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3章 ...

  •   此时,廖繁春正蹲在一个卖活禽的摊档边,看着这位老伯和摊主为了几毛钱争得面红耳赤。

      她没劝架,反倒是乐呵呵地看了一会儿,最后从口袋里掏出几个钢镚,递给老伯:“大爷,差多少?我这儿有,算我请您吃鸡腿儿了!”

      老伯和摊主都愣住了,争吵戛然而止。

      老伯看着她,嘴唇嗫嚅了几下,没接钱,反而叹了口气:“后生女,唔系钱嘅问题……”(小姑娘,不是钱的问题……)廖繁春顺手把老伯拉到一边:“那您跟我说说,是啥问题?心里不痛快,憋着那多难受啊。”

      老伯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絮絮叨叨说起儿子不成器,最近常跟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还老深夜去一家叫什么“渔”的面馆……

      廖繁春的耳朵瞬间竖了起来。

      面上虽不动声色,陪着老伯唏嘘,心里却翻江倒海。

      “富渔面馆?又是它!”而且是在这种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从一个普通老人的口中再次被印证。

      她安抚好老伯,起身离开市场时,脸上的轻松表情收敛了些,多了几分凝重。

      线索开始交汇了,这不再是孤立的点。

      回到局里,还没到正式上班时间。

      廖繁春想着把枸杞拿到分析室,看看姜琏琏有没有空帮忙简单看一下成分(虽然她猜不着这成分是否算“普通枸杞”),主要还是想借机打听一下局里对“蓝冰”案的重视程度。

      她轻手轻脚的推开分析室大门,只见张锦一人坐在电脑前,背脊挺直,像一株沉默的植物。

      晨光勾勒着她清瘦的侧影,竟显出几分难得的柔和。

      似乎是遇到了难题,她眉心微蹙,无意识地用笔尾轻轻敲着桌面,发出极轻微的“叩叩”声。

      廖繁春脚步顿住,一时不知该进该退。

      倒是张锦敏锐地察觉到有人,转过头来。

      四目相对,廖繁春看到她镜片后那双总是过分冷静的眼睛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以及……专注时特有的光亮。

      “廖警官?”张锦有些意外,迅速恢复了平时的清冷模样,“有事?”

      “啊,那啥,”廖繁春举起手里的枸杞,“买多了,给大家分分,泡水喝对眼睛好。你……一宿没睡?”

      她注意到张锦手边那杯早已冷透的茶水。

      张锦没有回答她的问题,目光落在她沾上泥泞的人字拖上,又移到她因为走路而泛着健康红晕的脸颊,最后定格在她那双写满了“我想打听点事儿”又极力装作若无其事的眼睛上。

      “廖警官,”张锦开口,声音带着熬夜后的微哑,却异常清晰,“如果你在排查一个嫌疑地点,比如……“一家面馆”,你会怎么做,才能既不引起对方警觉,又能获取有效信息?”

      廖繁春眼睛瞬间亮了。

      她并作几步凑到张锦桌边,带来一股室外阳光和市井烟火混杂的蓬勃气息。

      “这你可问对人了!”她压低声音,眉飞色舞,“首先,你得把自己当个“吃饭的”!啥时候去……也有讲究,赶早不如赶晚,最好是下午茶那种不尴不尬的点,人少,老板伙计有空跟你唠。点餐也有学问,不能光点便宜的,显得抠搜,得点个招牌,再搭个小菜,显得“内行、门道”……”

      她滔滔不绝,把自己在市场、东北土菜馆里摸爬滚打总结的那套“接地气侦查学”倾囊相授,甚至模拟了几个对话场景,拿着小老板的腔,学的惟妙惟肖。

      张锦安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份《蓝冰预警通报》。

      她发现,廖繁春的方法虽然缺乏技术含量,甚至有些“土”,却充满了活生生的细节和对人性的洞察,这是冷冰冰的数据模型无法完全替代的。

      而且,看着她神采飞扬地讲述,那种能感染到的真热情,仿佛让这间充斥着机器低鸣和冰冷代码的分析室,都变得温暖明亮了几分。

      “……最关键的是,”廖繁春最后总结道,手指下意识地又在太阳穴点了一下,“得用这儿记,不光记他说了啥,还得记他没说啥,眼神往哪儿瞟,手有没有不自然地抖。这些小动作,比嘴里说的话真多了!”

      张锦的目光随着她的动作,落在她光洁的额角。

      那里已经没有昨天搏斗留下的口子,只有年轻的、充满生命力的肌肤。

      她忽然想起档案里提到,廖繁春在警校时期的格斗成绩是优。

      拳头利落,观察力也……不差。

      “有道理。”张锦垂下眼睫,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思绪,声音恢复了素日的平静,“谢谢你的建议,廖警官。还有,”她顿了顿,补充道,“枸杞。”

      廖繁春“嘿嘿”一笑,把枸杞袋子放在桌角:“甭客气,张老师!您忙着,我先撤了!”她转身,马尾辫在空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人字拖“啪嗒啪嗒”的声音渐行渐远。

      分析室重新安静下来。

      张锦看着那包红艳艳的枸杞,又看了看屏幕上“富渔面馆”四个字,沉默片刻,拿起内线电话,接通了外勤组。

      “今天下午,安排两个人,便装,去富渔面馆摸排一下。注意,是‘食客’,不是警察。”

      放下电话,她端起那杯冷茶,却没有喝。

      化验室的灯光亮至深夜,当张锦和廖繁春初步理清“蓝冰”的诡异特性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林诚武端着两杯热茶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沉稳。他将茶杯放到两人面前,杯口氤氲的热气驱散了些许深夜的凉意。

      “阿锦,廖警官,辛苦晒。”他开口,是地道的广城白话,语气里带着长辈般的关切,“咁夜了,饮杯热茶先,暖下个胃。”(阿锦,廖警官,辛苦了,这么晚了,先喝杯热茶,暖暖胃)

      张锦有些意外地抬起头。

      林诚武平时作风硬朗,这般细致的关怀并不多见。

      林武诚看着她,目光诚恳,继续用白话说道:““锦姐”,李局他……特意推荐我暂代呢个支队长。其实你比我更有能力,呢一点,我同你讲声对唔住。”(李局昨天,特意推荐我暂代这个支队长。其实你比我更有能力,这一点,我跟你说声对不起。)

      这番坦诚的“谦虚”,让张锦微微一怔。

      她习惯了林诚武雷厉风行的作风,此刻的温言软语,让她感受到警队这个“大家庭”不同于往常的温暖。

      她轻轻摇头:“林队,言重了,李局也是为了工作,小心……有天我会超过你,“师哥”。”

      林诚武听到这话顿时松了一口气,而张锦——她知道这种真实的回答比虚伪的奉承更能让面前的“师哥”信服。

      廖繁春虽然听不太懂白话,但看气氛也猜出了七八分,在一旁捧着搪瓷缸子咧嘴笑:“林队,您这就见外了不是?咱都是一个战壕出来的!”

      林诚武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目光扫过她们桌上关于“蓝冰”的初步报告,神色又凝重起来:“好了好了,就别安慰我了,这次这个‘蓝冰’,看来不简单。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语气缓和了些:“上个礼拜我去省厅警院那边挑人,看到一份挺有意思的档案。那个年轻人叫项扬,推理能力很强,观察力特别敏锐,心又细,论文写的是《新型毒品流通模式分析》,角度挺独到。看来,咱支队,快有新血液注入了。”

      他没有多说,但话语里透出的欣赏和期待,为项扬这个尚未露面的队友,蒙上了一层专业的面纱。

      跑了一圈发发汗后,趁着劲头“廖虎妞”今天“节能减排”地到了警局,正捧着一个印着大红牡丹的搪瓷缸子,“咕咚咕咚”喝着热水

      嘴里还念叨着:“这南方的天儿,忒黏了,得整点热的去去湿气。”

      几个本地同事看着她那豪迈的架势,都偷偷抿嘴笑。

      张锦端着她那个素白的瓷杯走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一幕。廖繁春的发尾都精神抖擞,仿佛自带一股驱散湿气的干爽能量。

      张锦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走到自己的工位,杯子里是刚磨好的黑咖啡,浓苦提神,像她这个人。

      “锦姐,早。”姜琏琏凑过来,小声说,“廖警官好像个……小太阳哦?”

      张锦推了推眼镜,未置可否。

      “太阳?”她觉得更像一颗东北来的毛嗑,外壳咋咋呼呼,内里是否‘饱满’,还得慢慢嗑开才知道。

      平静被一阵急促的固话铃打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