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临行 ...

  •   阴云重新聚拢,将雨丝织成一张空濛的网,轻柔地罩在官廨屋瓦上。

      衙署内,萧琮正与几名属官分派事宜,忽有扈从近前禀道:“世子,栖云真人到了,正在署外等着。”

      萧琮话音顿止。

      谢砚冰在明面上素来同他演作生疏模样,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找他?

      这扈从刚到萧琮身边当差,见他仍怔怔坐着不答话,以为真同传言说的那般:武靖侯世子不喜宦党,和栖云真人素来不睦。

      他迟疑着劝道:“真人应是奉旨而来,大人还是亲自去迎一迎为好。”

      萧琮这才似骤然惊醒,随他快步出去。

      衙署大门外,谢砚冰身着紫袍,玉冠与拂尘皆白如新雪,身后跟着两名西厂番役,一人为他撑着油伞,另一人则恭敬捧着一道明黄绢帛。

      装束庄重逾恒,但他眉宇间倦色难掩,容色亦苍白如霜,眸中深潭在看见他时方漾起一星微芒,旋即沉入静水了无痕迹,快得恍如错觉。

      他好像未曾察觉萧琮眼中的惊诧,微微欠身:“萧大人。”

      疏离至极的称呼让萧琮心口酸水淌了好几圈。他强压下涩意,还礼道:“栖云真人突然驾临,不知有何指教?”

      “陛下有旨,命贫道随钦差同赴雍州,特来知会大人并听候调度。”

      一旁番役应声上前,将圣旨双手呈上。

      萧琮接过展阅,其上所言正是加封栖云子为“国师”,并命其随行,负责祈福禳灾、勘察地脉等事宜。

      他再次望去,谢砚冰面上一派云淡风轻,公事公办地问:“不知大人计划何时启程?”

      “明日辰时。”萧琮答。

      谢砚冰说:“既如此,贫道尚需回丹枢院清点祈福之物,先不叨扰大人了。”

      萧琮心头一慌。

      这便要走了?他才看了两眼,连这层疏离是真是伪都未及分辨。

      “国师所用之物自当备齐。”未及细想,话已脱口而出,“如若得空,不妨也来一同核验此行赈灾物资清单,以免疏漏。”

      新晋的国师无可无不可地应了一声,再次向钦差作别,一抹紫色很快在番役的簇拥下消失在烟雨中。

      传话的扈从望着那远去的身影,又觑了一眼仍定定站在门前的萧琮,心底愈发笃定: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这两位之间确实不甚和睦。

      *

      谢砚冰回到丹枢院时,于道长与宁福早已将他此行所需的物品打理妥当。

      本就是做给外人看的场面,行李甚是精简。他们事无巨细皆已安排好,倒显得谢砚冰这个正主无所事事,只得没话找话,与于道长交代起丹枢院在他离京期间的诸般庶务。

      话题还未引入正轨,就有内侍前来通传,道是许妃娘娘遣人送来了贺礼,并请国师过去叙话。

      自春猎回宫,许妃对他所呈丹药的依赖日深,这般召请已是常事。于道长见怪不怪,忙说:“国师且安心去吧,此处诸事贫道皆已明了。”

      “……如此,便有劳道长了。”

      谢砚冰隐隐觉得,这位同僚大约是嫌他多话了。

      他也不留在这继续讨人嫌,取了丹药便从善如流地出去。

      院门外,许妃派来的内侍捧着个锦盒,里头无外乎是些金玉珠宝,想来许妃宫中从来不缺这些物件。

      谢砚冰照常婉拒了,那内侍面露难色又不敢多言,只得捧着原封不动的礼盒,引着他往后宫行去。

      *

      瑶华宫内,许妃斜倚在临窗的贵妃榻上,目光有些飘忽地落在远处。

      紫檀木大案前,一位年长的嬷嬷正耐心引导着三皇子盛朝钰描红,孩童握笔尚显稚拙,一笔一画却极为认真。

      她看得有些出神,直至谢砚冰步入殿内,方恍然收回视线,唇边牵起一抹勉强的笑意:“恭喜国师了。”

      “娘娘厚爱,贫道心领。”谢砚冰规矩行了礼,婉拒道,“然方外之人受此皇恩已属逾矩,不敢再受娘娘重礼。”

      许妃也不在意礼物是否被收下,摆了摆手,让那捧着礼盒的内侍退至一旁,视线转而落在谢砚冰手中瓷瓶上,仿佛抓住了什么依靠。

      谢砚冰察觉到她目光,如常将瓷瓶置于她手边小几上:“此乃新调的宁神丹,娘娘近来气色稍安,可酌情减量,每日一丸即可。” 稍作停顿,又补充道,“此二瓶按此用量,约可服一月,然是药三分毒,终究不宜久服,易生依赖,待娘娘心神宁定,还当渐次减停为好。”

      许妃拿起一瓶,瓷壁温凉,药香微散,将神思的躁动稍稍抚平。

      她近来确实不似前段时日那般夜夜惊悸难眠,但每每回想起那些被恐惧攫住、无法安枕的漫漫长夜,就心有余悸。

      倘若再经历一次……

      片刻,她低声道:“本宫知道了,有劳国师挂心。”

      谢砚冰又同她叙了会无关紧要的闲话,略作宽解,听宫人通传称前来请平安脉的太医已至殿外候着,遂顺势告辞。

      *

      离了瑶华宫,谢砚冰婉拒了内侍引路的好意,独自往丹枢院去。

      雨势渐歇,他收了伞,同沉闷微风一并走过宫道。

      地面水洼映着灰蒙的天光,连日阴雨浸润下,石板缝隙间已蔓上青苔。

      行至御花园西北角的叠翠阁,他绕过一丛嶙峋假山,恰好与何婕妤、二皇子以及随行的一众宫人迎面遇上。

      何婕妤看见是他,浅笑着行礼:“还未恭喜真人荣膺国师之喜。”

      “娘娘客气,贫道愧不敢当。谢砚冰欠身还礼。

      盛朝铭安静随母亲行礼后便垂眸不语。春猎时所中之毒显然大伤元气,他一副弱不胜衣之态,与谢砚冰站在一起,倒颇有些同病相怜。

      谢砚冰嗅到一丝不属于自己身上的药气,心下忽然舒坦了。

      想到盛朝铭同他一样,也会被人日日按着灌汤药喝,谢砚冰看他难得顺眼了几分。

      何婕妤同他寒暄几句,请教了些道法,忽而歉意道:“瞧本宫这记性,说到这才想起来,上月向国师借的注本竟忘了归还。”

      她随即侧首,点了唯一一名随侍的太监,“别让姑娘们跑腿了,你去一趟吧,就在本宫寝殿东侧书架第二格,一册《春秋繁露》,速去速回。”

      那太监领了命匆匆而去。

      待他走远,何婕妤向随侍在侧的宫女们递了个眼神。众人会意,远远退开等候。

      盛朝铭这才抬眼:“恭喜国师了。”

      碍于何婕妤在场,谢砚冰没敢调侃他自作自受,客套地道了谢,随即切入正题。

      “我此番离京至少一月有余,还请殿下与娘娘在宫中务必谨慎。”

      “有劳国师挂心。”盛朝铭说,“自上次事后,父皇另遣了护卫,与东厂、御马监皆无干系,近来尚算安宁,未见异动。”

      “如此便好。”

      谢砚冰又简略告知指认许妃换婴的人证已寻到,“若察觉秦检有发难迹象,娘娘可依前法联络此人,然此乃鱼死网破之策,非到万不得已切莫动用。秦检若按兵不动,娘娘和殿下最好静观其变,一切待我回京再行商议。”

      何婕妤郑重点头:“本宫明白了,国师此行亦请万事小心。”

      话已至此,无需多言。

      何婕妤朝远处候着的宫女们轻轻点头,众人重新簇拥上前。

      恰此时,取书的太监也捧着书册返回。

      她将书册交予谢砚冰,又闲谈两句,而后如一次最寻常不过的宫中偶遇般,各自分道而去。

      ***

      未时三刻,衙署正堂内只余萧琮一人。

      属官皆已分赴各处清点物资,各忙各的,倒将他这位正印钦差闲置在此。

      长案上摊着一张巨大的河工舆图,工部官员已将渭河堤坝历年修筑的工料、结构,连同雍州府每年呈报的修缮细目皆以蝇头小楷附注图侧。

      墨迹纤纤,如千丝万缕,将神思也缠作一团乱麻。

      堤防工图看不明白,等的人也迟迟未至。

      萧琮叹了口气,正欲再度强迫自己凝神,忽闻廊下传来脚步声。

      他倏然抬首。

      只见他心心念念的那人正由扈从领着步入堂中,莲冠紫袍,神情冷淡,瞧不出半分情绪。

      萧琮一时怔住,分不清眼前究竟是国师还是谢砚冰,未敢轻举妄动。

      又听国师侧首对扈从吩咐:“我与萧大人有要事相商,你且退下,勿让人打扰。”

      那扈从一愣,觑了萧琮一眼,见他默许,忙忙退了出去,还不忘细心地将门扉合拢。

      待脚步声远去,谢砚冰方转过身,恰对上萧琮直直望来的眼神。

      他眉梢微挑:“这般瞧着我做什么?我脸上沾了东西不成?”

      只这一句,刻意维持的疏离冰壳应声碎裂。

      萧琮霍然起身,几步绕过宽大的桌案,走到谢砚冰面前。手臂抬起,在即将触碰到衣袖时生生顿住,悬在半空。

      他喉结轻滚,小心翼翼地询问:“我现在可以抱你吗?”

      谢砚冰仰头看了他一会,目光清清凌凌,带着点审视,又像是掂量。

      萧琮见他久不回应,心头希冀渐渐沉下,正欲退开一步——

      这人却忽然攥住他的前襟向下一带,随即仰首印在他唇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临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作者的碎碎念,想到什么说什么: 1、1v1 HE,受前期清冷(装的)后期病弱+钓系,攻正人君子。 2、人多且杂,配角之间没有固定cp,可以随意吃。 3、本文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节奏还在摸索。 4、全篇大约25-30w,目前已经写完了故事的60%,存稿先逐渐丢上来。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