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新皇登基 ...
-
崇德二十三年,崇德帝因病驾崩,太子年仅十岁,朝野一时动荡不堪,朝局四分五裂,京都战火一触即发,因此刚及笄不久的宁阳长公主携幼子登基,垂帘听政,治理国事,这才堪堪稳住局势。
金吾殿内,李怀珠翻看着奏折,越看眉头锁的越近,这些人写的都是什么,一点正事都没有,不是今日弹劾个御察司左副使朝堂脱靴,就是明日弹劾个世家子弟言行放荡,当街与人争吵斗殴,更有甚者奏写上不敬八十岁老母,下不睦同僚邻里,这种奏折李怀珠都看了好几天了,别看书案上堆积如山,其实大部分都是这种家长里短的破事,李怀珠不愿意给他们断这种官司,只是草草的写个阅字完事。
“来人,把这几本奏章拿去给皇上批阅”她挑了几本算是跟朝政有关的,叫人给皇帝送过去
“是,殿下”太监拿着奏章委身退下
李怀珠看着满桌的奏章也是止不住的心烦,这几天她也时常在想,父皇之前批阅的奏章也是这般鸡毛蒜皮的小事,寥寥几语不堪入目。
崇德帝在位时没有后宫佳丽三千,所以子嗣也并不多,太子就是最小的那一个,上面还有大皇子成王,二皇子楚王,三皇子齐王,四皇子自然就是最小的太子,但是公主却只得李怀珠这一个,又因着李怀珠是嫡出,先皇在世时可是把她当眼珠子一般的疼爱,成王早过了弱冠之年,二皇子今年弱冠,三皇子也只是比二皇子小上一两岁,无论那一个单领出来都比最小的太子要适合,太子李怀瑾和李怀珠都是先皇后所出,是嫡子,而且先帝驾崩时,对着满屋跪地的大臣所言,一定要立四皇子李怀瑾为太子,公主李怀珠为长公主垂帘听政,沈祈昭为摄政王辅佐新帝。
满朝文武大臣皆是不满,一个黄口小儿和一个刚及笄的柔弱女子如何治理这偌大的国家,于是先帝驾崩当晚,成王反了他要逼宫,要先皇改写圣旨,他要做这天下共主,而谁也没想到,就是这小小柔柔弱弱的公主带着禁卫军阻止了这场宫变,亲手手刃了反贼成王,朝野一时上下无不对这位长公主肃然起敬,这才将将压下去有些人的谋反之心。
“殿下等会再看吧,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青芜端着一杯热茶放在书案上
金吾殿不比寝宫,地方太大即便生了地龙还有炭盆还是会有些许冷意,李怀珠看向门口,门口被暖帐遮着,看不到外面的光景
李怀珠端起热茶饮了一口淡淡道“摄政王肯见面了吗”
青芜答道“摄政王还是闭门不见,咱们的人已经去了好几次了,连大门都没有进去 ”
李怀珠嗤笑一声“我这个舅舅还真是一点没变,算了,告诉咱们的人别去了,强扭的瓜不甜,他不愿意上朝就不上朝吧”
李怀珠更烦了,索性奏章都不看了说道“回寝宫吧”
青芜看着这些奏折“奏折需要带回去吗”以往长公主殿下都是看完奏章才回去,今日只看了还没有一半
李怀珠头都没回往外走“不看了,回寝宫”
“是”
李怀珠这段时间都是看奏折得看到天黑才能看完回到寝宫,今日日头稍稍偏西就回来了,回到寝宫,李怀珠让所有人都退下,自己坐在书案前,纤细白嫩的手指握住笔,她得好好想想接下来怎么办,这几天父皇的丧仪也忙完了,朝堂上,皇上还小根本就震慑不住这满朝的大臣,虽有她,大臣们还对当日的谋反一事心有余悸,但是已经快压不下去有些人的野心了,每次上朝各方势力各执一词,口语相争,母后周氏这边又步步紧逼,要求打压其他世家,抬高周家,还有她那两个兄长不知道何时在那个角落会在放出几只冷箭来,眼下又没有兵权可以去制衡他们,父皇临终前把皇城内能调动大部分兵权都给了那位不上朝的摄政王,父皇也不怕他谋反,现在又见不到她这位摄政王小舅舅,眼下这局应该如何去破,若是鹬蚌相争,最后肯定是渔翁得利,无论和哪一方先抗衡都会是两败俱伤,所以最佳的突破口就是那位摄政王小舅舅
李怀珠用力的在纸张上写下了最后一笔
纸张上面写的正是沈祈昭三个字,字体苍劲大气,行止有力,不似女儿家的娟小秀气。
李怀珠霸气道“来人,摆驾摄政王府”
李怀珠是个执行力很高的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这种事情也是耽误不得,越是耽搁悬在他们头上的那把剑就越是低了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