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 20 章 ...

  •   骊山学宫在隐秘中稳步发展,但嬴政和苏苏都清楚,仅有理念和初步的实践还不够。

      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武器来武装这些未来的种子,也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护身符来确保学宫能安然成长。

      骊山学宫建成这一日,苏苏的光球在嬴政面前兴奋地跳跃着:“阿政阿政,我觉得是时候把纸和印刷术弄出来了。老是刻竹简也太慢了,知识传播的速度根本提不上去。”

      “纸?印刷术?”嬴政面露疑惑,这两个词对他而言十分陌生。

      “你看。”苏苏也不多解释,直接在他面前投射出一段影像。

      画面中,树皮、破布、渔网等杂物经过捣碎、蒸煮、漂洗、晾晒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变成了一张张轻薄如蝉翼、洁白光滑的物事。

      更神奇的是,有人将文字反刻在木板上,涂上墨,往那纸上一按,瞬间就得到了一页字迹清晰、一模一样的书页。

      嬴政见此,震惊不已,呼吸都为之急促了几分。

      身为秦王,他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意味着知识将不再被沉重的竹简束缚,意味着典籍可以快速、廉价地复制传播,意味着思想的流动将快上十倍、百倍。

      这是足以撬动天下格局的神器。

      “造,必须造出来。”嬴政毫不犹豫,“苏苏,将此术列为学宫最高机密。第一批学员,不学别的,就学如何造纸。”

      命令下达,学宫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而火热。

      嬴政亲自坐镇,苏苏则将详细的造纸流程分解成数百个步骤,通过投影反复演示。

      然而,知易行难。

      没有现成的设备,没有熟练的工匠,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王孙,这树皮捣得不够碎……”

      “王孙,这浆液浓度似乎不对,无法成型……”

      “王孙,火候过了,这一锅又废了……”

      整整三个月,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工匠们从最初的兴奋到后来的疲惫甚至沮丧。

      是嬴政始终沉静地站在一旁,凭借苏苏的影像指导和自己的理解,不断调整着每一个细节,鼓励着众人。

      “无妨,失败乃成功之母。苏苏说过,此物值得。”嬴政小小的身影在工坊里穿梭,语气坚定。

      终于,在经历了不知第多少次失败后,当第一张微微泛黄,略显粗糙但确确实实成型的纸从浆池中被小心地揭起,晾在架子上时,整个工坊安静了下来,随即爆发出欢呼。

      “成了,成了,我们造出来了。”工匠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拥抱。

      嬴政看着那张承载着无数心血的纸,小手轻轻抚过表面,眼中也难掩激动。

      他转向肩头的苏苏,在心中郑重道:“苏苏,此物现世,有你大半功劳。”

      苏苏高兴的说:“嘿嘿,能帮上忙就好。”

      造纸成功的消息,被严格控制在学宫内部。

      嬴政精心挑选了造出的最好的一批纸,以及用早期试验品雕版印刷出的一段文字,带着它们,再次踏入了章台宫。

      当嬴稷看着内侍呈上来的、轻飘飘一叠就能取代数车竹筒的纸,再看着那上面清晰无比、一模一样的字迹时,这位见惯风浪的秦王,第一次失态地站了起来。

      他颤抖着手抚摸着光滑的纸面,又拿起那张印刷着整齐字句的纸页,反复观看。

      嬴稷问:“此乃何物?”

      “回曾大父,此物名为纸,此法名为印刷术。”嬴政躬身回答,“可取代竹简木牍,可使典籍廉价、快速复制,可使知识传于天下,可使大秦政令,朝发而夕知于四海。”

      嬴稷猛地抬头,看向嬴政,那眼神中充满了震撼、狂喜,以及对嬴政的忌惮。

      嬴稷太明白这东西的力量了,这是能掌控文化、统一思想的国之重器。

      “你从何得来?”嬴稷的声音带着压迫。

      “乃孙儿于骊山学宫,与一众工匠,历经三月,反复试验,偶有所得。”嬴政坦然回答,将功劳归于集体,也点明了骊山学宫的存在。

      嬴稷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过于妖孽的孙儿,又看着手中这足以改变时代的纸,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

      压制?不,此物必须掌握在嬴秦手中。

      而这孙儿,其才其智,已非凡俗能及。

      良久,嬴稷长长吐出一口气,眼中只剩下决断:“即日起,骊山学宫列为王室禁苑,一应所需,由少府及内帑直接拨付。凡学宫之事,皆由王孙政独断,无需再奏。若有窥探、滋扰学宫者,以谋逆论处。”

      有了这道护身符,有了秦王毫不保留的支持,骊山学宫才真正获得了安稳发展的土壤。

      钱财、物资、权限,再无掣肘。

      而这一切,都始于嬴政在听到纸这个概念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将其献给秦王,换取绝对庇护的深谋远虑。

      三年来,骊山学宫能在这纷扰的咸阳城外安静办学,默默积蓄力量,这张轻飘飘的纸,功不可没。

      时光如水,悄然流逝。嬴政在波谲云诡的咸阳,又度过了三个春秋。

      六岁的他,身量拔高了一截,虽眉眼间仍带着属于孩童的柔和轮廓,但那双墨玉般的眸子愈发深沉,静默时,已无人敢因他的年龄而生出半分轻视。

      他周身萦绕的那种超越年龄的沉静与威仪,让人常常会忽略掉他尚显稚嫩的身形。

      章台宫内的药石气味一日浓过一日,秦王嬴稷沉闷的咳嗽声不时从深殿传出,衰老的痕迹无法掩饰。

      侍立一旁的安国君嬴柱,鬓边也悄然染上了更多霜色。

      一种关于权力交接的无声默契,在朝堂上下弥漫开来。

      因着嬴政这些年展现的近乎妖孽的才智,造纸术、曲辕犁、灌钢法,以及那神秘莫测却已初显峥嵘的骊山学宫,嬴子楚在吕不韦不遗余力的辅佐下,嗣君之位稳如泰山。

      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嬴子楚之后,那个年仅六岁却已手握多项不世之功的王孙政,才是秦国未来真正的掌舵者。

      嬴稷虽未明言,但他多次在朝堂上对嬴政毫不掩饰的赞许,以及对骊山学宫近乎放纵的支持,已是昭然若揭的信号。

      安国君对此更是乐见其成,对他们而言,一个能带领秦国走向更强盛未来的继承人,比任何血缘和长幼顺序都更重要。

      这一日,六岁的嬴政再次踏入药气弥漫的章台宫。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汇报学宫进展或是献上新奇物件,而是屏退左右,走到嬴稷榻前。

      “曾大父,”嬴政冷静道,“孙儿近日于学宫研读古籍,并结合当下时势,有所思量。”

      嬴稷靠在软枕上,略显浑浊的眼睛看向他:“哦?政儿又有何高见?”

      “孙儿以为,国之命脉,除却农耕、军武,尚有二物,至关重要。”嬴政不疾不徐地说道,“一曰盐 ,人不可一日无盐。二曰铁 ,农事、兵戈皆赖于此。此二者,利国利民,更应成为国家税收之基石。”

      嬴政抬起那锐利的眼,道:“然,如今盐铁多为商贾、豪强把持,利散于下,而税难于上。孙儿以为,此盐铁之利,必须牢牢掌握在王室手中。”

      嬴稷的眼神瞬间变得清明而锐利,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坐直了些:“说下去。”

      嬴稷的心中瞬间已翻江倒海。

      盐铁之利牵涉多少宗室贵戚、军中老臣的切身利益,他比谁都清楚。

      此举一旦开始,必将掀起滔天巨浪。

      嬴稷看向嬴政那双沉静却燃烧着野火的眸子上,一股久违的豪情与决绝陡然升起,这江山,终归要交给能扛得住风浪的人。

      既如此,便让他这即将油尽灯枯的老朽,再为这麒麟孙儿,铺最后一程路,扫清最初的障碍吧,哪怕前方是血雨腥风。

      “我大秦已得灌钢法,锻造精良铁器不在话下。而孙儿于学宫,亦已掌握更为高效、纯净的海水煮盐与井盐提炼之法,可大幅提升盐产,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殿外一名值守的老内侍恰好听到盐铁专营几字,顿时面色一变,趁着换岗的间隙,悄无声息地退入阴影,疾步朝着某位公子的府邸方向奔去。

      嬴政继续道,“若能将盐、铁之产销,统归国有,设立专营,则不仅能杜绝私盐劣铁,更能使巨额财富汇于国库,充盈军费,惠及百姓。此乃强兵富民之根本。”

      嬴政说着,顺手拿起案几上的算筹,一边摆弄,一边陈述:“曾大父,依孙儿测算,若行专营,仅盐利一项,岁入至少可翻两番。如今我大秦边军二十万,年需粮饷……”

      他指尖飞快地拨动算筹,报出了一个让嬴稷震惊的数字,“……而盐铁之利,足以支撑此数,尚有富余,可供修筑水利,充盈内帑。”

      在嬴政的身侧,苏苏适时地补充着来自后世的数据支撑:“阿政,根据模型推算,这个数字是保守的。汉武时期盐铁官营,国库收入激增,我们现在的技术和管理效率更高,效果只会更好。”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新人初入晋江,可能文笔不好,写的有点严肃,不幽默,但是会每日坚持更新,完结此文。希望读者大大喜欢的能够支持一下小作者哦。谢谢。这文,是我对秦始皇的一个意难平的想法,想要好好给祖龙一个好的开头。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