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015 ...

  •   相比于想象中的一波三折,等真正开始着手落实的时候,赵逢根那点小生意、第一步却开展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原因无他,苏勤书早就找过出租拖拉机的老陈头,基本的价格和待遇都聊好。
      只需要赵逢根出钱,两人把时间定下,下乡拉砖的事就这么拍了板。

      赵逢根人生头一回自己做老板,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第二天,天还是墨黑的,他便裹着破旧的棉大衣,揣着苏勤书给的“规划书”、带着前来汇合的刘卫国跳上了老陈头那辆开起来哗啦作响的拖拉机。

      “坐稳喽!”只听老陈头在前方中气十足地吆喝一声。

      那拖拉机便像一头喘着粗气的铁牛,“轰隆隆”地撕裂了黎明前的寂静,带着几人朝着几十里外的农村驶去。

      赵逢根蜷在颠簸的车斗里,看着身后逐渐远去的、尚在沉睡的城市灯火,心里那股犯怵的感觉又不由自主冒了出来。

      打小他父亲便教育他,只有铁饭碗才是最靠得住的。
      所以人生的头三十年,他都在一板一眼的和车床、钢铁打交道,手底下出的是规矩的零件,领的是固定的工资。做生意?讨价还价?这是他从未想过的路子。

      如果不是眼下被逼得没了退路……
      他摸了摸缝在棉衣内袋里的那叠本钱,仿佛能从中汲取一丝稀薄的勇气。

      相比之下,旁边的刘卫国却显得异常平静,甚至看出他的不安,主动坐得离他近了些。

      “赵、赵哥。”
      刘卫国说得断断续续,语气却异常坚定。尽管其实他比刘卫国要小了八岁,但刘卫国还是按照“道上规矩”称他一声哥:“我……我老婆,脚不行……娃、娃的心脏……也不好。我、我早就想……多挣点……但没、没门路……现在,干、干就完了!”

      他那份被沉重生活磨砺出的坦然,像一块压舱石,惊险地稳住了赵逢根那颗七上八下的心。
      赵逢根点了点头,冲他安慰似的笑了笑:“我知道,带你出来就是要挣钱的。”

      拖拉机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天色渐渐由墨黑转为鱼肚白,又染上晨曦的金边。
      路两旁的田野从模糊变得清晰,覆盖着白霜。寒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但车斗里的两个男人此刻却因内心燃烧的那点希望,并不觉得如何难熬,反倒你一言我一语地给彼此鼓起劲来。

      刘卫国结结巴巴地问赵逢根,挣了钱想干嘛。赵逢根想了想,还是说:“无论如何,先娶个老婆。”

      成家立业,传宗接代,这是他刻在骨子里的执念。
      如若不然,也不会闷着头钻进钱眼里去——还不都是为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将来么?

      刘卫国赞许地点了点头,显然也抱着同样的想法。

      很快,按照苏勤书在“规划书”上提前设计好的路线,他们找到了第一家砖窑。

      那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社队企业,几座土窑冒着淡淡的青烟。赵逢根深吸一口气,跳下车,努力回忆着前一天晚上苏勤书教他的说辞,挺直腰板走了过去。

      “老表,早啊,”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一脸笑意地敲敲这里,看看那里,嘴上嚷着,“我们来看砖的,你们这卖个啥价?”

      窑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闻言打量了他们几眼,又看了看他们身后的拖拉机,报了个价。但这价格明显高于苏勤书给的底价。

      赵逢根知道这是要“杀猪”的意思,当下脸一沉,开口和人交涉起来。
      他还不懂太多生意上的技巧,说完好话说狠话,最后反复强调:“我们是诚心要,拉去给工地用的,”他说,“以后还能常来,做的都是回头客的生意——”

      刘卫国不大会说话怕帮倒忙,便在一旁用力地点着头当捧哏,用他憨厚的表情和实在的体格无声地支持着自家“赵老板”。

      谈判进行得有些磕巴,但幸好最终,磨破了嘴皮子,价格还是被压到了苏勤书设定的底线之内。
      赵逢根心里长长舒了口气,回过神来,才发觉后背竟不知何时出了一层薄汗。

      只是这么一番讨价还价下来,留给他们装车的时间就短了。为了赶在下午市场人多前进城,赵逢根和刘卫国两人几乎搬红了眼,像两台不知疲倦的机器,将一块块沉甸甸的等外砖搬上拖拉机。

      汗水很快浸湿了赵逢根穿在最里头的汗衫,又被冷风一吹,冰凉地贴在身上。
      他感觉自己的腰快要断成两截,一看赵卫国的脸,同样因过劳涨成猪肝色,可两人只对视了一眼,又默契地低下头去继续忙活。

      直到车斗渐渐装满,像一座移动的小山,车身发出不堪重负的呜鸣声,赵逢根和砖窑的人结了钱,他们才总算重新摇摇晃晃上了路。

      风依旧冷,路依旧颠簸,但拖拉机返程的轰鸣声,此刻听来,竟有了几分激昂的意味。

      *

      进了城,同样按照苏勤书事先划定的“销售地图”,赵逢根指挥着老陈头避开了那些挂着国营牌子、门禁森严的大工地,专门往那些热火朝天、规模不大的私人承包队工地,以及城郊正在叮叮当当盖小房的居民区钻。

      很快,拖拉机便轰鸣着拐进一条正在修建门脸房的窄街。
      那工地规模不大,但几个工人却都闲着,蹲在墙角抽烟唠嗑,一个小工头模样的男人正对着图纸焦躁地挠头。

      赵逢根看出这里有机会,当即深吸一口气,跳下车、径直朝那工头走去。

      毕竟是第一次和人做生意,怕被看出自己是个生手,他只能努力压下心里的忐忑,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粗粝而可靠,随即从兜里掏出一根好烟递过去:“老板,缺砖不?”

      那工头闻言抬头,眉头紧锁,神情里带着戒备。
      没有接他那根烟,反倒质问道:“你谁啊?哪的砖?”

      “我姓赵,赵逢根。”
      而他大大方方报上名字,手指向身后的车斗:“砖是李庄窑的,等外品,有点大小头,颜色也不匀,但砌你这墙绝对够用,摔地上能断成三截,不会碎成渣。”

      他按照苏勤书教的,先把缺点摆出来,反而增加了可信度。
      工头听完走到车边,随手拿起一块砖掂量了一下,又用手指敲了敲,音色沉闷结实。

      “啥价?”工头问,语气缓和了些,也顺势接过他手里的烟抽了起来。

      赵逢根报的价格,比建材公司的正品砖低了近三成。
      这便宜的钱都是辛苦钱,也是他们和人做生意的唯一筹码。果然,工头眼神动了一下,赵逢根又连忙趁热打铁:

      “价钱是一口价。而且我们现在就能给你卸货,直接码到你地基边上,不耽误你下午开工。我和我兄弟俩人以前都在工地上干过,一身力气,一会儿功夫就给你利索办妥。”

      工头明显被这充分节省调度的条件吸引,迟疑着问:“真能现在就卸?不另外收钱?”

      “立马就卸!”赵逢根斩钉截铁。
      说完,果真朝车上喊了一嗓子:“卫国,干活!”

      话落,一直沉默待命的刘卫国像接到了军令,猛地行动起来。

      他不用跳板,双手一撑车斗边缘,利落地翻身上车,一次便抱起二十多块砖,手臂上的肌肉虬结鼓起。赵逢根也不遑多让,甚至调整过来状态后,渐渐比赵卫国搬得更多。而且两人明显都是心里有活的人,卸起货来极很有章法,不是胡乱堆叠,而是沿着地基,像砌墙一样,将砖头交错着码放得整整齐齐,稳固如山。汗水顺着黝黑的脸颊滑落也顾不上擦,忙得热火朝天——也看得旁边偷闲的工人们一愣一愣的,心说这到底是做生意还是干苦力来的?

      而工头看着两人这实诚又专业的架势,脸上最后一点疑虑也彻底消失,转而露出欣赏的神色,反从裤兜里递给赵逢根一根烟:“行啊,老赵是吧?你俩不错,货好,人也踏实。留个地址,回头有合适的生意再找你!”

      ......

      在之后,类似的场面又出现了好几次。

      车斗里的砖剩得越来越少,赵逢根裤兜里的毛票也随之厚了一沓。看着旁边满头大汗却目光晶亮的刘卫国,又低头看看自己皲裂的双手,他心里第一次对做生意这件事有了实感。

      尽管算下来,目前扣除租车和人工费用,刨掉成本,第一天收入只能算是中等,但赵逢根心里算了算,今天是刚上手不太熟练,在装车和售卖过程中都浪费了很多时间,以后做熟练了,有了固定的客源,完全可以一天两趟甚至三趟……

      想到这,他心里的热乎劲又窜上来,对未来生活难得的充满希望。回去的路上,路过一家旧书店,看着门口摆的新华字典,他心口莫名一跳,鬼使神差地跑过去,红着脸问了句:“字典多少钱?”

      老板抬头看了他一眼,报了个一块二的价格,又问他是不是给家里小孩买的。

      赵逢根脸上一红,没接茬,只从兜里那一沓毛票中飞快数出钱递了过去。
      接过那本崭新、沉甸甸的小书时,他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奇异感觉——好像自己也变成了个读书人。这种错觉令他心底浮出微妙的歉意。

      想了想,又磨磨蹭蹭地转回身,回到柜台前问店老板:“那个……你这儿,有没有……比较有文化的书?”

      店老板正在整理账本,闻言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一个满身尘土、手指粗粝的汉子,问他店里有没有“有文化的书”?他几乎是从鼻腔里哼出一声嗤笑,白眼都快翻到天花板上去了,没好气地回了一句:“啥叫有文化的书?我这儿的书你没文化能看懂?”

      这话像根鞭子,抽得赵逢根脸上火辣辣的。

      换做以前,在厂里谁敢这么跟他说话,他早就一拳抡上去让这孙子瞧瞧厉害;

      可下一秒,摸摸怀里那本崭新的字典,又想到自己今天跟人赔着笑脸谈生意的不易。
      赵逢根深吸一口气,总算把心头那点火气硬生生给压了下去,只硬邦邦地继续追问:“我给朋友带的,有没有一本叫……什么什么世界,应该是,悲惨世界?总之一本很厚的书。”

      这下轮到店老板愣住了。

      他重新审视了一下赵逢根,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又想起自己前不久确实从一个年轻人手里收到一套品相还不错的《悲惨世界》,只不过价格太高,在这东北小镇上也很少有人会花钱买这样一本中看不中用、只能当柴烧的“文学巨著”,眼下却来了个不懂行的冤大头——

      店老板沉吟了一下,转身在角落的木箱里翻找了一会儿,很快,便拿出两本摞在一起的“板砖”,赵逢根一看就认了出来,这就是苏勤书以前经常在财务科抱着读的书。

      店老板道:“这书虽然是旧的,但内容很全,还配套英文版。会读的人很少,又难得有人买……我也不赚你的钱,一套拿走,给八块钱就行。”

      八块?!
      赵逢根倒吸一口凉气,眼睛都瞪大了。

      他下意识地捂紧了装钱的口袋:八块钱!这够他扛三天大包,够买四十斤大米,甚至都够给他老娘抓两副药了!就为了这么一本不能吃不能穿的书,八块钱?

      店老板看出他的不乐意,也有点不高兴了,觉得这牛高马大的汉子是在故意拿自己开涮,不由拉长了脸:“你不是帮朋友带吗?你朋友没告诉你这书值多少钱?”

      “你看看这装订,这厚度,这印刷,要是新的,少说得十二三块!现在这套虽然是二手的,可原主人保护得好,和新书也没区别,我卖你八块都是厚道价了,你这什么表情,以为我宰你呢?不识货就边去!”

      “……”
      赵逢根捏紧了拳头。
      摸摸刚鼓囊起来的口袋,又最后再看一眼柜台上那蓝色封面的“砖块”。末了,还是在店老板鄙夷的眼神中扭头走了。

      回家的时候,他在巷口打包了只烧鸡加餐,又从今天赚的钱里分了两块钱给苏勤书,说是谢谢他帮忙,“以后赚的多了,接着再和你分。”

      苏勤书察觉出他那笑容里带着莫名的心虚,也懒得追问,只把钱收下,便低头继续吃着碗里的鸡翅膀:
      他连吃烧鸡的时候,动作都很优雅,不是像赵逢根似的拿起来乱啃,而是用筷子给那鸡翅“分尸”。

      赵逢根看在眼里,默不作声地几口啃完自己那只鸡腿,便去了院子里洗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015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