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初见苏贞 ...
-
次日天光刚亮,云吞便捧着叠得齐整的国子监青衿服进屋。
云吞的声音压得低:“王爷,今日是您进国子监的头一日,可不能误了辰时的卯课。”
帐内的苏霖翻了个身,锦被滑落至腰间,露出一截莹白的手腕。
她眯着眼看向窗外,含糊道:“再睡半刻……”话没说完,就被涌进来的侍女们围住。
四个侍女分工明确,一个端着铜盆绞帕子,一个持着桃木梳准备梳理长发,一个捧着青瓷盏盛着温水,还有一个站在一旁捧着发带。苏霖被她们半扶半劝地坐起身,眼角还带着未醒的倦意,任由侍女们替她洗漱装扮。等梳洗完毕,沙漏里的细沙已漏了大半——足足耗去半个时辰。
云吞笑着上前,替她理了理衣领:“王爷瞧着,倒真像个正经学子了。”
今日的云吞也换了模样,往日常穿的浅绿侍女服换成了灰布短打,头发用青色布巾束起,额前留着整齐的刘海,活脱脱一个清秀的小书童。
苏霖拍了拍她的肩:“往后你就是我的书童,可得跟紧我。”
两人刚走到府外偏门,就见一辆黑漆马车停在那里。马车车厢宽敞,车辕上雕刻着简单的回纹,拉车的是两匹枣红色骏马,马鬃梳理得油亮顺滑。苏霖踩着马凳爬上马车,刚坐稳,就转头向站在底下的云吞伸出手。
云吞愣了愣,下意识摆了摆手——她是侍女,哪能与王爷同乘一车?可手还没落下,就见苏霖翻了个白眼,语气带着点不耐:“真是的,你跟云吐能不能别总守着那些规矩?快上来,我一个人在车里,多无聊。”
云吞听王爷这么说,也不再推辞,握住苏霖递来的手,借着力道爬上了马车。
车厢里铺着厚厚的羊毛毡,角落里放着一个小几,几上摆着一碟蜜饯和一壶茶。苏霖靠在软枕上,拿起一颗蜜饯放进嘴里,甜意漫开,才彻底驱散了残留的睡意。她掀开车帘一角,看着车外掠过的街景,好奇道:“这国子监,真有那么好?听人说,全大安国的学子都想进去。”
云吞捧着茶盏,细细说道:“那是自然,国子监是陛下亲设的学府,先生都是朝中的饱学之士,能进去读书,将来无论是科考还是入仕,都比旁人多几分胜算。不过……”她顿了顿,语气里带了点无奈,“国子监建在京都北骑门郊外二里地,说是要远离世俗喧嚣,才能悟透经书中的道理。”
苏霖挑了挑眉:“这么远?那每日赶路岂不是要累死?”
话虽这么说,她也没太放在心上。
定王府在南仪门,与北骑门一南一北,马车慢悠悠地走,等抵达国子监门口时,天边的日头已升高了不少——辰时早过了。
马车刚停下,苏霖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抬头看向眼前的国子监。朱红大门巍峨气派,门楣上悬挂着一块鎏金匾额,上书“国子监”三个大字,可让她诧异的是,大门紧闭,门口连个守门的小厮都没有。
苏霖皱着眉:“怎的没人?”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道清润却带着几分凉意的声音:“别看了,国子监大门过辰时而不入,一次不入休学十二时辰,二次不入休学七十二时辰,三次不入,直接除名。你这第一次来就误了时辰,还是后日再来吧。”
苏霖猛地转身,就见不远处站着一个男子。他身着墨色锦袍,腰间系着一条玉带,上面挂着一枚羊脂玉佩,玉佩上雕刻着精致的龙麟纹,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男子手中握着一方素色手帕,轻轻掩着唇角,脸色带着一丝苍白,像是久病未愈,可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鼻梁高挺,唇形薄而优美,纵然带着几分憔悴,也难掩周身的英气。
云吞见状,连忙凑到苏霖耳边,压低声音道:“王爷,这位是李皇妃所生的三皇子苏贞,是您的亲弟弟,当年夺嫡时,他可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苏霖心中了然。没想到今日会在这里遇见。
苏贞缓缓走近,每走一步都显得有些虚弱,他轻轻咳了一声,手帕上隐约沾了点淡红,随即对着苏霖躬身行了一礼:“兄长今日怕是进不去了。这里风大,兄长还是早些回府吧。舍弟咳疾经久未愈,不宜在风口久站,就先告辞了。”
他这话说得客气,可语气里的疏离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苏霖听得真切。她向来不是吃亏的性子,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语气带着点戏谑:“舍弟身子不适,就该好好在府中休养,别总出来走动。特别是这国子监,离京都二里地远,舟车劳顿,要是累坏了身子,将来没能留下子嗣,你说李贵妃会不会心疼?”
苏霖性子大大咧咧,平日里对许多事都不甚在意,可论起嘴毒,整个京都没人敢跟她比。
这话戳中了苏贞的痛处——他的咳疾一直未能痊愈,更别提子嗣了,这一直是李贵妃的心病。
苏贞脸上的笑容僵了僵,随即又恢复了温和的模样,只是眼底的寒意更甚。他没再与苏霖争辩,而是越过她,走到国子监大门前,伸出修长的手指,轻轻扣了扣门板上的铜环。
“吱呀——”一声,紧闭的朱红大门竟缓缓打开了一条缝。苏贞侧身,优雅地走了进去,门在他身后缓缓合上,仿佛刚才那番“过辰时不入”的话从未说过。
苏霖看得傻了眼,站在原地愣了片刻——不是说过了辰时就不让进了吗?这人怎么就这么“水灵灵”地进去了?
她向来不服输,同为王爷,苏贞能进,她为何不能?苏霖深吸一口气,学着苏贞的样子,走到门前,伸出手在铜环上轻轻扣了三下。
没过片刻,门内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紧接着,大门又打开了一条缝。苏霖心中一喜,也不管门后是谁,侧身就钻了进去。
刚踏入国子监,眼前的景象就让她眼前一亮。进门是一条宽阔的石板路,路两旁种着高大的古槐,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石板路尽头是一座石桥,桥下流水潺潺,桥边栽着几株垂柳,随风摇曳。再往里走,就能看到一座座青砖灰瓦的校舍,窗明几净,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读书声。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书卷气,苏霖站在原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叹——这国子监,不愧是大安国的第一学府,倒真有几分读书人的清雅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