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 墙中的回应 ...
-
实验室的中央空调在晚上十点自动关闭。
陈天奇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最后一份报告存盘。整个楼层就剩他这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他起身去接水,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经过那面玻璃幕墙时,他下意识地放慢脚步。
墙外是城市的夜景,万家灯火像撒了一地的星星。玻璃映出他疲惫的身影,还有身后一排排黑暗的办公隔间。
就在他准备转身回办公室时,耳边突然捕捉到一丝异响。
极其细微,像老式收音机调频时的杂音,又像是很多人在很远的地方窃窃私语。
他停下脚步,屏住呼吸仔细听。
声音消失了。
他摇摇头,觉得自己真是累过头了。端着水杯往回走,却在办公室门口僵住。
那声音又出现了。
这次更清晰些,似乎就是从玻璃墙方向传来的。嗡嗡的低鸣中,夹杂着某种规律的节奏。
像心跳。
他放下水杯,慢慢走回玻璃墙前。声音似乎变大了些,但依然微弱,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屏障。
“有人吗?”他轻声问。
声音戛然而止。
墙外的夜景依然璀璨,玻璃中的倒影也正常。他自嘲地笑笑,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玻璃中自己的倒影——嘴角似乎在上扬。
可他明明没有笑。
他猛地贴近玻璃,双手按在墙面上。玻璃冰凉,但某个瞬间,他感觉手下似乎传来微弱的震动。
像有什么东西在墙的另一侧轻轻敲击。
“谁在那里?”他抬高声音。
没有回应。但玻璃中的倒影突然模糊了一下,像是信号不良的电视画面。
他后退半步,心脏狂跳。
“我知道你在。”他盯着自己的倒影,“你到底是谁?”
话音刚落,整面玻璃幕墙突然剧烈晃动!
不是物理上的震动,是倒影的晃动——墙中映出的整个夜景像水波一样扭曲、翻滚。灯光被拉长成诡异的线条,建筑物的轮廓融化又重组。
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两三秒。
一切恢复原样。玻璃墙安静地立在那里,映出他苍白的脸。
陈天奇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他扶着旁边的柱子,大口喘气。
不是幻觉。这次绝对不是。
他跌跌撞撞跑回办公室,反锁上门。后背紧贴着门板,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快得发疼。
冷静。必须冷静。
他深呼吸几次,打开电脑调出大楼的安保监控。找到对着玻璃墙的那个摄像头,回放刚才的录像。
画面很稳定。显示他站在玻璃墙前,似乎在对墙说话,然后突然惊慌后退。整个过程玻璃墙没有任何异常。
连晃动都没有。
他反复观看这段录像。从他开口说话到后退,墙中的倒影始终正常。
可是刚才他明明看见……
手机突然响起,吓得他差点把电脑推地上。
是高文瀚。
“还在加班?出来喝酒啊,我知道新开一家店……”
“文瀚。”他打断对方,“你相信……墙会说话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你没事吧?是不是发烧了?”
陈天奇挂掉电话,继续研究监控录像。他把速度放慢到十分之一,一帧一帧地看。
在某个瞬间,他注意到一个细节。
当他对着墙说话时,画面边缘的盆栽植物——在玻璃墙的倒影中——叶子摆动了一下。
但实际植物并没有动。
他反复对比现实和倒影,确认不是光线造成的错觉。在倒影世界里,那盆植物的叶子确实无风自动。
而且摆动的节奏,很像是在……回应他的问话。
他感觉后背发凉。
第二天他请了病假。在家睡到中午,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所有的窗户。
一切正常。
下午他去了图书馆,查阅所有关于光学异常和集体幻觉的资料。一无所获。
回家路上,他特意绕道去了父亲的老朋友刘教授家。刘教授退休前是研究物理的,也许能给出合理解释。
刘教授听完他的描述,推了推老花镜。
“听起来像是某种高频振动导致的视觉误差。你知道,特定频率的声波或者电磁波,确实可以影响人的感知。”
“但是为什么只有我能看见?还有那条狗?”
刘教授沉吟片刻:“个体差异。就像有的人能听到蝙蝠的叫声,有的人听不到。”
这个解释勉强说得通。但陈天奇心里明白,没那么简单。
晚上他又回到实验室。这次他带了个电磁波检测仪。
站在玻璃墙前,他打开仪器。读数正常,没有异常辐射。
“我知道你还在。”他对着墙说,“我们能不能……谈谈?”
没有回应。玻璃中的倒影安静地看着他。
他叹口气,准备离开。就在这时,检测仪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声!
读数疯狂跳动,显示有极强的电磁脉冲。但只持续了一瞬,又恢复正常。
几乎同时,他听见玻璃墙传来清晰的敲击声。
咚。咚。咚。
三声,节奏均匀。
他猛地转身。玻璃墙完好无损,但他在倒影中看到了别的东西——
在他身后空无一人的走廊里,倒影显示那里站着个人影。
高大,模糊,撑着一把黑伞。
他猛地回头。
现实中的走廊空空如也。
再看向玻璃,那个人影已经消失了。倒影中只有他独自站在走廊里,脸色惨白。
检测仪又响了一声,屏幕显示接收到一段加密信号。自动解码后,屏幕上出现一行乱码。
但在乱码末尾,清晰地显示着三个数字:
911
他父亲车祸那天的日期。
陈天奇腿一软,扶着墙才没摔倒。
玻璃中的倒影看着他,嘴角慢慢上扬,露出一个他从未做过的诡异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