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朝议定策念卿安 ...

  •   太和殿的晨钟在宫城上空悠远回荡时,墨渊已身着衮龙朝服,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殿内文武百官肃立两侧,朝服的皂色与朱红交织,衬得金砖铺就的地面愈发光亮,空气中弥漫着庄重肃穆的气息,与凤仪宫晨间的温柔截然不同。

      李德全站在宝座侧后方,低眉顺眼地捧着拂尘,目光偶尔扫过殿中群臣,心中却还记挂着方才在凤仪宫的光景——陛下与皇后相视而笑的模样,比这殿中最华贵的珍宝还要动人。只是此刻,他不敢有半分走神,指尖攥着的奏疏,正是今日朝议的核心——北境安置策。

      “陛下,北境新定,流民归乡者已逾十万,然田地荒芜、屋舍倾颓,若不尽快安抚,恐生民变。”户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奏道,手中捧着厚厚的账册,“臣已会同地方官吏核算,需拨银三百万两用于赈灾粮款、修缮房屋,另需调拨稻种、农具若干,方能助百姓春耕。”

      话音刚落,工部尚书随即上前:“陛下,北境城池多在战乱中损毁,尤其是边境三城,城墙坍塌近半,亟需重修以固边防。臣估算,修城需征调民夫五万,耗时至少半年,所需木料、砖石需从江南转运,耗资甚巨。”

      殿内瞬间陷入寂静,百官皆低头沉思。三百万两赈灾银已占国库年入的三成,再加上修城开支,怕是要掏空大半国库。前番平定北境已耗去不少军饷,如今又逢江南春汛,各地需预留防汛款项,这笔账无论如何算,都显得捉襟见肘。

      “国库空虚,诸位可有良策?”墨渊的目光扫过群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指尖轻轻敲击着宝座扶手,脑海中却不自觉浮现出苏扶月昨夜看农桑典籍的模样——她曾说,民为邦本,农为民生之本,北境之事,既要解燃眉之急,更要谋长远之利。

      “陛下,臣以为,可暂缓修城。”兵部侍郎出列奏道,“北境敌军已退,短期内无战事,可先加固现有城墙,待国库充盈再行重修。如此可节省大半开支,优先保障赈灾与春耕。”

      “不可!”大将军立刻反驳,“边境防线岂能儿戏?若敌军卷土重来,坍塌的城墙如何御敌?届时再修,恐悔之晚矣!”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渐起。墨渊端坐宝座,沉默地听着群臣辩驳,目光却落在御案上的一份奏折上——那是苏扶月昨日午后递给他的,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她对北境安置的见解,其中提到“以工代赈”四字,此刻正清晰地浮现在他脑海中。

      待殿内争论稍歇,墨渊抬手示意众人安静:“北境之事,赈灾为要,边防亦不可废。然国库有限,需另寻出路。”他拿起那份奏折,缓缓念道,“皇后前日与朕谈及北境,言‘流民无业则易乱,可令其参与修城,以劳换粮,既解流民温饱,又省民夫征调之费;春耕在即,可劝富户出粮,官府记其功绩,待来年丰收再行偿还,缓国库之急’。诸位以为,此策可行?”

      殿内百官闻言,皆面露惊讶。他们虽知皇后聪慧,却未想她竟对政务有如此独到见解。“以工代赈”既解决了流民安置问题,又省去了修城征夫的开销,一举两得;而“劝富济贫”则能暂解赈灾粮款之困,实乃妙策。

      “陛下,皇后娘娘此策甚妙!”户部尚书率先反应过来,躬身赞道,“以劳换粮,可让流民自食其力,避免滋生惰性;劝富户出粮,官府记功,既不损伤富户利益,又能解燃眉之急,臣以为可行!”

      “臣附议!”
      “臣亦附议!”

      百官纷纷附和,方才的争论瞬间平息。墨渊看着殿内的景象,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弯——他就知道,她的智慧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她惊喜。昨夜在凤仪宫的温柔时光仿佛还在眼前,此刻念及她的心意,心中愈发温暖。

      “既然诸位无异议,便按此策推行。”墨渊沉声道,“户部即刻拟定以工代赈细则,核算每日粮款;工部调整修城计划,优先雇佣北境流民;各地官府需妥善劝谕富户,不得强征。另,派钦差前往北境督办此事,务必确保粮款、物资尽数发放至百姓手中,若有官员贪墨,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和,声音洪亮,回荡在太和殿内。

      朝议既定,后续事宜逐一敲定,待散朝时,已近午时。墨渊起身,未回养心殿,而是径直朝着凤仪宫的方向走去。李德全连忙跟上,看着陛下步履匆匆的背影,心中暗自好笑——陛下这是急着去见皇后娘娘,要报喜呢。

      此时的凤仪宫,正弥漫着淡淡的墨香。苏扶月坐在窗前的书案旁,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正在誊抄一份关于北境农桑的典籍。清欢端着一盘刚切好的鲜果走进来,轻声道:“娘娘,都快午时了,您歇会儿吧。陛下也该下朝了,说不定一会儿就过来了。”

      苏扶月放下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笑着说:“急什么,朝议之事繁杂,怕是没那么快。”话虽如此,她的目光却不自觉地望向殿外,心中隐隐有些期待。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宫女惊喜的声音:“陛下驾到!”

      苏扶月心中一喜,连忙起身,朝着殿门的方向迎去。刚走到殿门口,便看到墨渊大步走了进来,一身明黄色的朝服还未换下,脸上带着明显的笑意,眼中满是温柔。

      “扶月。”墨渊快步走上前,一把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一丝微凉,却透着难掩的喜悦,“今日朝议,你的计策大获全胜!”

      苏扶月微微一怔,随即明白过来他说的是昨日那份奏折,脸颊瞬间染上一层淡淡的红晕:“陛下谬赞,臣妾只是随口一提,怎当得‘计策’二字。”

      “你呀,总是这般谦逊。”墨渊笑着捏了捏她的脸颊,牵着她走到书案旁,看着案上誊抄了一半的典籍,眼中满是疼惜,“下了朝就该好好歇息,怎么还在忙这些?”

      “闲来无事,便想多整理些农桑知识,或许能帮上北境百姓。”苏扶月轻声说道,拿起案上的宣纸,“陛下今日朝议还顺利吗?北境之事定了?”

      墨渊点点头,拉着她坐在软榻上,将朝议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从户部尚书的奏请,到群臣的争论,再到他提出“以工代赈”和“劝富济贫”之策,以及百官的附和,每一个细节都说得格外详细,仿佛要让她亲眼看到殿内的景象一般。

      苏扶月静静地听着,眼中满是笑意。她能想象出墨渊在太和殿上运筹帷幄的模样,也能感受到他此刻心中的喜悦。待他说完,她轻声道:“陛下英明,能采纳群臣之见,又能权衡利弊,北境百姓定能早日安居乐业。”

      “若不是你提醒,朕或许还在为粮款、民夫之事头疼。”墨渊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地看着她,“扶月,有你在身边,真好。”

      苏扶月的脸颊又是一红,轻轻靠在他的肩上,声音温柔:“能为陛下分忧,是臣妾的荣幸。”

      两人相依相偎,殿内的墨香与她身上的兰香交织在一起,温馨而甜蜜。清欢识趣地退了出去,吩咐御膳房准备午膳。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殿内,落在两人身上,勾勒出温暖的轮廓,仿佛将这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定格在了这一刻。

      不多时,午膳便准备好了。四菜一汤,皆是两人爱吃的家常菜肴,虽不似宫廷盛宴那般奢华,却透着满满的心意。墨渊亲手为苏扶月盛了一碗汤,笑着说:“今日可要多吃些,算是朕犒劳你的。”

      苏扶月笑着点头,接过汤碗,轻轻吹了吹,小口喝了起来。汤味鲜美,暖入心田。她知道,这份犒劳,不仅仅是因为那份奏折,更是因为他对她的珍视与爱意。

      午后的阳光愈发温暖,透过窗棂洒进殿内,落在两人身上。墨渊靠在软榻上,苏扶月依偎在他的怀中,手中捧着那本誊抄了一半的农桑典籍,轻声读给他听。墨渊静静地听着,偶尔在她停顿的时候,补充几句自己的见解。两人的声音轻柔,在这寂静的午后,谱写出一曲最温柔的乐章。

      墨渊看着怀中女子认真的侧脸,心中满是满足。他知道,往后的日子,还会有无数的朝议与政务,还会有无数的挑战与困难,但只要有她在身边,他便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会带着她的智慧与温柔,守护这天下苍生,也守护着他们之间这份珍贵的情意。

      窗外的梧桐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凤仪宫内,温情脉脉,岁月静好,仿佛连时间都放慢了脚步,只为留住这片刻的安宁与甜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