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凤冠耀乾坤 暗咒涌寒流 ...

  •   前情回顾:武昭仪历经波折,终被立为皇后。林琉璃因功晋升正七品典记,进入权力核心,并在筹备册封大典过程中,屡次化解关陇集团与荆王元景等势力的暗中破坏,尤其是识破了藏于白玉观音像内的恶毒诅咒。武皇后以雷霆手段反击,震慑宵小。然冷宫中萧庶人(原萧淑妃)的诅咒之言,为这巅峰时刻投下一道阴影。

      永徽六年冬,十一月初一,天宇澄澈,碧空如洗。长安皇城,旌旗招展,钟鼓齐鸣。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盛大典礼,即将在这座恢弘的都城中上演。

      立政殿(现已更名为皇后寝宫,但大典在更宏大的含元殿前举行)内,武皇后身着玄纁祎衣,深青色的质料上以金线绣着十二行翚翟纹,蔽膝、大带、革带、佩绶一应俱全,庄重华丽,威仪天成。头戴九龙四凤冠,珠翠环绕,博鬓如云,垂下珍珠流苏,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帝国的脉搏之上。

      林琉璃作为随侍高级女官,身着崭新的七品典记宫装,恭立在皇后銮驾之侧稍后的位置。这是她穿越以来,第一次置身于如此宏大而正式的场合。眼前是望不到尽头的汉白玉广场,两侧是肃立如林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外国使臣,空气中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檀香与礼乐之声。

      她看着武皇后那挺直而坚定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震撼。她亲眼见证,甚至亲手参与,将一个女人推上了这帝国女性的权力之巅。这不仅仅是宫斗的胜利,更是一种历史的参与感,让她暂时忘却了身处的危险与艰辛。

      册封大典的流程繁复而精确。祭天、告祖、宣册、授玺、受贺……每一项都在礼部官员的高唱声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武皇后举止雍容,应对得体,那份沉稳的气度与天生的威仪,让不少原本心存疑虑的朝臣也暗自折服。

      林琉璃紧随其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深知,越是这万众瞩目的时刻,越是容易被人钻空子。她的“风险预案”早已分发到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手中,但人心叵测,仍需警惕。

      典礼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武皇后即将登上含元殿前的高台,接受百官朝拜。

      就在此时,异变突生!

      一名原本在台下负责擎举宫扇的年轻宫女,不知是因紧张还是别的缘故,脚下猛地一个趔趄,手中那柄沉重的龙凤团扇脱手向前飞出,直直地朝着正在拾级而上的武皇后后心撞去!

      事发突然,距离又近,周围侍立的宦官宫女都惊呆了,一时竟来不及反应!

      千钧一发之际,一直保持高度警觉的林琉璃,几乎是本能地一个箭步上前,不是用手去硬接那沉重的宫扇(那必然连带自己一起撞倒,造成更大混乱),而是迅速侧身,用自己的肩膀和后背,巧妙地在那宫扇即将触及武皇后凤袍的瞬间,将其斜向撞开!

      “砰!”一声闷响,宫扇砸在汉白玉台阶上,发出刺耳的声响。林琉璃也被这股力道带得踉跄几步,肩胛处传来一阵剧痛,但她硬是咬牙稳住身形,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迅速退回到原位,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整个过程快如电光石火,除了近处几人,甚至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小小的意外。

      武皇后的脚步甚至没有丝毫停顿,只有在她登上最后一级台阶,转身接受朝拜时,眼角的余光极其短暂地、带着一丝赞许与了然,扫过了林琉璃的方向。

      那小宫女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瘫软在地,立刻被悄无声息地拖了下去。

      林琉璃垂着眼,感受着肩背处的疼痛,心中却是一片冰冷。是意外吗?她不信。那宫女摔倒的角度和力道,都太过巧合和刁钻。这背后,定然还有不甘心的黑手在操控。只是对方手段更高明,更善于利用这种看似“意外”的巧合。

      小小的风波被迅速平息,并未影响大典的顺利进行。当武皇后最终站在含元殿前那至高无上的位置,接受山呼海啸般的“皇后千岁千千岁”时,日光正盛,洒落在她身上,九龙四凤冠折射出璀璨的光芒,令人不敢直视。

      她成功了。正式成为了大唐的皇后,母仪天下。

      典礼结束后,盛大的宫宴开始。麟德殿内,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武皇后与高宗并坐御榻,接受宗室命妇、文武重臣的轮番敬贺。她言笑晏晏,举止得体,既不失皇后的威仪,又带着恰到好处的亲和,与昔日那位沉稳的昭仪已不可同日而语。

      林琉璃作为随侍女官,也有幸立于殿内角落,见证着这帝国顶级的繁华。她看到许多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包括那位曾在尚服局有过一面之缘的姜嬷嬷,此刻也作为有功匠人被特许出席,远远地向她投来一个不易察觉的点头致意。

      宴至中途,武皇后似是无意般对高宗提起:“陛下,今日典礼,虽有小小波折,但总算圆满。臣妾身边这位林典记,机敏忠心,方才若非她反应迅捷,只怕要闹出笑话了。”

      高宗今日心情极好,闻言看向林琉璃,笑道:“哦?便是之前屡次立功的那个女官?不错,不错。皇后身边正需要这等得力之人。”他随口对身边宦官道,“赏。”

      一句“赏”,由帝王口中说出,意义非凡。立刻有宦官记下,稍后自然会有丰厚的赏赐送入林琉璃房中。

      这看似随意的举动,却是在向所有人宣告:林琉璃,是武皇后身边备受信重、连陛下都知晓且认可的人。这是一种无形的加封,比任何品级的提升都更具分量。

      宫宴持续到深夜方散。武皇后回到修缮一新的立政殿,虽略显疲惫,但精神依旧亢奋。她卸下繁重的冠冕礼服,换上常服,坐在妆台前,由青黛伺候着拆卸钗环。

      林琉璃指挥着小宫女们收拾赏赐下来的物品,整理殿内布置。

      就在这时,一个在冷宫附近当值的低阶宦官,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脸色惨白如纸,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娘、娘娘!不好了!冷、冷宫那边……萧庶人她、她……殁了!”

      殿内瞬间一片死寂。

      武皇后执梳的手微微一顿,从铜镜中看向那宦官,语气平淡无波:“哦?怎么死的?”
      “是……是……”那宦官吓得浑身发抖,“据、据说是……自、自戕……用、用碎瓷片割了喉……血流了满地……断气前,还、还一直咒骂娘娘……说……说来世为猫,阿武为鼠,要生生世世扼其喉……”

      “扼其喉”三个字,如同冰锥,刺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正是之前传来诅咒之言!

      一股寒意,不可抑制地从林琉璃脚底升起。萧淑妃,竟然真的在这个武皇后刚刚册封、最荣耀也最敏感的时刻,用如此惨烈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并且留下了这样恶毒的诅咒!

      这绝非巧合!这更像是一种临死前最后的、也是最狠厉的反扑!她要让自己的死,化作最浓重的阴影,笼罩在武皇后心头,也让这新后的册封之日,永远与“逼死宫妃”、“厉鬼诅咒”联系在一起!

      武皇后沉默着,铜镜中映出的面容依旧平静,但林琉璃敏锐地捕捉到,她那握着玉梳的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良久,武皇后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丝毫情绪:“既已自戕,便按宫规处置。拖去化人场,一把火烧了干净。至于冷宫伺候之人,看守不力,全部杖责三十,发配掖庭最苦役处。”

      她的处置冷酷而果决,试图用最严厉的手段,将这件事的影响和流言蜚语压到最低。

      “是!”那宦官连滚爬爬地退了下去。

      殿内恢复了安静,但那股无形的寒意却挥之不去。

      武皇后挥退了其他宫人,只留下青黛和林琉璃。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又仿佛透过镜子,看向虚无的某处,轻轻道:“你们说,这世上,真有来世吗?真有……因果报应吗?”

      青黛连忙道:“娘娘乃天命所归,凤体金安,岂是那等罪妇诅咒所能侵扰?陛下洪福齐天,定会护佑娘娘。”

      武皇后不置可否,目光转向林琉璃:“琉璃,你以为呢?”

      林琉璃心中凛然,知道这是皇后心绪不宁下的考校。她沉吟片刻,谨慎答道:“奴婢以为,鬼神之事,渺茫难测。但行于世,但求问心无愧。娘娘今日之位,乃天命所归,亦是自身德行能力所致。萧庶人咎由自取,其诅咒不过败犬哀鸣,若因此扰了心境,反倒落了下乘。娘娘凤仪天下,当以江山社稷为重,万民福祉为念,此等宵小怨怼,如浮云过眼,不足挂怀。”

      她避开来世因果的玄虚,从现实和心理层面进行开解,强调皇后的正当性与更高追求。

      武皇后听完,久久不语,最终,唇角勾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冷酷的笑意:“你说得对。问心无愧便好。本宫之路,无人可阻,神鬼……亦不能!”

      然而,萧淑妃临死前那“扼其喉”的诅咒,如同一个冰冷的烙印,留在了这个夜晚。它不仅是对武皇后的诅咒,更像是对这深宫之中,永无休止的争斗与血腥的一种残酷注脚。

      林琉璃退出立政殿,抬头望向漆黑的天幕,寒风凛冽。凤冠加身,并非斗争的结束,或许,只是更残酷篇章的序幕。皇后的宝座之下,埋葬着累累白骨,而新的危机,或许已在暗处滋生。

      她紧了紧衣襟,感受到肩背处隐隐传来的疼痛,以及怀中那份刚刚得到的、来自帝后的丰厚赏赐清单。

      恩宠与杀机,荣耀与诅咒,在这深宫之中,永远相伴相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凤冠耀乾坤 暗咒涌寒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