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二十五章 旧照新生,夏夜絮语 ...
-
小念桐帮王阿姨修复完老照片的第二天,“老巷记忆馆” 里就挤满了街坊 —— 听说她能把泛黄卷边的旧照修得崭新,不少人都翻出了家里压箱底的老照片,想让她帮忙留住回忆。看着桌上堆得像小山似的照片,小念桐没半点犹豫,搬了张桌子放在记忆馆的窗边,又从工作室拿来扫描仪、修复液和装裱工具,笑着说:“大家别急,我一个个来,保证把照片修得跟新的一样。”
最先递来照片的是张爷爷,那是一张 1978 年的黑白集体照,照片里的老巷街坊们站在梧桐树下,年轻的张爷爷穿着中山装,手里还抱着刚满周岁的孙子。“这是老巷第一次集体拍照,现在好多人都不在了,照片也快看不清了。” 张爷爷的手指在照片边缘轻轻摩挲,声音里满是感慨。小念桐接过照片,先用软毛刷轻轻扫去表面的灰尘,再把照片放进恒温的修复箱里 —— 这是她特意从工作室带来的设备,能防止老照片在修复时受潮变形。
等照片变得柔软些,她用细棉签蘸着特制的修复液,一点点抚平卷边的角落。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照片上,小念桐的动作格外轻柔,像是在触碰易碎的时光。“张爷爷,您看这里,照片里的梧桐树跟现在的是不是很像?” 她指着照片里的梧桐树干,“就是枝桠没现在这么茂盛,不过形状一点没变。” 张爷爷凑过来仔细看,笑着点头:“可不是嘛,这棵树看着咱们老巷的人长大,又看着咱们变老。”
修复完照片的底色,小念桐打开电脑,用专业软件把模糊的人脸一点点清晰化。张爷爷坐在旁边,时不时指着照片里的人说:“这个是巷尾的李木匠,手艺可好了;那个是卖糖人的王师傅,你小时候还总围着他的摊子转呢。” 小念桐一边听一边记,在照片的背面用钢笔写下每个人的名字和照片的年份,“这样以后大家再看照片,就不会忘了谁是谁了。”
忙到傍晚,小念桐才把张爷爷的照片修复好。装裱的时候,她特意选了浅棕色的木质相框,框边刻着细小的梧桐叶纹路 —— 这是她前几天让木工坊的师傅定制的,专门用来装老巷的照片。张爷爷捧着相框,翻来覆去地看,眼眶慢慢红了:“孩子,谢谢你,这照片就像把我拉回了几十年前,真好。”
小念桐刚把张爷爷送出门,就看到刘德亮提着工具箱回来,脸上还沾着点灰。“爸,你怎么才回来?妈都把饭做好了。” 刘德亮擦了擦脸,笑着说:“巷口的陈叔家厨房瓷砖裂了,我去帮他换了几块,顺便检查了下水管,免得以后漏水。” 原来早上陈叔来记忆馆看修照片,跟刘德亮提了句瓷砖的事,他记在心里,下午忙完工地就绕过去帮忙了。
晚饭过后,天渐渐暗了下来。老巷的夏夜总是很凉快,梧桐树下的石凳上,早就坐了几位街坊在聊天。李茹楠端了盘刚切好的西瓜,放在石桌上,小念桐则搬了把小椅子坐在父母中间,听街坊们讲老巷的旧事。王阿姨拿着修复好的照片,跟大家说起当年和丈夫在梧桐树下约会的场景:“那时候他总在树下等我,手里还会带块糖,说甜甜蜜蜜的才好。”
正聊着,巷尾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是独居的赵奶奶。“德亮,你能帮我看看家里的灯吗?刚才突然不亮了,我一个人不敢摸。” 刘德亮立刻站起来,拿起放在墙角的工具箱:“赵奶奶,您别急,我这就去看看。” 小念桐也跟着站起来:“爸,我跟您一起去,帮您递工具。”
赵奶奶家的房子是老砖房,客厅的灯装在很高的房梁上。刘德亮搬来凳子站上去,小念桐在下面举着手机照明。“应该是线路接触不良,你帮我拿个螺丝刀。” 刘德亮接过工具,小心翼翼地拆开灯座,果然是电线接头松了。他重新接好电线,又用绝缘胶带缠好,下来按了按开关,灯一下子亮了。
赵奶奶拉着刘德亮的手,非要留他们喝杯茶。茶杯是老式的搪瓷杯,上面印着 “劳动最光荣” 的字样。“德亮,你从小就懂事,现在又这么照顾我们这些老人,真是好孩子。” 刘德亮接过茶杯,笑着说:“赵奶奶,您别客气,我小时候您还总给我塞饼干呢,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从赵奶奶家出来,已经快十点了。梧桐树下的街坊们大多回了家,只有几盏太阳能路灯亮着,灯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影子。小念桐挽着刘德亮的胳膊,轻声说:“爸,以后咱们每周都抽一天时间,帮街坊们检查家里的水电吧,他们年纪大了,这些事不方便。” 刘德亮点点头:“好啊,明天我就让张强他们准备些检修工具,周末咱们就在巷口设个临时检修点。”
回到家,李茹楠还在客厅等他们,桌上放着温好的牛奶。“刚王阿姨来电话,说你帮她修照片的时候,还帮她把家里的老相册也整理了,她高兴得不得了。” 小念桐喝了口牛奶,暖意从喉咙传到心里:“我就是顺手帮了点忙,没想到她这么开心。” 李茹楠摸了摸她的头:“你这孩子,跟你爸一样,总是想着别人。”
一家三口坐在客厅里,没开大灯,只开了盏小台灯。灯光昏黄,映得整个房间格外温馨。刘德亮翻出一本旧相册,里面是他和李茹楠年轻时的照片,还有小念桐小时候在梧桐树下拍的照片。“你看这张,念桐三岁的时候,非要爬梧桐树,结果摔下来哭了半天,还说以后要把树砍了。” 刘德亮指着一张照片,笑得合不拢嘴。小念桐不好意思地抢过相册:“爸,您怎么总提这事,我现在可是梧桐树的‘守护者’。”
李茹楠靠在刘德亮肩上,看着相册里的照片,轻声说:“时间过得真快,以前总盼着念桐长大,现在她长大了,能自己做大事了,我又有点舍不得。” 刘德亮握住她的手:“孩子长大了,总要飞出去,但不管她飞多远,根都在咱们老巷,在这棵梧桐树下。”
小念桐看着父母,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接下来还要去敦煌古巷、苗寨老巷,但她不会再急于推进项目,而是会像现在这样,放慢脚步,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份温暖传递下去。因为她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走得多快、走得多远,而是在时光里,留住那些珍贵的回忆,守护那些重要的人。
窗外的梧桐树叶轻轻摇曳,老巷的夜很静,只有偶尔传来的蝉鸣,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亮楠装修” 的招牌在巷口闪烁,“梧桐设计工作室” 的灯光已经熄灭,只有家里的这盏小台灯,还亮着温暖的光,照亮了满室的温馨,也照亮了未来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