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新项目的雏形 ...


  •   “星河影业”的项目启动,像一股强劲而清澈的活水,注入了苏晚原本因资源绞杀而略显滞涩的生活。那间位于创意园区的“逆袭工作室”并未关闭,反而成为了新项目的前沿哨所和灵感试验田。罗倩正式加入了项目组,负责粉丝社群的维护以及与核心粉丝的沟通,将来自真实受众的反馈,及时输送到主创团队。

      项目有了一个临时代号——“棱镜”。寓意是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像棱镜一样,折射出当代女性生活中那些复杂、多面、有时甚至相互矛盾的光谱。

      启动后的第一次核心主创会议,在“星河影业”的会议室进行。除了苏晚、林薇,还有编剧助理小陈,以及一位被特意邀请来的、专攻社会性别研究的顾问王教授。

      白板上已经不再是零星的关键词,而是初步梳理出的几个核心议题方向,以及围绕这些议题可能衍生出的故事线。

      “我们之前讨论了很多‘困境’,”苏晚站在白板前,目光扫过团队成员,“但我不想让这部剧仅仅成为一场‘诉苦大会’。困境是背景,是推力,但我们真正要聚焦的,是**人在困境中的选择、挣扎与成长**。是那种在逼仄的缝隙里,依然要向上生长的生命力。”

      她拿起笔,在“职场性别歧视”旁边,写下了“技术女性的玻璃天花板与破壁尝试”;在“生育焦虑”旁边,写下了“母职惩罚与个人价值的再确认”;在“原生家庭”旁边,写下了“代际创伤的终结与新型家庭关系的构建”。

      “我们要展现问题的复杂性,但更要展现人的能动性。”苏晚强调,“我们的主角,可以失败,可以狼狈,可以怀疑,但她不会停止思考和行动。她的武器,不是从天而降的金手指,而是她的专业能力、她的清醒认知、她与同伴的连接,以及那份一次次被打倒后,又一次次爬起来的韧性。”

      王教授推了推眼镜,赞许地点点头:“苏导这个定位非常准确。女性主义叙事的关键,不在于将女性塑造成完美无瑕的‘神’,而在于还原其作为‘人’的丰富性和主体性。展现挣扎,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林薇接过话头,从制片角度提出建议:“基于这个基调,我们在人物设定上可以更大胆一些。主角不一定年轻貌美,她可以是一位人到中年、面临职场瓶颈和技术迭代压力的工程师;或者是一位在生育和事业间艰难平衡的外科医生;甚至可以是一位挣脱家庭束缚、晚年才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普通女性。”

      “这个思路好!”编剧助理小陈兴奋地记录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和人生阶段,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困境视角和破局方式,戏剧张力也更足!”

      会议的气氛热烈而高效。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无数火花。苏晚仔细聆听着每个人的建议,敏锐地捕捉着那些能与她内心共鸣、同时又具备戏剧潜力的点子。

      她发现,在这种专业的团队协作中,她的角色更像一个掌舵者和提炼者。她不需要事必躬亲,而是负责把握故事的核心灵魂和价值观导向,确保最终呈现的作品,不偏离她创作的初心。

      经过几轮激烈的讨论和筛选,项目逐渐聚焦在了一个方向上:一位三十五六岁、在人工智能领域小有成就的女工程师,在遭遇职场晋升的“玻璃天花板”、亲密关系危机以及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后,如何重新审视自我价值,并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在一個看似不可能的领域,开辟出新天地的故事。

      这个设定,既包含了尖锐的现实批判(职场性别歧视、年龄焦虑、技术伦理),也预留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温暖的人文关怀(同僚支持、代际和解、技术向善)。

      “技术背景的专业性会是很大的挑战。”林薇指出,“我们需要组建一个强大的技术顾问团队,确保相关细节的真实可信。”

      “这也是一个机会。”苏晚眼中闪着光,“如果我们能做出一部真正尊重专业、还原技术工作者真实状态的剧集,本身就是一个突破。”

      会议结束时,“棱镜”项目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故事内核和人物雏形。虽然前路依旧漫长,充满了剧本创作、组建班底、拍摄制作等无数难关,但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

      苏晚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星河影业为她准备的一间安静的房间,窗外可以看到城市的一片绿荫。她打开电脑,开始撰写项目的故事大纲和主要人物小传。

      笔下的女主角,不再是《霸总图鉴》里那个带着喜剧色彩的批判者,而是一个更丰满、更复杂、承载着更多时代印记和个体挣扎的鲜活人物。苏晚将自己对独立的渴望、对专业的坚持、对关系的困惑,以及对未来既期待又忐忑的复杂心绪,都投射到了这个虚构的角色身上。

      写作的过程,仿佛也是一次自我梳理和疗愈。

      当她沉浸在对女主角职场困境的描摹时,会想起自己曾被顾琛轻蔑地评价“女人搞什么事业”;当她构思女主角如何与技术团队磨合、攻克难关时,会想起自己独自摸索拍摄、学习剪辑的日日夜夜;当她书写女主角与家人从隔阂到理解时,也会想起自己与父亲之间那些未曾好好言说的过往。

      创作,源于生活,却又在提炼中超越了生活。

      几天后,苏晚将一份长达二十多页、内容详实的故事大纲和人物小传发给了陆星河和林薇。

      陆星河的回复很快,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很有力量。放手去做。**”

      林薇则打来了电话,语气激动:“晚晚,大纲我看了好几遍!太好了!人物立得住,故事有嚼头,价值观也正!我已经开始联系几位合适的导演和美术指导了,我们要尽快把主创团队搭起来!”

      得到团队的肯定,苏晚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她走得扎实而坚定。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为城市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从被封杀的短剧博主,到执笔现实题材剧集的核心创作者,这条路,她走了不到一年。其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但此刻,她心中充满了感恩。感恩那个在绝境中绑定她的系统,感恩不离不弃的罗倩,感恩给予她机会和空间的陆星河和林薇,也感恩那个无论多难都没有放弃的自己。

      “棱镜”项目,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部作品。

      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她来时的路。

      它是一把锤子,敲碎曾经禁锢她的枷锁。

      它更是一扇窗,通向一个由她自己亲手构建、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她已无所畏惧。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