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第 33 章 ...

  •   希望坡的修复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硝烟,而是新翻泥土的芬芳、木材切割的清新以及一种重建家园的蓬勃朝气。然而,在这份看似平静的忙碌之下,无形的网正在悄然织就,细微的裂痕也在不经意间滋生。

      林夕耗费了数日时间,终于将第一批共七枚“生命印记”凝聚完成。这些米粒大小的光点,蕴含着精纯的生命源力和她的意志烙印,看似微弱,却能与大地脉络产生深刻共鸣。在沈墨和陈骁的护卫下,她亲自前往预设的节点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制高点,以及通往水源、黑风坳方向和山谷聚落方向的三处要道旁。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埋设西面节点(正对影组织来袭方向)时,林夕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片土地深处残留的、如同跗骨之蛆般的冰冷恶意,它们试图污染、侵蚀她投入的生命印记。林夕不得不耗费额外的源力,如同进行一场微观层面的净化手术,才将印记成功种下,并与希望坡的核心生命场建立起稳定的连接。

      当最后一枚印记在通往山谷聚落方向的要道旁一棵古树的根系深处落定,林夕能清晰地“看”到,一张以希望坡为中心、半径约五公里的、无形的感知大网悄然张开。任何携带强烈敌意或高浓度污染能量的个体进入这个范围,都会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起生命场的涟漪,让她第一时间警觉。

      【生命感知网络(初级)构建完成。覆盖半径:5公里。感知精度:中。能量消耗:持续低。】源自生命源种的本能信息反馈而来。

      有了这张网,希望坡终于拥有了宝贵的预警缓冲时间,不再像上次那样被动。

      与此同时,营地的防御工事也在沈墨的规划下焕然一新。岩石与土木混合的掩体取代了部分木桩篱笆,更加坚固耐用。从报废机甲上拆下的金属甲片被巧妙地镶嵌在关键位置的掩体外部,提供了额外的防护。几个隐蔽的火力点和瞭望哨构建起了交叉火力网。虽然依旧简陋,但防御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杨菁的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她发现,林夕的生命源力对某些特定金属具有奇特的“惰性化”影响,能使其更难被能量探测和锁定。她尝试将这种特性应用在防御工事的伪装上,虽然效果微弱,却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她还发现,被林夕源力滋养过的作物秸秆,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蕴含着微弱的生机,混合在自制肥料中,能进一步提升土壤活力。这些发现让她兴奋不已,几乎废寝忘食地投入研究,与赵衡的讨论也日益深入。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向好的时候,一丝不和谐的阴影,开始悄然蔓延。

      问题首先出现在物资分配上。希望坡的物资储备本就不算丰厚,经历了战斗消耗和基地建设后,更是捉襟见肘。虽然林夕的生命秘境能提供部分新鲜蔬果,但主食、武器弹药、燃油、药品等硬性消耗品依然紧缺。

      沈墨秉持着公平和优先保障战斗与生产的原则进行分配,大多数人都表示理解。但渐渐地,一些微妙的情绪开始滋生。有队员私下抱怨,认为战斗人员分配到了更多的压缩饼干和肉干,而负责后勤和研究的赵衡、杨菁、苏冉冉等人,似乎因为与林夕、沈墨关系更近,总能得到一些“额外”的照顾,比如更新鲜的番茄,或者林夕偶尔用源力温养过的、口感更好的泉水。

      这种抱怨起初只是窃窃私语,并未掀起太大波澜。但不知从何时起,一种更加隐晦的言论开始在部分队员间流传:

      “林小姐的能力那么强,抬手就能让植物生长,为什么不多种点粮食?非要种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番茄黄瓜?”
      “沈队长是不是太谨慎了?我们有林小姐在,那些影组织的杂碎算什么?应该主动出击,搜集更多物资才对!”
      “杨博士整天研究那些瓶瓶罐罐,消耗不少资源,到底有什么用?还不如多造几把弓箭实在。”

      这些言论如同病毒,悄无声息地传播着,挑动着人们因资源匮乏而本就紧绷的神经。它刻意忽略了林夕维持生命场和预警网络的巨大消耗,忽略了杨菁研究可能带来的长远收益,也忽略了主动出击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只是片面地放大着眼前的困难和不公。

      沈墨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气氛的变化,他在一次全体会议上严厉批评了这种短视和分裂的言论,重申了纪律和团结的重要性。表面上看,议论平息了,但那种压抑的不满和猜忌,却如同暗流,在平静的水面下涌动。

      林夕也感觉到了。她在维持生命场时,能隐约感知到营地中弥漫开的一些负面情绪——焦虑、不满、一丝若有若无的……嫉妒?这些负面情绪如同微小的尘埃,虽然无法动摇生命场的根本,却让其不再像最初那样纯粹、明亮。她试图用更温和的态度、更公平的分配去化解,但收效甚微。

      她甚至发现,营地边缘,有几株刚刚发芽的玉米苗,不知为何出现了轻微的萎蔫,叶片上出现了不正常的黄斑。她用生命源力探查,发现其根系周围萦绕着一丝极其微弱、却带着“否定”意味的异常能量,并非自然病变,更像是……人为的破坏?范围很小,破坏力也弱,若非她对生命极其敏感,几乎无法察觉。

      是谁?为什么要这么做?林夕心中升起一股寒意。这不再是简单的抱怨,而是带有恶意的行为了。

      她没有声张,只是悄悄用源力净化了那几株玉米苗周围的土壤,并更加留意营地的细微变化。

      这天傍晚,负责清理周边陷阱的小李带回了一个消息。他在西面山林边缘,发现了一些不属于希望坡也非影组织制式的脚印,脚印很浅,似乎有人在附近窥探,但又很快离开了。

      “不像是影组织的人,他们的装备和步伐不是这样的。”小李汇报道,“脚印很杂乱,像是……普通的幸存者,但行动很小心。”

      普通的幸存者?在希望坡刚刚经历袭击后,出现在西面山林?是巧合,还是……?

      林夕与沈墨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希望坡的存在,恐怕已经不再是秘密。而暗处的窥伺者,可能不止影组织一方。

      夜幕下,林夕站在加固后的瞭望塔上,生命感知网络如同无形的蛛丝,延伸到黑暗的远方。她能感觉到西面山林中残留的、属于陌生窥探者的微弱气息,也能感觉到营地中那些如同萤火虫般明灭不定的、混杂着忠诚、不安、猜忌与一丝恶意的情绪光点。

      希望坡如同一颗在废土上顽强生长的幼苗,它拥有了更坚固的壁垒,更敏锐的感知,但也面临着来自外部更复杂的威胁,以及……内部悄然滋生的裂痕。

      真正的风暴,往往起于青萍之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