,提笔在后面写道:“7月25日,有陆知言在,有爸妈在,北京的小窝,就是最温暖的家。”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照亮了笔记本上的字迹,也照亮了两人相握的手。沈星眠靠在陆知言的肩膀上,听着窗外的蝉鸣,感受着身边的温暖,突然觉得,他们在北京的小日子,就像这夏夜一样,温柔而明亮,充满了无限的希望。而未来的每一天,都会在这样的烟火气里,慢慢开出幸福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