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不偏袒的理由 ...


  •   齐封街的秋阳总算挣脱了雨雾的纠缠,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人行道上织出细碎的光斑。

      林苡站在康斯集团的玻璃幕墙前,指尖反复摩挲着帆布包的拉链,直到指腹泛起温热,才深吸一口气推开门。

      前台姑娘认出她,笑着递上员工卡:“林老师,季总吩咐过,您的工位在创意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电脑已经调试好了。”

      林苡道了谢,握着那张印着“康斯集团·创意部插画师”的卡片,脚步放得极轻。创意部的办公区很开阔,落地窗外是城市的天际线,键盘敲击声和低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透着蓬勃的生机。

      她的工位果然在窗边,阳光恰好落在桌面上,旁边还摆着一盆小小的多肉,叶片饱满得像裹了层蜜。

      “新来的插画师?”

      隔壁工位的女孩探过头,扎着高马尾,笑容很亮,“我叫苏晓,负责文案策划,以后咱们就是搭档啦!”

      林苡刚要回应,办公区入口忽然静了下来。
      季挽穿着一身烟灰色西装,手里拿着文件夹,身后跟着两名部门主管,正快步走过来。

      她的目光扫过办公区,在林苡身上短暂停留了一秒,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仿佛只是在看一个普通的新员工。

      “十点开项目例会,创意部全员参加。”

      季挽的声音清晰地传过来,落在每个人耳中,“议题是‘城市印象’系列插画的前期策划,相关资料已经发在工作群里,大家提前熟悉。”

      苏晓吐了吐舌头,压低声音对林苡说:“季总对工作要求超严格的,不过她看人很准,只要你有实力,她绝对不会埋没你。”

      林苡点点头,指尖却悄悄攥紧了。

      她打开工作群,下载了那份策划案——“城市印象”是康斯今年重点推进的文创项目,需要插画师围绕城市的老街、地标、烟火气创作一系列作品,最终会做成画册和周边产品。

      策划案里标注了几个核心方向,要求风格统一却又能体现出不同场景的特质,难度不小。

      十点整,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季挽坐在主位,面前摊着笔记本,神情专注。

      主管介绍完项目背景后,目光落在林苡身上:“林老师是咱们部门新来的插画师,之前有过不少优秀的绘本作品,这次‘城市印象’,也希望你能带来新的思路。”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林苡的心跳漏了一拍。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提前准备好的平板电脑,调出几张草图——是她昨天晚上熬夜画的,有齐封街的梧桐巷,有老巷口的早餐摊,笔触延续了她一贯的柔软风格,却在细节处加了些明暗对比,让画面更有层次感。

      “我想从‘时光痕迹’这个角度切入,”林苡的声音有些发紧,但还是尽量保持平稳,“比如老街上的砖瓦、斑驳的墙面,还有人们生活中的小细节,用细腻的笔触展现城市的温度。”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有人小声议论起来。

      “风格是不是太柔了?康斯之前的文创产品都偏大气。”

      “细节是不错,但辨识度好像不够。”

      林苡的指尖微微发凉,下意识地看向季挽。

      对方正低头看着她的草图,眉头微蹙,没有说话。

      就在她以为自己的想法会被否定时,季挽忽然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她:“想法有亮点,但不够落地。”

      她的声音没有丝毫偏袒,甚至比平时更严肃了些:“‘时光痕迹’的核心是‘痕迹’,但你的草图里,细节太散,没有突出重点。比如这张早餐摊的画,桌椅、人物、食物都画了,但观众的视线没有落脚点,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季挽的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另外,色彩饱和度太高,掩盖了‘时光’的厚重感。你可以试试降低饱和度,用低明度的色调突出光影,让‘痕迹’更有质感。”

      林苡的脸微微发烫,握着平板的手紧了紧。

      她知道季挽说得对,昨晚赶稿时太急于展现细节,反而忽略了整体的核心表达。

      “还有,”季挽继续说道,“作为项目插画师,不能只考虑个人风格,还要结合产品落地。比如画册的排版、周边的应用场景,这些都要在创作时提前考虑进去。你的作品很有个人特色,但如何与商业需求结合,是你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会议结束后,林苡坐在工位上,心情有些低落。苏晓递过来一杯热咖啡:“别往心里去,季总对谁都这样,上次我写的策划案被她改了七遍呢!她就是典型的‘严师出高徒’,越看重你,要求越严。”

      林苡接过咖啡,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却没驱散心里的失落。

      她打开画本,翻出早上的草图,季挽的话一遍遍在耳边回响。

      她知道季挽是对的,可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委屈——她以为,至少在她刚入职的时候,季挽会对她宽容一点。

      接下来的几天,林苡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
      她按照季挽的建议,调整了色彩和构图,重新画了几组草图。

      每次她把画稿发给季挽审核,得到的回复都极其简洁,要么是“光影不对,重画”,要么是“细节不够,再打磨”,没有一句多余的安慰。

      有一次,林苡为了修改一组老街的画稿,熬到了凌晨两点。

      她反复调整光影,直到自己满意,才疲惫地发给季挽。

      第二天早上,她一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季挽的回复:“整体不错,但街角的路灯角度不对,不符合老街的建筑结构。另外,墙面的斑驳感可以再自然些,现在看起来像刻意画的。”

      林苡看着回复,心里的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

      她明明已经查了很多老街的资料,反复确认过路灯的角度,怎么会不对?她咬着唇,强忍着眼泪,打开电脑重新核对资料。果然,她之前参考的照片是经过角度调整的,实际的路灯角度确实和她画的不一样。

      她深吸一口气,擦掉眼角的湿意,重新拿起画笔。

      这一次,她没有急于下笔,而是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搜集了大量齐封街老街的历史照片和建筑资料,甚至还特意去老街走了一趟,仔细观察路灯的角度、墙面的纹理,还有行人的神态。

      当她把修改好的画稿再次发给季挽时,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过了大概一个小时,季挽的回复终于来了:“有进步。但人物的神态还可以再生动些,老街的烟火气,更多是通过人来体现的。”

      虽然还是批评,但比起之前的“重画”,已经温和了许多。

      林苡心里稍微松了口气,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一周后,“城市印象”项目的中期评审会召开。

      林苡提交了三组完整的画稿,分别是《梧桐巷的晨光》《老巷口的烟火》《暮色里的老街》。

      这三组画稿,她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打磨,从构图、色彩到细节,都反复修改了无数次。

      评审会上,林苡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这一次,她的声音不再紧张,反而充满了自信。

      当她介绍完,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

      主管笑着说:“林老师进步太快了!这三组画稿,既保留了你的个人风格,又很好地结合了项目需求,非常出色!”

      林苡看向季挽,对方正看着她的画稿,嘴角微微上扬,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确实有进步,”季挽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多了几分认可,“光影和细节都比之前成熟了很多,人物的神态也生动了不少。但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色彩的层次感,可以再加强一些。”

      评审会结束后,季挽叫住了林苡。

      “跟我来办公室一趟。”

      林苡心里一紧,不知道季挽要跟她说什么。
      她跟着季挽走进总裁办公室,办公室里依旧摆着她高中时画的速写,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画框上,暖融融的。

      季挽给她倒了一杯白茶,递到她面前:“坐吧。”

      林苡接过茶杯,坐在沙发上,紧张地攥着杯壁。

      “这一周,辛苦你了。”

      季挽坐在她对面,语气比平时温和了些,“我知道我对你要求很严,甚至有些苛刻。”

      林苡愣了愣,没想到季挽会主动提起这件事。
      她摇摇头:“没关系,你说得都对,我确实还有很多不足。”

      “我不是故意为难你,”季挽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认真,“我知道你刚离职,心里肯定不好受,甚至可能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但我不想因为我们的关系,对你有所偏袒。”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你很有天赋,你的画笔里有温度,有灵气,这是很多插画师都没有的。但你太容易受外界影响,也太容易否定自己。以前在大学,你画的作品总是充满自信,敢于尝试各种风格,可现在,你的画里多了些小心翼翼,少了些曾经的锋芒。”

      林苡的眼眶一热,原来季挽一直都看在眼里。她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我……我只是觉得,我现在的能力,可能配不上康斯的要求。尤其是在你面前,我总怕自己做得不好。”

      “你不需要怕,”季挽的声音很坚定,“你的作品够格,你的能力也够格。我对你严格,是希望你能找回曾经的自信,不要因为一次离职就否定自己。我希望你能明白,你不是靠关系进来的,你是靠自己的实力,配得上这里的一切。”

      季挽起身,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画册,递给林苡:“这是你大学时出版的第一本绘本,你还记得吗?”

      林苡接过画册,封面已经有些泛黄,是她大学时的作品《向日葵与猫》。

      她翻开画册,里面的插画充满了阳光和活力,笔触大胆而自信,和她现在的风格截然不同。

      “那时候的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轻易放弃。”

      季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温柔,“你为了画好绘本里的向日葵,在画室里种了十几盆向日葵,每天观察它们的生长,从日出画到日落。那时候的你,眼里有光,心里有火,那种对绘画的热爱和自信,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林苡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画册的纸页上。

      她想起大学时的自己,确实像季挽说的那样,充满了自信和勇气。

      那时候,她不怕失败,不怕被否定,只是一心想着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出来。

      可什么时候开始,她变得这么小心翼翼,这么不自信了?
      “我知道,离职对你打击很大,”季挽走到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但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你不能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不能失去对绘画的热爱。我希望你能通过这个项目,重新找回曾经的自己,那个自信、勇敢、敢于追梦的林苡。”

      林苡抬起头,看着季挽的眼睛。对方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期待,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心里的阴霾。

      她吸了吸鼻子,用力点点头:“我知道了,谢谢你。我会努力的,我会找回曾经的自己。”

      季挽笑了,眼底的光像碎了的星子:“我相信你。”

      从那天起,林苡像是变了一个人。

      她不再小心翼翼,不再害怕被否定,而是敢于大胆尝试,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会主动和文案策划沟通,结合他们的文字,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她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的绘画技巧,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她甚至会主动向季挽请教,和她探讨创作中的问题。

      季挽依旧对她严格,但更多的是引导和鼓励。

      当林苡遇到瓶颈时,季挽会耐心地帮她分析问题,给她提出建议;当林苡取得进步时,季挽会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有一次,林苡为了创作一组“老茶馆”的画稿,特意去了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茶馆,坐在那里观察了一整天。

      她画下了茶馆里下棋的老人、聊天的街坊、煮茶的老板,笔触生动,充满了烟火气。

      当她把画稿发给季挽时,季挽的回复是:“这才是我认识的林苡,有温度,有灵气,充满了自信。”

      看到回复的那一刻,林苡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自己终于慢慢找回了曾经的自信,那个敢于追梦、敢于表达的自己,正在一点点回来。

      “城市印象”项目完成后,画册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

      林苡的插画更是成为了画册的亮点,很多读者都被她笔下的城市温度所打动。康斯集团甚至收到了很多合作邀约,希望能与林苡合作创作更多的作品。

      项目庆功宴上,苏晓抱着林苡的胳膊,兴奋地说:“林老师,你太厉害了!现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对你刮目相看呢!季总更是,逢人就夸你有天赋、肯努力!”

      林苡笑了笑,看向不远处的季挽。

      对方正和客户交谈,察觉到她的目光,转过头,对她露出了一个温柔的笑容。

      那笑容里,有欣慰,有骄傲,还有深深的爱意。
      庆功宴结束后,季挽开车送林苡回家。车里的暖气很足,林苡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夜景,心里暖暖的。

      “恭喜你,”季挽的声音很温柔,“你做到了,你找回了曾经的自己。”

      林苡转过头,看着季挽的侧脸,灯光下,她的轮廓柔和而美丽。

      “谢谢你,”林苡的声音带着感激,“如果不是你对我严格要求,如果不是你一直鼓励我,我可能永远都找不回自己。”

      “不用谢,”季挽握住她的手,指尖温暖而有力,“你本来就很优秀,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我一直都相信,你终会光芒万丈。”

      车停在林苡家楼下,林苡没有立刻下车。她看着季挽,认真地说:“季挽,有你在,真好。”

      季挽笑了,倾身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吻:“我也是。”

      林苡愣了愣,随后推开车门,刚走了两步,又回过头:“对了,明天周末,要不要一起回老房子看看?我想给你做糖醋排骨。”

      季挽的眼睛亮了起来,笑着点头:“好啊,我早就想吃你做的糖醋排骨了。”

      林苡笑着跑进单元楼,心里充满了幸福和自信。

      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她不再害怕。

      因为她找回了曾经的自己,更重要的是,身边有季挽陪着她,一起面对所有的风雨,一起迎接属于她们的阳光。

      而季挽坐在车里,看着林苡的背影,嘴角的笑容温柔而坚定。

      她知道,她的Omega,终于重新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像雾里的星星,历经风雨,依旧明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