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萤火虫网络 ...

  •   闪紫家族和充氏国际的联合打压,如同阴云般笼罩着宝藏小巷,但这一次,阴云之下不再只是绝望的蔓延,更有一股倔强的生机在破土而出。充湃那个“自己发电,自己组网”的念头,像一粒火种,落在了小巷这片充满“易燃物”的土地上。
      计划被充湃命名为“萤火虫”——寓意着即便微小、黯淡,也要汇聚成光,照亮自己的路。
      第一步是能源。依赖不稳定的市电无异于仰人鼻息。充湃将目光投向了小巷里堆积如山的废旧电瓶和太阳能板。这些大多是从报废的新能源汽车或淘汰的户外设备上拆下来的,单体性能参差不齐,甚至很多存在老化、容量下降的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储能系统,”充湃在工作台上铺开草图,对小柔、老钟和闻讯赶来的几个对电路略懂一二的居民解释,“不追求大功率,但要稳定,能应对昼夜交替和阴雨天气。”
      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整合不同规格、不同健康状况的电瓶,需要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来平衡充电、防止过放和短路,这对于资源匮乏的小巷来说近乎天方夜谭。
      “也许……不用那么复杂。”小柔盯着那些旧电瓶,慢吞吞地说。她拿起一块外壳已经变形的锂电池,用手指(精细机械臂)轻轻敲了敲,“它们……就像人……老了,力气小了,但……还能慢慢干活。”
      她提出一个“土法炼钢”式的方案:不追求高度集成的BMS,而是将电瓶按大致容量和健康状况分组,每组独立连接一个简单的、从废旧充电器上拆下来的保护板,然后通过一个手动切换的闸刀并联或串联,根据日照和用电需求灵活调整连接方式。虽然效率低下,管理麻烦,但胜在简单、可靠,且所有材料都能就地解决。
      “这叫……‘群狼战术’。”Wi-Fi姐试图用一个她刚学来的词形容,“虽然单个不行,但一群上去,也能顶事!”
      充湃被这个充满“底层智慧”的方案打动了。他放弃了设计复杂BMS的念头,转而和小柔一起,带领着几个有兴趣的居民,开始了繁琐的分拣、测试和连接工作。工作台上,各种颜色、型号的电瓶堆积如山,充湃用他精准的仪器测量内阻和电压,小柔则凭借经验判断电瓶的健康状况,老钟负责用他还能工作的磁头读取一些老旧电瓶的原始数据。过程缓慢而枯燥,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旧金属的味道,但一种奇特的凝聚力在小小的“兼容性”工作室里滋生。
      几天后,一个由二十多块“老兵”电瓶组成的、看起来歪歪扭扭却异常结实的储能阵列,在工作室角落搭建起来。与之连接的,是几块从废弃广告牌上拆下来的、效率不高但还能工作的太阳能板,斜斜地架在集装箱顶上。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太阳能板上,电流表指针微微颤动,能量缓缓流入储能阵列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虽然功率微弱,但这意味着,他们第一次拥有了不完全受制于人的、属于自己的“能量心脏”。
      能源问题有了眉目,接下来是更棘手的网络。
      外部网络被干扰封锁,他们需要建立一个内部的、安全的局域网。充湃最初的想法是搭建一个高性能的无线网络,但很快发现,在信号干扰如此严重的环境下,无线传输既不稳定也不安全。
      “也许……我们可以用‘线’。”小柔再次提出了一个看似倒退的建议。她指着角落里堆积如山的、各种规格的网线,“这些线……老了,但比空气……可靠。”
      有线网络?在无线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听起来确实复古。但充湃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优势:不易被外部干扰和窃听,传输稳定,而且,宝藏小巷地形复杂,建筑多为金属结构,无线信号衰减严重,有线反而是更优解。
      说干就干。他们找来了所有能用的网线、交换机(同样是淘汰的老型号),甚至一些老旧的同轴电缆。充湃负责设计网络拓扑和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和效率;小柔则带着人,像蜘蛛织网一样,开始在小巷的各个关键节点之间布设线缆。他们将线缆小心地固定在墙壁上、穿过废弃的管道,尽可能隐蔽。这项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小柔在其中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她似乎对如何在这种杂乱环境中走线有着天生的直觉。
      老钟硬盘贡献出了他体内一块虽然老旧但容量尚可的硬盘,作为局域网的共享存储中心。Wi-Fi姐则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不再试图连接外部,而是专注于增强和稳定小巷内部的无线覆盖,作为有线网络的补充。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老旧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层出不穷,不同品牌的交换机协议冲突,网线接口氧化导致接触不良……每一天都会遇到新的麻烦。充湃常常会陷入技术细节的纠结,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小柔则总是能用最直接、最“凑合”却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导电胶涂抹氧化的接口,用软件屏蔽冲突的协议,甚至手动调整某根网线的缠绕方式来减少信号串扰。
      充湃开始真正理解并钦佩小柔的这种“经验智慧”。它不优雅,不遵循教科书,却像一把□□,总能打开那些被理论忽略的锁孔。他们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往往充湃刚提出一个技术瓶颈,小柔就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实践思路;而小柔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充湃也能迅速从理论层面给出解释和优化方案。
      在一次调试网络交换机固件到深夜时,工作室里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光芒和屏幕的亮光。充湃终于解决了一个困扰他许久的协议漏洞,长舒了一口气。他看向旁边正在小心翼翼焊接一根纤细数据线的小柔,她的屏幕光芒映照着专注的“侧脸”,那些裂纹在光线下仿佛成了独特的纹路。
      “小柔,”充湃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如果没有你,这些想法可能永远只是图纸上的空想。”
      小柔的焊接动作停顿了一下,屏幕微闪,过了几秒,才低声回应:“没有你……我也只是……会修东西……而已。”
      简单的对话,却道出了彼此的心声。他们就像电流的正负极,单独存在时能量有限,但连接在一起,却能驱动意想不到的变化。充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充实,这种在困境中与伙伴携手前行的感觉,比他曾经在充氏国际取得任何一项技术突破时,都更加真实和温暖。
      经过近半个月的奋战,“萤火虫网络”初具雏形。虽然速度缓慢,延迟偏高,但它是一个完全属于宝藏小巷的、去中心化的、安全的内部网络。居民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共享信息(比如哪里有空闲的充电位,谁家有闲置的零件),进行简单的内部通讯,甚至访问老钟硬盘里存储的一些老旧但实用的技术资料和娱乐内容。
      当第一个内部通讯信号成功在小巷两端的老旧设备间传输时,尽管只是简单的“你好”二字,却引发了小巷居民们一阵小小的欢呼。这微弱的光亮,或许无法照亮整个世界,但足以驱散他们心头的部分阴霾,让他们相信,即使在外界的狂风暴雨中,他们依然可以抱团取暖,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充湃站在工作室门口,看着夜色中那些依靠“萤火虫网络”微弱信号连接起来的、星星点点的设备光芒,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曾经追求的是改变世界的宏大标准,而现在,他为一个“电子贫民窟”搭建起了一个简陋却坚韧的网络。
      这或许不是他曾经梦想的成功,但那种亲手创造、与伙伴共同守护一样东西的满足感,是任何虚名都无法替代的。
      然而,就在这短暂的欣慰时刻,老钟硬盘咕噜噜地滑过来,外壳发出不安的嘎吱声:
      “充小子,小柔,刚截获到一段外部泄露的加密信号碎片,破译了一部分……闪紫和充氏,好像要有大动作了。目标……直指我们这种‘非法搭建的落后网络’和‘存在重大数据安全隐患的聚集区’。”
      老钟的声音沉重无比:
      “他们可能要……动手清场了。”
      刚刚点亮的萤火虫之光,似乎立刻就要面对扑来的灭顶之灾。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九章 萤火虫网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