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贤后辅政启盛世 ...

  •   太和殿的暖意尚未散去,苏扶月已随着墨渊的脚步踏入御书房。案上摊着北境送来的细作密报,墨迹未干处写着蛮族各部族的动向,一旁则是户部呈递的战后赈灾疏文。

      “北境遭战火波及,百姓流离失所,需尽快调拨粮草安抚。”墨渊指尖划过疏文,眉头微蹙,“可国库刚支应完军饷,一时恐难凑齐。”

      苏扶月上前半步,目光扫过疏文末尾的州县名录,“陛下,臣妾记得去年江南漕运结余尚有三十万石粮食,原拟留作储备,如今正可先调往北境救急。”她抬手点向密报中蛮族放牧的草场标记,“且蛮族退走前损毁了边境三座粮仓,不如趁机令卫将军牵头重建,既稳固边防,又能让流民以工代赈,一举两得。”

      墨渊眼中闪过赞许,提笔在疏文上批注:“准奏。明日朝会便议此事,还需借皇后的‘洞察人心’,看看哪位大臣能担此重任。”

      次日早朝,当墨渊提出赈灾与建仓之议时,户部尚书面露难色,称江南漕运官恐会借故拖延。苏扶月立于屏风之后,早已将那尚书的犹豫与左顾右盼尽收眼底——他眼底藏着对漕运官的忌惮,分明是受了旧党余孽的暗中嘱托。

      “陛下,”苏扶月的声音透过屏风传出,清晰而沉稳,“漕运之事,可派御史台随堂监察。臣妾听闻新任御史大夫刚正不阿,此前查办李丞相党羽时毫不手软,由他督办,必能杜绝推诿。”她顿了顿,补充道,“至于粮草调度,臣妾愿以中宫名义规整内库余存,补贴部分军需,虽杯水车薪,也算为百姓尽一份力。”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内库向来归中宫掌管,多用于宫廷用度,苏扶月主动拿出补贴国库,无疑给众臣立了表率。那户部尚书见状,再也不敢推脱,连忙领命谢恩。墨渊见状,当即下旨:御史大夫督办漕运赈灾,卫凛兼任边境粮仓督建使,内外协同推进。

      散朝后,墨渊握住苏扶月的手笑道:“皇后这一招釜底抽薪,可比朕的呵斥管用多了。”

      “陛下是九五之尊,当掌全局;臣妾身处后宫,便该为陛下补阙拾遗。”苏扶月取出一本名册,“这是臣妾筛选出的贤才名录,皆是李丞相倒台后被埋没的官员,其中有擅长农桑的,有精通水利的,陛下可酌情任用。”

      墨渊翻阅名册,见每人名下都标注着品行与专长,字迹工整,显然是精心整理的。他想起前朝贤后辅佐君主的典故,动容道:“扶月,你这是要做朕的‘女中诸葛’啊。”

      此后数月,苏扶月每日在御书房与墨渊议事至深夜。她以“洞察人心”甄别官员忠奸,避免奸佞复起;凭“母仪天下”的威望推行节俭之风,令宫廷用度缩减三成,省下的银两全用于兴修水利。有大臣上奏请立中宫垂帘听政,被苏扶月严词拒绝:“后宫不得干政,臣妾只是辅佐陛下,不敢越矩。”

      这日,江南传来捷报:新修的堤坝挡住了汛期洪水,今年的粮田收成预计比去年增产两成。北境也送来消息,三座粮仓已建成,蛮族派使者前来求和,愿年年朝贡。

      御花园的牡丹开得正盛,苏扶月与墨渊并肩而行。远处传来孩童的嬉笑声,那是宫人带着宗室子弟在放风筝。“你听,这才是盛世该有的声音。”苏扶月望着湛蓝的天空,眼中满是笑意。

      墨渊将一枚玉佩递到她手中,玉佩上刻着“贤后”二字,温润通透。“这是朕命工匠打造的,往后史书上,定有你浓墨重彩的一笔。”

      苏扶月轻抚玉佩,脑海中响起系统的温柔提示:【宿主践行“盛世贤后”使命,大曜民生富庶,边防稳固,达成“千古流芳”成就。】

      阳光穿过花丛,在两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苏扶月知道,这场关于守护与开创的故事,才刚刚写下最动人的开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