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以为抛出“窗口”、“镜子”、“交流”这些模糊的概念,就能让她安心扮演被观察的角色?

      设置“能量淤积”这样的难题,就能让她在挫折中乖乖听话?

      大错特错。

      赵大花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汗水顺着额角滑落,眼神在夜色中亮得惊人。

      它想要数据?想要观察“变量”?

      好啊,她就给它数据,给它一个前所未有的、最大的“变量”!

      她要反过来研究它,研究这个碎片世界运行的真正规则,挖掘出它隐藏的目的。

      她要利用这个“窗口”,不仅获取它可能拥有的知识或力量,更要找到制约它的方法。

      她不再是为了生存而被动应对,而是为了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主动出击。

      酗酒的父亲,唠叨的母亲,他们施加给她的伤害,让她早早明白了人性的不可依靠。

      弱肉强食的职场,让赵大花学会了隐忍和伪装。

      而现在,这个来自“世界之外”的威胁,则激发了她最深层的战斗本能。

      跑步结束,她慢慢停下脚步,撑着膝盖平复呼吸,心跳如鼓,却带着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

      回到出租屋,冲完澡,她坐在电脑前,却没有立刻开始学习或连接碎片世界。她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档,标题命名为——《“窗口”研究计划与反制策略(草案)》。

      大脑会思考,但具体怎么做还需要分析一下。

      手指在键盘上跳动,赵大花开始系统地罗列:

      一、 研究对象分析(守山人 & 碎片世界)

      1. 已知特性:非人形态,力量层级极高,自称“守山人”,对“规则”概念熟悉,表现出观察和学习倾向。

      2. 行为模式:通过设置任务(能量淤积)、提供模糊信息、偶尔现身施加影响等方式进行引导和测试。

      3. 潜在动机(假设):

      A. 纯粹科学研究(观察低维文明/特殊个体)。

      B. 寻找特定资源或信息(“隐匿的痕迹”)。

      C. 自身受到某种限制,需要“锚点”或“看守者”作为中介。

      D. 以上混合。

      4. 弱点推测(待验证):

      可能受限于“规则”本身(包括它自称的“守山人”可能蕴含的规则)。

      对“不可预测的变量”(如我的反抗意识、逆向研究)可能缺乏有效应对预案。

      “窗口”的稳定性可能依赖于“锚点”(我)的某种状态。

      二、 自身优势与资源**

      1. “锚点”身份:拥有对碎片世界的基础影响力和一定程度的信息优先知晓权。

      2. 规则适应与学习能力:已初步掌握“修复”等规则运用,并开始理解能量概念。

      3. 现实世界根基:提供时间差优势、知识获取渠道、生存保障。

      4. 心智优势:坚韧、隐忍、学习能力强,具备怀疑精神和反抗意志。

      三、 阶段性目标

      1. 短期(1-2周碎片时间):成功疏导老槐树能量淤积,巩固“看守者”价值;进一步收集“神嫲嫲”及本土规则信息;现实世界开始系统性学习。

      2. 中期(1-3月碎片时间):** 深度掌握至少一种碎片世界规则的高级运用;尝试与守山人进行有限度的、平等的“信息交换”;现实世界建立起基础的知识体系和自保能力。

      3. 长期(未知):揭示守山人真实目的及“窗口”本质;掌握足以自保乃至反制的力量或知识;决定最终如何处理与碎片世界及守山人的关系。

      四、 行动准则

      1. 保持核心秘密:不向碎片世界任何存在透露现实世界详细信息及本计划。

      2. 价值展示与隐藏并存:适时展示能力以提升地位,但隐藏真实意图和底牌。

      3. 风险可控原则:任何探索和实验以自身安全为第一前提。

      4. 利用一切资源:现实世界知识、碎片世界规则、甚至包括村民的恐惧与信仰,皆可为工具。

      写完这份初步计划,赵大花感觉心中的迷雾散去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带着冷意的目标感。

      她知道前路艰险,对手强大到超乎想象。

      但那又怎样?

      她早已习惯了在逆境中挣扎求生。

      这一次,不过是将战场,从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一个压榨血肉的职场,换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诡异的维度而已。

      她关掉文档,清理掉痕迹。

      然后,打开了《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电子版,同时,分出一丝精神,开始感应脑海中的连接点。

      学习与实践,必须同步进行。

      时间,不在她这边,但她会抢回来。

      夜色深沉,城市依旧喧嚣。

      但对于赵大花而言,一场跨越两个世界的、无声的战争,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而她,不再是棋子,是战士,也是棋手。

      在开局之前,还可以推测一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世界存在的基础&必要条件?

      “一个世界持续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必要条件是什么?”

      赵大花两只手指间夹着一只马克笔,站在一块立在出租屋墙边的白板前。白板上还残留着一些之前工作项目的零散思维导图痕迹,此刻被她用板擦清理出一片空白区域。

      有时候比起在电脑上打字,赵大花觉得用手写更能让人印象深刻,也能在书写的过程中,强迫大脑进行更缓慢、更深入的思考。

      笔尖与白板摩擦的沙沙声,似乎能帮助她捋清那些纷乱如麻的念头。

      很多时候,面对棘手的代码bug或者复杂的设计需求,她都会用这样的方法寻找突破口。

      用笔点着下巴,她凝视着空白的板面,脑海中闪过碎片世界的景象——泥泞的村庄、凝固的马赛克、诡异的实验室、守山人模糊的虚影,以及那份无法重构过去的无力感。

      “稳定是第一。”她低声自语,抬手在白板中央写下了这两个字,用力颇深,笔画清晰。

      然后,她围绕着“稳定”,开始延伸出分支。

      【物理层面稳定】

      - 空间结构稳固(防止崩塌/湮灭)

      - 能量循环平衡(避免淤积/暴走 →如老槐树问题)

      - 物质基础存在(山川、河流、村落… 虽可修复,但需消耗)

      【规则层面稳定】

      - 底层运行逻辑自洽(目前看来偏向“信念/契约/灵性”体系?)

      - 规则可被感知、理解、有限度运用(如我的“修复”能力)

      - 无明显逻辑冲突或悖论(否则会导致系统崩溃?)

      【信息/存在层面稳定】

      - “历史”轨迹相对固定(无法轻易重构过去,说明“历史”是重要基石)

      - “角色”(村民、奶奶…)存在痕迹与交互逻辑

      - “锚点”(我)的持续连接与认知输入(关键!)

      写到这里,赵大花的笔顿住了。

      “锚点”是关键,但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她的认知、情绪、选择,都在持续影响着这个碎片世界。

      守山人选择她,是因为她的“锚定”能力,但也引入了她这个最大的“变量”。

      那么,守山人在这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它是这个碎片世界的“管理员”?“能源”?还是……“共生体”?

      赵大花在“稳定”旁边,画了一个圈,写上“守山人”,打了个问号。

      然后,又拉出一条线,写上【外部干扰/威胁】。

      - 守山人的无意识影响(如“翻身”引发洪水)

      - 其他未知存在?(守山人提及“游荡的东西”)

      - “锚点”(我)的认知冲突与规则试探(如建造实验室)

      这么一梳理,赵大花发现这个碎片世界的“稳定”其实相当脆弱。

      内部有能量淤积、规则晦涩的问题,外部有守山人这个不确定因素,而她自己也成了系统内的一个活跃扰动源。

      维持这样一个世界的稳定,绝不仅仅是“梳理能量”那么简单。

      这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维护工作。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一个世界持续存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对她而言,现实世界的基础是物理定律、社会结构、科技文明。

      而碎片世界,似乎更依赖于某种“信息集合的凝聚态”、“信念能量的循环”以及一个强大的“外部稳定源”(很可能就是守山人本身)和关键的“内部锚点”(她自己)。

      必要条件……或许是这几者之间达成一种动态的、脆弱的平衡。

      想得越深,越觉得守山人所谓的“看守者”职责,水很深。

      它不仅仅是在维护一个“标本”,更像是在维持一个精密的、活着的“实验场”或者“交互界面”。

      赵大花放下马克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信息量巨大,很多还只是推测。

      伸个懒腰,骨骼发出轻微的响声。看了眼手机上的日期,今天是现实世界三天年假的最后一天。

      “去公司看看,是不是要把这工作辞掉。”这个念头再次浮现。

      之前她打算保留工作,作为退路和资源获取渠道。

      但随着对碎片世界认知的深入,以及那份《研究计划》的制定,她越发觉得时间精力不够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