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二十三章 全国传韵,梧桐长青 ...
-
开春后的南城,梧桐新叶刚缀满枝头,“梧桐设计工作室” 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邀请 —— 国家文物局联合住建部发起 “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计划”,经过多轮筛选,小念桐团队凭借清河老街的改造案例,成为该计划的核心设计团队之一,负责牵头北方 “平遥古巷” 与南方 “苏城水巷” 的跨地域文化融合改造项目。
接到通知那天,小念桐拿着邀请函,在老巷的梧桐树下站了很久。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邀请函上,“全国” 两个字格外醒目。她掏出手机给刘德亮打电话,声音里满是激动与忐忑:“爸爸,咱们的计划真的要走向全国了!可平遥的晋派建筑、苏城的水乡建筑,跟咱们南城老巷完全不同,我怕做不好……”
电话那头的刘德亮正在工地检查老建筑修复进度,听到消息后笑着说:“别慌,当初改造清河老街时,你也担心过风格不符,最后不也做得很好?记住,不管什么风格的建筑,核心都是‘留住记忆、适配生活’,这跟咱们老巷的梧桐精神是一样的。要是遇到难题,爸爸陪你一起去调研。”
挂了电话,小念桐立刻召集团队开会。她把平遥古巷的晋派砖雕、苏城水巷的黛瓦粉墙照片铺满会议桌:“这两个项目最难的不是技术,是文化融合。咱们要让北方的厚重与南方的灵动在设计里共存,还要让当地居民觉得‘这还是自己熟悉的家’。”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念桐带着团队分成两组,分别奔赴平遥与苏城。
负责平遥古巷调研的小组很快遇到了难题:当地居民大多希望保留晋派建筑的 “土坯墙” 与 “窑洞结构”,但土坯墙隔音差、易受潮,窑洞的采光与通风也难以满足现代需求。小念桐赶到平遥时,正看到几位老人围着施工队争执:“这墙要是换成水泥的,就不是咱们平遥的味道了!”
小念桐没有急着解释,而是跟着老人走进窑洞。昏暗的窑洞里,老人指着墙上泛黄的全家福说:“这窑洞住了三代人,我儿子小时候就在这土坯墙下学走路,不能改没了啊。” 看着老人眼里的不舍,小念桐突然有了思路 —— 她联系南城的老匠人,定制了一批 “仿土坯墙肌理的环保涂料”,既能保留土坯墙的外观,又能解决隔音防潮问题;同时在窑洞顶部加装可调节的玻璃天窗,白天引入自然光,晚上还能看到星空。
当小念桐把设计模型摆在老人面前时,老人摸着仿土坯墙的涂料,眼眶红了:“这摸着手感跟真土坯一样,还能看到星星,孩子,你懂我们啊。”
另一边,苏城水巷的调研也面临挑战。苏城水巷的居民世代依水而居,家家户户都有 “河埠头”,但随着时代发展,部分河埠头年久失修,成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想拆除重建,却遭到居民反对。小念桐赶到苏城时,正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破损的河埠头边叹气:“以前我就在这给我家丫头洗尿布,现在连站都站不稳了……”
小念桐蹲在河埠头边,仔细观察木质结构的磨损情况。她突然想到老巷梧桐树下的观景台设计 —— 用防腐木复刻传统河埠头的造型,在底部加装钢结构加固,保留 “踏级入水” 的传统形态,还在旁边增设可拆卸的护栏,既安全又不破坏水乡韵味。她还在河埠头旁设计了 “水乡记忆墙”,把居民们的老照片印在防水瓷板上,嵌在墙里。
当修复后的河埠头重新启用时,老奶奶牵着孙女的手,一步步走下踏级,笑着说:“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以后我还能带着丫头在这玩水。”
项目推进到中期,小念桐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 如何让晋派建筑的 “砖雕” 与水乡建筑的 “木雕” 在跨地域展览中呼应。她熬夜画出几十张草图,都觉得不够贴切。李茹楠看她连日熬夜,特意煮了莲子羹送到工作室,看到草图后笑着说:“你忘了咱们老巷的梧桐叶?晋派砖雕可以刻梧桐叶的轮廓,苏城木雕可以雕梧桐叶的脉络,这样既有地域特色,又能通过梧桐叶把两地连起来。”
小念桐茅塞顿开。她立刻联系两地的匠人,让平遥的砖雕师傅在古巷的门楼上刻下 “叶脉舒展” 的梧桐砖雕,让苏城的木雕师傅在水巷的廊柱上雕出 “轮廓圆润” 的梧桐木雕。当两地的匠人视频连线交流时,平遥师傅笑着说:“没想到北方的砖和南方的木,能因为一片梧桐叶走到一起。”
这年冬天,平遥古巷与苏城水巷的改造项目同时完工。揭幕仪式上,国家文物局的领导看着晋派砖雕与水乡木雕里的梧桐元素,感慨地说:“从南城老巷到全国古街,你们不仅修复了建筑,更用一片梧桐叶串联起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记忆,这才是‘活化传承’的真正意义。”
仪式结束后,小念桐收到了两份特殊的礼物 —— 平遥居民送的 “梧桐砖雕挂件”,苏城居民送的 “梧桐木雕折扇”。她把两件礼物放在一起,突然想起刘德亮说的 “梧桐精神”——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守住 “装家就是装记忆” 的初心,就能让不同地域的文化绽放光彩。
年底的时候,“亮楠装修” 与 “梧桐设计工作室” 联合在南城老巷举办 “全国历史文化街区成果展”。展厅里,平遥的砖雕、苏城的木雕、清河的槐树木雕与南城的梧桐标本并列摆放,来自全国各地的老街居民代表聚在梧桐树下,分享着各自的改造故事。一位来自平遥的老人握着刘德亮的手说:“你们的梧桐精神,让我们的老巷活了过来,以后咱们就是‘全国老街一家人’了。”
除夕夜,一家三口站在梧桐树下,看着漫天烟花。小念桐把全国各老街的照片做成电子相册,在投影幕布上播放 —— 南城老巷的红灯笼、清河老街的老槐树、平遥古巷的砖雕门楼、苏城水巷的木雕廊柱,每一张照片里都能看到梧桐元素的影子。
“爸爸妈妈,明年咱们还要去西北的敦煌古巷、西南的苗寨老巷,让梧桐精神传到更多地方。” 小念桐靠在两人中间,轻声说。刘德亮握住她的手,李茹楠笑着点头,三人的影子在月光下与梧桐树的影子重叠在一起。
老巷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梧桐的清香,也带着全国老街的烟火气。“亮楠装修” 的招牌在巷口闪烁,“梧桐设计工作室” 的灯光温暖明亮,而那片象征着初心与传承的梧桐叶,正随着风,飘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人记住:家的温度,无关地域,只关记忆与守护。这关于爱、梦想与传承的故事,会像老巷的梧桐树一样,在时光的长河里,长青不朽,温暖每一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