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10年后的教室 ...
-
清华园里的梧桐叶刚刚开始泛黄。
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教授走进二教307教室,他叫许慕静,是物理系新来的副教授。今天是他第一次开授《高等量子力学》这门课。
教室几乎坐满了,学生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据说学术成果斐然,却选择回国任教的年轻老师。
“同学们好,我是许慕静。”他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清隽有力。
课程进行到一半,他讲解了一个关于量子纠缠的复杂概念后,习惯性地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台下。
“这个地方可能有些难理解,”他的语气不自觉地变得温和,带着一种传承自某人的耐心,“我读书时,我的父亲……嗯,他也是位物理学家,他曾用一个比喻向我解释……”
他讲述了一个关于“两颗相互环绕的星星”的比喻。这个比喻并非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来自他童年时,父亲在波士顿查尔斯河畔,对母亲说过的一段话。那段话,被母亲工整地抄写在一本旧的《时间简史》的扉页上。
下课铃响,学生们陆续离开。一个女生鼓起勇气上前提问:“许老师,您刚才提到的那个非教科书的思路,是在哪篇文献里看到的?我觉得特别受启发。”
许慕静微微怔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温暖的笑容,那笑容像极了她的母亲。
“那是我父亲的笔记,”他轻声说,“他没能正式发表它。但我觉得,好的思想值得被延续下去。”
女生离开后,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人。他走到窗边,从公文包里小心地取出一张泛黄的旧照片。照片上,一对年轻的男女并肩坐在图书馆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男人正侧头对女人说着什么,眼神专注而温柔,女人则微微笑着聆听。
照片背面,是母亲温静娟秀的字迹:
“行知今日在图书馆,与我讨论他的新想法。他说,思想如同星光,纵使源头熄灭,其光芒仍会在宇宙中穿行,抵达遥远的彼岸,照亮后来者的路。摄于波士顿,我们的第十个秋天。”
许慕静轻轻抚过照片上父母年轻的脸庞,然后将照片小心地收好。
他继承了父亲的名字,继承了母亲的研究方向,也继承了他们对彼此、对物理最深沉的爱。
这间教室,这条走廊,这片校园,都曾见证过父母青春的故事。而现在,故事以另一种方式,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延续。
窗外,阳光正好,一如许多年前的那个初遇的午后。
许慕静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又站了一会儿,指尖轻轻划过斑驳的木制讲台。这间307教室,母亲曾无数次向他提起——这里是父母爱情开始的地方,也是他们学术梦想启航的港湾。
他走到第三排靠窗的位置坐下,这是母亲当年最爱坐的位置。午后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桌面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恍惚间,他仿佛看见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正低头演算,而斜后方有个清瘦的男生不时抬头,目光温柔地掠过她的背影。
"许老师?"
一个声音将他从遐思中唤醒。教室门口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戴着厚厚的眼镜,手里拄着一根桃木手杖。
"李教授!"许慕静连忙起身相迎。这位是物理系的退休教授李铭,也是他父母当年的班主任。
老人慢慢走进教室,目光环视四周,满是怀念:"听说你回来任教,我特地来看看。这间教室啊,还是老样子。"
他颤巍巍地走到讲台前,轻轻抚摸着黑板边缘:"你父亲当年最喜欢在这个位置写板书。他的字写得特别工整,学生们都说,看他写公式就像欣赏艺术品。"
许慕静上前扶住老人:"母亲常说,是您当年鼓励父亲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李教授摇摇头,眼里闪着睿智的光:"不,是你母亲改变了他。你父亲原本打算出国学金融的,是你母亲让他明白,真正的热爱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在教室里慢慢踱步,老人如数家珍地讲述着往事:
"有一次你母亲生病发烧,还非要来听我的课。你父亲急得不行,课间跑去医务室拿来退烧药,又借了保温杯装热水。那会儿他们还没在一起,但你父亲的眼睛啊,始终没离开过你母亲。"
许慕静听着,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这些细节,是父母从未在他面前提及的温柔。
"你父亲去世前给我打过电话,"李教授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他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母亲。我告诉他,温静比你想象的要坚强。"
他们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往来穿梭的学生。秋日的清华园格外美丽,银杏开始染金,梧桐依旧苍翠。
"你长得真像你父亲,"李教授端详着许慕静,"特别是笑起来的时候。但你做事的方式,又很像你母亲,细致、执着。"
许慕静点点头:"我把父亲的笔记都带回来了。其中有些未完成的研究,我想继续做下去。"
"这就对了。"李教授欣慰地拍拍他的肩,"你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知识的火炬传递下去。"
下课铃响起,新一批学生陆续走进教室。李教授告辞离开,许慕静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年轻的面孔,忽然明白了自己回来的意义。
这节课,他讲述的是量子纠缠的最新进展。但在讲解到一个关键概念时,他自然而然地用起了父亲笔记中的那个比喻:
"想象两颗相互环绕的星星,即使相隔光年,它们的运动依然相互影响。这就是量子纠缠,也是..."他顿了顿,声音轻柔下来,"也是某种永恒的联系。"
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许老师,这个比喻是您自己想出来的吗?"
许慕静看向窗外,阳光正好照在第三排的那个座位上。
"不,"他微笑着回答,"这是一个关于爱与传承的故事。"
下课后,他特意留到最后。夕阳西斜,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相框,里面是父母在麻省理工图书馆的合影——那是他们结婚十周年时拍的照片。
相框背面,是母亲清秀的字迹:"爱是永恒的纠缠,跨越时间与空间。"
他把相框轻轻放在讲台上,让父母见证这个特别的时刻。
离开教学楼时,天色已晚。许慕静沿着梧桐道慢慢走着,路灯次第亮起,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坐在床边,给他讲父母在清华的故事。
"妈妈,"他记得自己曾经问过,"如果爸爸还在,他会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
母亲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他会希望你做自己。就像他始终在做他自己一样。"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消息:"第一节课顺利吗?记得吃晚饭。"
他回复道:"很顺利。学生们都很优秀。我用了爸爸的那个比喻。"
母亲很快回复了一个微笑的表情:"他一定会很骄傲。"
许慕静走进物理系大楼,在荣誉墙前停下脚步。墙上挂着历届杰出校友的照片,父亲的照片也在其中——那是他博士毕业时拍的,眼神明亮,充满对未来的期待。
"爸爸,"他在心里轻声说,"我回来了。我会把你和妈妈的故事,继续讲下去。"
夜色渐深,办公楼里大部分灯都熄灭了,只有三楼的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许慕静坐在书桌前,面前摊开着父亲的笔记。娟秀的字迹记录着一个个灵感,有些已经完成,有些还停留在猜想阶段。
他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份研究计划。标题是:《基于许行知-温静理论的量子信息传递新模型》。
在序言中,他写道:"本文旨在延续我的父母——许行知教授和温静教授在量子纠缠领域的研究。他们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真爱如同量子纠缠,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保持着神秘而深刻的联系。"
夜深了,他推开窗户,让秋夜的凉风吹进办公室。远处的二教307教室已经隐没在夜色中,但他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又会有新的故事在那里开始。
就像很多年前,那个秋高气爽的午后,一个男生帮一个女生捡起散落一地的书本,从此开始了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