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前往比邻星 ...
-
那艘流线型的亚光速飞船内部,远比从外部看起来更加广阔。姚海涛和杨武穿过气密舱门,踏入了一条光线柔和、墙壁泛着金属光泽的通道。引导他们的工作人员简单交代了注意事项和各自舱室的位置后便匆匆离去,显然还有更多登船者需要安排。
姚海涛按照指示找到了自己的舱室,一个简洁但功能齐全的单人间。他放下几乎空无一物的公文包,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既来之,则安之,对于未知的探索本就是科学家的天性,尽管这次探索的代价和背景如此沉重。
他走出舱室,打算熟悉一下环境。通道里已经有不少人在走动,彼此间大多带着审视和好奇的目光。姚海涛看到了许多只在顶级学术期刊封面或国际会议重要席位上才能见到的面孔——那位以解决“千禧年难题”之一而震惊数学界的瘦高个男子;那位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教授;那位年轻貌美却在基因编辑和生物工程领域独领风骚的女科学家……可以说,人类在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的顶尖大脑,有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到了这艘飞船上。他们低声交谈着,使用的语言各异,但每个人脸上都混合着震惊、忧虑,以及一丝被挑战所激发的兴奋。
与此同时,在飞船的另一片区域,通常是军官和行动人员的休息区,杨武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是来自其他主要军事强国的精英军官,有些曾在联合演习或国际观察中被视为强劲的“对手”甚至“假想敌”。一位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北约特种部队指挥官,一位以战术刁钻著称的东亚邻国情报部门精锐,还有几位来自不同地区、身上带着浓烈实战气息的校级军官。
起初,气氛有些微妙的对峙和沉默。但不知是谁先开了个生硬的玩笑,关于过去某次演习中的糗事,紧绷的空气如同被刺破的气球,瞬间缓和了下来。很快,这群曾经的“敌人”便打成了一片。他们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辅以手势,交流着各自的经历,调侃着彼此国家的训练方式,甚至开始模拟推演如何用地球现有的战术去对抗想象中的外星舰队。这种看似轻松的“打闹”,是他们这些职业军人排解巨大压力、建立信任和默契最快的方式。他们深知,过去的阵营划分在“人类文明”这个宏大的标签前已毫无意义,未来的并肩作战需要他们此刻的融洽。
就在飞船进行最后的起飞准备,庞大的引擎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时,飞船内部的广播系统响起,一个经过自动翻译器转换、毫无感情色彩的合成音通告:
“各位乘客请注意,‘希望号’即将启航,目的地,比邻星系前沿学习基地。预计航程时间,十年(地球标准年)。航行期间,飞船将由中央智能系统及无人机器人团队全权操控与导航,确保安全。请各位遵守飞船条例,尽快适应环境。我们承载着人类的未来。愿我们学有所成,平安归来。”
十年! 这个冰冷的数字让船舱内的所有人都沉默了片刻。这是一条无法回头的漫漫长路。
飞船轻微震动了一下,然后是一种奇异的超重感,并不强烈,但持续着。透过舷窗(如果有的话),可以看到地球正在迅速变小,融入繁星背景。家园,已被抛在身后。
航行在浩瀚的宇宙中是极其枯燥的。尽管飞船提供了先进的学习设施、模拟训练场所以及维持心理健康的支持系统,但时间的流逝依然缓慢。期间,他们通过飞船上有限但优先的量子通讯链路,断断续续地接收到来自地球的消息。
消息称,联合国安理会正在就成立一个跨越国家主权、整合全球资源的“行星防御协调理事会”进行激烈辩论,改革势在必行。各国政府也开始罕见地高效协作,巨大的工业产能正在转向,前所未有的科研计划被启动,社会动员的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恐慌与团结并存,混乱与秩序交织,整个地球社会像一部被强行上了高速齿轮的机器,在震惊中开始蹒跚地响应着星际战争的召唤。
大约在航行进行到第三年的时候,飞船接收到了一段来自比邻星前线的最新战况通报,并经由飞船上的自动翻译器同步转译。
通报显示,虽然织女星文明拥有超光速航行的能力,但由于其母星或前进基地距离比邻星系实在过于遥远,他们投入到当前战场的兵力并非其全部力量,漫长的补给线也限制了其持续作战能力。比邻星人凭借对本土星系的熟悉和顽强的抵抗,在付出了数个殖民星球被摧毁、人口锐减、舰队损失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惨重代价后,终于暂时击退了织女星人的这一波进攻,守住了核心星系。
但通报也明确指出,这只是一场惨胜。织女星人虽然暂时退却,但并未伤及根本,他们很可能在积蓄力量,或者调整战略。下一次进攻只会更加猛烈。而且,其先锋舰队指向太阳系的意图并未改变。
这个消息让飞船上的学习者们心情复杂。一方面,暂时缓解的压力让人稍稍喘息;另一方面,比邻星人如此强大的文明都只能惨胜,地球未来的处境可想而知。他们肩头的担子,变得更重了。
姚海涛更加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对已知比邻星基础科学资料的研究中,试图在抵达前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杨武则和那些曾经的“敌人”、现在的战友们,更加投入地研究比邻星人提供的有限战术案例,激烈讨论着如何将地球的军事思想与可能获得的外星技术相结合。
无人机器人在通道中安静滑行,提供着各项服务。无人驾驶的飞船在智能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坚定不移地向着那片战火暂熄但危机四伏的星空驶去。自动翻译器使得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精英们能够无缝交流。飞船上的一切都透着超越时代的科技感,但也时刻提醒着他们,这趟旅程的终点,连接着人类文明生死存亡的残酷战场。
十年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而学习的压力,和对未来的忧惧,已成为这艘亚光速飞船内不变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