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章 ...

  •   中土之地,疆域万里,诸国林立,而风云际会处,独耀双星。

      北方,大渊王朝,立国三百载,铁骑冠绝天下。其疆域辽阔,北接荒漠,南临大江,西扼雄关,东濒沧海。国都天启城,坐落龙脉之首,宫阙万间,气象恢弘。大渊民风彪悍,崇武尚功,历代君主皆锐意进取。但当朝皇帝殷晟,年岁愈高,近年沉疴渐起,朝中暗流涌动。太子殷天傲,年少成名,军功卓著,有擎天架海之才,隐有君临天下之势。大渊如一头蛰伏的苍龙,爪牙锋利,睥睨四方。

      南方,宁国,偏安一隅,以文治国,素称礼仪之邦。其地处水乡,物产丰饶,文风鼎盛,多出才子名士。国都锦官城,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精致婉约如工笔画卷。宁国兵力虽不及大渊悍勇,然凭借江河天险与世代经营的要塞,亦能自守。当代国君宁胤,性情温和,雅好诗文,致力于民生休养。在群狼环伺的中土,宁国像一块温润却坚韧的美玉,引人垂涎,却难以下咽。

      两国之间,旧怨已久。三十七年前,渊国先帝殷桀挥师南下,欲一统江山。宁国倾举国之力,凭借天险与名将死守,终在“血月谷”一役中重创渊军,迫使大渊签订盟约,以兄弟之国相称,划江而治。然而,战败之耻,如鲠在喉,深深刻在大渊历代君主的骨血里。而宁国,虽得喘息,却始终活在大渊铁骑南下的阴影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转机,或者说,新一轮危机的开端,始于三年前的“落星原之战”。

      彼时,大渊太子殷天傲初涉军旅,便以副将之身奇袭宁国边境。宁国宿将轻敌冒进,被殷天傲诱入绝地,一场伏击,宁国三万精锐尽殁,主将战死,边境门户洞开。

      消息传回锦官城,举国震惊,朝野上下一片哀鸿。主战派欲焚舟沉釜,誓死一战;主和派则力陈利害,主张议和。

      龙椅之上,宁胤面容憔悴。他深知,国内承平日久,武备松弛,已无力再承受一场与大渊的全面战争。若战,必是山河破碎,百姓流离。而大渊皇帝殷钊,亦不愿在太子根基未稳时陷入南方泥潭,给了朝中政敌或其他虎视眈眈的邻国可乘之机。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在暗流中进行。

      最终,在渊国使臣近乎傲慢的最后通牒下,一纸新的盟约摆在宁胤面前:
      宁国割让落星原以北三座军事重镇,赔偿军费白银三百万两,岁贡增加五成……并,遣送一位嫡系公子入大渊为质,以彰宁国求和之诚,永固两国之好。

      “质子”二字,如千斤重锤,砸在宁国朝堂每一个人的心上。

      送往强大邻国的质子,无异于羊入虎口,生死荣辱,皆系于他人一念之间。人选成了最大的难题。长子为储君,国之根本,不可轻动。次子体弱,不堪远行。其余庶子,分量不足,恐渊国不满。

      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清冽平静的声音在殿中响起:

      “儿臣,愿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三公子宁殊越众而出,跪伏于地。他年仅二十三岁,身形略显单薄,却脊背挺直,面容沉静如水,仿佛只是主动请缨去完成一次寻常的游学。

      满朝文武,皆露愕然,随即是复杂的释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愧。他们都知道,这位以“神童”之名享誉国内、却因母族不显而地位微妙的三公子,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人选。

      宁胤看着自己这个素来沉默寡言、却总在关键时刻出乎意料的儿子,眼中情绪翻涌,最终化为一声长叹,疲惫地闭上了眼睛。

      “准奏。”

      ……

      数月后,宁国使团护送着三公子宁殊,渡过那条作为边界的大江,踏入大渊国土。

      车辇摇摇晃晃,宁殊掀开车帘,回望南方,故国的青山绿水在视野中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之下。

      他放下车帘,坐直身体,脸上无悲无喜,唯有那双过于清澈的眼眸深处,闪过一丝与年龄不符的冷冽与决然。

      此去天启,非为苟全性命,亦非摇尾乞怜。

      他身负的,是身后家国的安危,是母亲与幼妹的期盼,更是……在这名为“大渊”的龙潭虎穴中,为宁国寻一线生机。

      山河为棋盘,众生为棋子。

      而他这枚被母国亲手送入敌手的“弃子”,将要面对的,是那位以铁血闻名、未来将主宰这片天下的——太子殷天傲。

      命运的齿轮,于此悄然转动。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序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