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诱饵深沟 ...
-
顾临渊的话像一块投入死水的巨石,在渡川心中激起千层浪。用“Enigma的传闻”作诱饵,这个计划大胆、疯狂,甚至带着一丝自毁般的决绝。渡川几乎能想象到,一旦这个诱饵抛出去,会引来多少隐藏在暗处的、贪婪而危险的窥探。但正如顾临渊所说,这是打破目前僵局最快、最直接的方法。面对一个组织严密、手段高超且目的疯狂的对手,常规的调查手段已经显得力不从心。
“具体怎么做?”渡川压下心中的不安,强迫自己进入战术讨论状态。他走到电子沙盘前,目光锐利地扫过那个废弃码头区域,“消息怎么放?通过谁?如何确保能传到目标耳朵里,又不引起广泛怀疑?”
顾临渊似乎早已胸有成竹。他操作沙盘,将码头周边的地形放大,指尖点出几个关键位置。“消息不能直接从警方内部泄露,那样太假,容易让对方起疑。我们需要一个更……自然的渠道。”
他看向渡川:“还记得那个‘深海探索基金会’吗?陈明远和几位死者都与之有关联。这个基金会定期举办高端学术沙龙,参与者多是海洋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的边缘学者和一些……对前沿科技有特殊兴趣的资本方。那里龙蛇混杂,是传播这种‘秘闻’的绝佳温床。”
“你想让人混进去散播消息?”渡川皱眉,“风险太高,我们的人容易被盯上。”
“不。”顾临渊摇头,“不需要我们的人直接出面。基金会的一名理事,叫欧阳瑾,是知名的学术掮客,喜欢搜集各种耸人听闻的‘内幕消息’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近期正在积极接触警方内部人员,想打探‘业镜’案的进展,为自己积累谈资。”
渡川立刻明白了:“你想通过‘无意间’的泄露,让欧阳瑾这个‘传声筒’把消息带进那个圈子?”
“没错。”顾临渊点头,“安排一次看似偶然的会面。让一个级别足够、但又并非核心调查成员的人(比如周锐),在‘被迫’回答欧阳瑾的旁敲侧击时,‘不小心’透露一点模糊的信息——例如,在查封的物证中发现无法解释的生物信息素残留,特征奇特,远超现有认知,怀疑可能与某些‘未被证实的古老传说’有关。欧阳瑾自然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迫不及待地将这个‘重磅消息’在他的圈子里散播出去。”
渡川仔细揣摩着这个计划。利用欧阳瑾这种人的特性,确实比直接派卧底要自然和安全得多。消息会以“小道消息”的形式在特定圈层发酵,既能精准投喂目标,又保留了否认和控制的余地。
“码头那边的布控呢?”渡川指向沙盘,“如果鱼上钩了,他们最可能的交易地点就是这里。但这里环境复杂,视野开阔,不利于隐蔽,很容易被反侦察。”
“所以,我们不能只靠人力盯梢。”顾临渊的手指在码头周边的几个制高点和海上区域划过,“需要动用技术手段。远程高清监控、热成像、声呐探测,覆盖陆地和近海。另外,我们需要一个绝对可靠的观察点,既能俯瞰全局,又不会打草惊蛇。”
他的手指最终停在码头对面一座废弃的灯塔上。“那里。视野最佳,也足够隐蔽。你我,需要提前进驻那里。”
渡川看向那座在沙盘上显得孤零零的灯塔模型。这意味着,他和顾临渊将要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进行长时间的潜伏观察。想到之前两人之间那种别扭的氛围和尚未解开的谜团,渡川心里有些异样。但眼下,这是最优选择。
“好。”渡川没有犹豫,“我来安排技术支援和外围布控。灯塔的潜伏,我们两个负责。”
计划就此定下。周锐领命后,便开始精心策划与欧阳瑾的“偶遇”。渡川则调动了最信得过的技术小队,开始对码头和灯塔进行秘密的技术装备部署。整个行动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紧锣密鼓地展开。
两天后,傍晚。残阳如血,将海面染成一片橙红。废弃的灯塔内部,灰尘在从窗口斜射进来的光束中飞舞。空间狭小,空气中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和旧建筑特有的霉味。渡川和顾临渊已经在这里潜伏了超过二十四小时。
各种先进的监控设备在暗中运转,将码头区域的实时画面传输到他们面前的几个屏幕上。海风透过破损的窗框吹进来,带着深秋的寒意。两人轮流休息,保持警戒。大部分时间,灯塔内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和海浪拍打礁石的单调声音。
这种长时间的、近距离的独处,放大了所有的感官。渡川能清晰地听到顾临渊平稳的呼吸声,能闻到那股独特的、冰冷的焚香气息如何在这狭小空间里慢慢驱散他因疲惫和紧张而躁动不安的信息素,带来一种被迫的宁静。他发现自己开始习惯这种气息,甚至……有些依赖。这种认知让他感到烦躁,却又无可奈何。
期间,他们只进行必要的、关于监控画面的简短交流。
“三点钟方向,有船只经过,标记一下。”
“收到。热成像显示无异常。”
“潮位开始上涨,注意水下通道。”
“明白。”
对话机械、高效,不带任何多余情绪。但渡川能感觉到,某种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最初的剑拔弩张和强烈质疑,在共同的目标和眼前的寂静中,慢慢沉淀为一种……基于专业能力的初步认可和一种被迫的、休战状态下的共存。
深夜,轮到渡川值守。顾临渊靠在角落里一个相对干净的墙边,闭目养神。渡川的目光从监控屏幕上移开,忍不住落在顾临渊身上。月光透过窗户,勾勒出他清晰的侧脸轮廓,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让他平时过于冷硬的气质显得柔和了些许。睡着(或者只是闭目养神)的时候,他看起来没有那么强的距离感和攻击性。
渡川不禁又想起了那个问题:他到底是谁?为什么对Enigma如此了解?总部派他来,真的只是为了破案吗?一个个疑问像潮水般涌来,但他知道,现在不是追问的时候。
就在这时,顾临渊放在一旁的加密通讯器屏幕突然亮了一下,一条极其简短的信息快速闪过,随即消失。渡川的眼角余光捕捉到了那一瞬间的光亮,也隐约看到了几个模糊的词汇片段——【总部】、【确认】、【溯源】……还有一个像是代号般的缩写【E-Ω】。
E-Ω?渡川的心猛地一跳。E很可能代表Enigma,那Ω(Omega)呢?这代表什么?总部在确认什么?溯源又是指追溯什么?
顾临渊几乎在信息亮起的瞬间就睁开了眼睛,动作迅捷而无声地拿起通讯器,快速浏览后,手指轻点,信息被彻底删除。他抬起头,正好对上渡川未来得及完全收回的、带着探究的目光。
两人视线在空中相遇。灯塔内一片死寂,只有海浪声不知疲倦地回荡。
顾临渊的眼神恢复了平时的冷静和深邃,没有任何被撞破的慌乱,只是静静地看着渡川,仿佛在等待他发问。
渡川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也没问。他移开目光,重新聚焦在监控屏幕上,声音干涩地说:“一切正常。”
有些界限,在对方主动打破之前,他不能,或许也不敢,轻易跨越。但那条短暂出现的信息,像一根刺,更深地扎进了他的心里。E-Ω……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顾临渊也没有说话,只是重新闭上眼睛,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但空气中,那种微妙的平衡,似乎又发生了不易察觉的倾斜。
等待,在寂静与暗涌中继续。诱饵已下,只等深水下的巨物,按捺不住贪婪,浮出水面。
(第十四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