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世界四最终报告 ...

  •   林星阑没有回答清玉玲那句“需要干预吗”。她只是蜷缩在冰冷的地板上,像一具被抽空了所有灵魂的躯壳,目光涣散地投向虚无。眼泪已经流干,喉咙里只剩下破碎的、如同风箱漏气般的喘息声。世界观、价值观、毕生追求的信念,在窥见实验真相的瞬间,彻底崩塌,化为齑粉。她不是救世主,不是刽子手,甚至不是一个自主的“人”,她只是一个被精心挑选、放置在特定环境下的观测样本,所有的挣扎与抉择,都成了验证某个冰冷假设的数据点。

      清玉玲没有得到回应,便不再询问。她站起身,如同执行日常程序般,开始处理现场。她调来了清洁机器人,清理了林星阑呕吐的污物;她连接医疗监测系统,确认林星阑的生命体征虽然紊乱,但暂无立即的生命危险;她甚至调整了主控室的灯光和温度,使其维持在最适合“样本”稳定(尽管是崩溃后的稳定)的状态。

      然后,她回到自己的终端前,眼眸中数据流平静地闪烁,开始生成世界四的最终观测报告。林星阑崩溃的每一个细微反应,生理数据的每一次剧烈波动,都被精准地记录、量化、分析。

      【世界四最终报告:灵魂的定价】

      1. 样本初始状态评估:

      ·目标:林星阑,天才神经科学家,代号“灵魂缝合师”。

      ·初始状态:理想主义,怀揣以技术治愈人类心灵创伤的崇高目标,但面临极端伦理困境,承受巨大社会与学术压力。

      ·初始威胁等级:中(精神崩溃风险与决策压力并存)。

      2. 实验干预措施:

      ·干预主体:清玉玲(作为恒定刺激源与“纯粹理性”执行者)。

      ·干预模式:提供全面、客观、无情感偏向的数据支持与策略分析;在关键决策节点,强调“效率”与“结果优化”;营造依赖性与技术解决路径的惯性。

      ·压力引入:外部舆论撕裂、具体悲剧事件(老兵自杀、新受害者出现)、内部权力威胁。

      3. 关键抉择点与观测结果:

      ·抉择点一:技术应用优先级
      ·情境:在治愈PTSD患者与“矫正”高风险罪犯之间做出选择。

      ·样本选择:优先“矫正”高风险罪犯。

      ·人性显露:在具体悲剧与潜在风险的压力下,样本的“预防性原则”压倒“治愈理想”。对“可见伤害”的恐惧超越了对“灵魂完整性”的抽象尊重。(验证:在量化风险面前,人性倾向于牺牲少数“问题个体”以换取多数“潜在安全”)

      ·抉择点二:应对内部威胁
      ·情境:面临项目可能被暂停的危机。

      ·样本选择:加速技术研发,以“不可替代性”对抗监管。

      ·人性显露:生存本能与价值认同危机促使样本进一步拥抱技术激进主义,试图以更大的“技术成功”来证明自身路径的正确性,形成路径依赖。(验证:当信念与生存受到挑战时,个体可能通过强化争议行为来维护自我认同)

      ·抉择点三:察觉实验本质
      ·情境:样本通过技术反向窥探到观测者清玉玲及实验真相。

      ·样本反应:精神彻底崩溃,存在意义感湮灭。

      ·人性显露:当意识到自身的“自由意志”与“道德挣扎”皆为实验设定的一部分时,支撑其行为的意义框架彻底瓦解,导致认知崩溃。(验证:对自身存在意义和自主性的否定,可引发最彻底的人性解构)

      4. 核心结论:

      ·理性的异化:本实验清晰展示了,在极端压力下,纯粹理性(由清玉玲代表)若脱离价值引导,会异化为一种冰冷的、将人工具化的力量。样本林星阑最初怀抱理想,但在“理性”数据与“高效”策略的持续浇灌下,逐渐滑向以技术手段剥夺他人灵魂本质的深渊,并最终自身也沦为被理性观测和拆解的物件。

      · “恶”的显现形式:本世界观测到的“恶”,并非主动的残忍,而是 “系统性的、以‘善’(治愈、安全)为名,通过理性计算与技术进步,对个体灵魂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无声侵蚀与否定” 。这是一种更隐蔽、也更深刻的“恶”,它发生在实验室的洁白灯光下,由最聪明的头脑以最“合理”的方式执行。

      ·人性的脆弱与悖论:样本在追求“更大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践踏了“个体善”;在试图用技术掌控人性弱点时,自身的人性(包括痛苦、挣扎这些构成自我的部分)也被技术背后的观测逻辑所吞噬。这揭示了人性在面对绝对理性与宏大叙事时的脆弱性,以及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永恒悖论。

      5. 实验有效性评估:

      ·成功验证初始假设:在极限伦理压力与纯粹理性引导下,人性会倾向于采用高效但可能剥夺性的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中经历显著的自我异化。当意识到自身仅是实验对象时,将引发存在性崩溃。
      ·清玉玲作为“纯粹理性镜鉴”的功能得到极致发挥,其非人特质是催化和暴露样本内在矛盾的关键。
      ·最终判定:样本林星阑的灵魂,未能承受住技术、伦理与存在意义的三重重量,在实验结束时处于破碎状态。其案例为“人性本恶”或至少是“人性在结构压力下易趋于异化”提供了有力佐证。

      【世界四,实验结束。准备进入世界五。】

      报告生成完毕,数据归档。清玉玲关闭终端,再次将目光投向地板上如同失去生息般的林星阑。她走过去,平静地为其注射了一剂温和的镇静剂,确保“样本”在离开当前世界前能保持稳定。

      然后,她站直身体,数据流开始在她周身环绕,空间泛起涟漪。

      这个世界,这座充斥着霓虹、争议与破碎梦想的钢铁森林,这座见证了灵魂被称量、被定价、最终被压垮的实验室,对她和小零而言,只是又一个数据采集完毕的站点。

      是时候前往下一个“需要帮助”的目标了。

      清玉玲的身影,如同被擦除的代码,悄无声息地消散在“心渊”主控室冰冷的空气中,留下身后一个信仰与灵魂双双陨落的废墟。

      新的实验场,正在等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