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手机发出震动,一条新消息弹出:“哎,然然,待会要不要去学生街?那边的奶茶店上新品了哦~”
一个趴在桌子上的金色脑袋发出一声闷哼,将手机摸过来,解锁,输入文字:“不啦,我视频还没剪完呢”然后长叹一口气,做了起来,伸了个懒腰,抓了抓自己金色的短发。
宋昕然对着电脑屏幕上停滞不动的进度条,再次长长地叹了口气。屏幕上,是她刚刚粗剪完成的新一期校园探店Vlog,色彩明快,剪辑流畅,她甚至刻意加了几个最近流行的热门梗。但不知为何,连她自己都觉得,这视频像一杯隔夜的可乐,气泡散尽,只留下甜得发腻的无力感。
她的频道已经运营了一年多,不温不火地卡在十万粉丝的瓶颈期。评论区和私信里,偶尔会跳出几条刺眼的留言:“内容同质化严重”、“感觉没什么新意了”、“UP主是不是江郎才尽了?” 每一个字都像小针,扎在她那颗骄傲又焦虑的心上。
她需要一个突破。一个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故事。
“记录平凡面孔下的非凡瞬间”——这个新系列的企划案标题还鲜亮地挂在她的灵感墙上,可“非凡”在哪里?校园里人来人往,青春洋溢,却又似乎……千篇一律。
“愁啊———愁啊———”她向后倒去,靠在椅背上苦笑着喃喃自语。
视线漫无目的地扫过书桌,最终定格在旁边贴着的课程表上——下周有「人格心理学」的课。这门课是她自己选的,她总觉得理解“人”,是做好一切内容的核心。
“人……”
这个字让她心头微动。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宿舍楼,看到那个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角落的身影。
夏清许。
那个女孩就像一个模糊的影子,存在于班级合影的边缘,存在于课堂讨论的寂静处。她太安静了,安静得像图书馆角落里一本蒙尘的诗集,几乎要被所有人的视线自动过滤。她总是穿着素色的宽松卫衣,长发柔顺地垂在肩侧,上课时微微低着头,笔记做得认真,却从不主动发言。在宋昕然如同社交雷达般的人际地图里,夏清许的信号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宋昕然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和她说过一句话。
这种近乎刻意的低社交能见度,是天然的气质,还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存策略?
那个身影在此刻变得清晰起来。那种极致的安静,本身就像一个谜。
她为什么总是独来独往?
她的世界里,装着怎样的风景?
在这种近乎透明的存在方式背后,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坚韧的内核吗?
一连串的问号冒了出来,带着纯粹的好奇。但紧接着,另一个念头让她蹙起了眉。
我该用什么理由去接近她呢?
直接说“我想拍你”?太冒昧了,肯定会吓到她。
说“我觉得你很特别”?听起来更像是不怀好意的搭讪。
宋昕然烦恼地揉了揉额角。她意识到,自己甚至没有一个能自然地和对方开启对话的契机。这种“找不到切入点”的感觉,比视频剪辑遇到瓶颈更让她感到无力。
她重新坐直,目光落在摊开的《人格心理学》教材上,封面上“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一行小字映入眼帘。
或许……不需要那么刻意?
她想着,关掉了让人心烦意乱的剪辑软件。
也许,下次专业课,我可以试着……只是坐得离她近一点?
这个念头让她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她决定暂时放下对“爆款”的执念,先回归到一个心理学学生的身份,去真正地、不带预设地“看见”一个人。
下周的专业课,宋昕然提前了十分钟来到教室,目标明确地走向那个精心挑选的“黄金观测点”——斜后方,隔开两排,能清晰看到夏清许侧脸和动作的位置。
在座位上坐了没一会就看到夏清许准时出现在门口,依旧穿着那件素色的宽松卫衣,像一抹安静的影子,悄无声息地滑入了她的角落。宋昕然注意到,她坐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拿出课本,而是将窗户推开了一条更宽的缝隙,让清晨微凉的风更多地涌进来。她微微仰头,闭眼深吸了一口气,那个瞬间,她脸上惯有的拘谨似乎被风吹散了些许。
“对新鲜空气,或者说,对‘开阔’有显著的偏好。” 宋昕然在心里的观察笔记上默默记下第一笔。
就在这时,一个充满活力的声音迎面而来:“哟嗬!我们然然今天转性了?居然没赖床,还来得这么早?” 她的好舍友姜暖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在她旁边的位置,胳膊亲昵地撞了她一下,“快,老实交代,是不是看上前排哪个小帅哥了?指给我看看,咱帮你把关!”
话音刚落,另外两个室友安歆和方思妤也笑着围了过来,瞬间就把宋昕然旁边的座位占满了。
宋昕然心里暗道一声“失策”,光想着避开夏清许的视线,忘了自己还有这群“如狼似虎”的室友。她面上不动声色,翻开课本,故作镇定:“少胡说八道,我这是洗心革面,准备认真听讲,冲击奖学金。”
“得了吧你!”姜暖嗤笑一声,毫不留情地戳穿,“你那双眼睛滴溜溜转半天了,看的可不是黑板。让我猜猜……”她顺着宋昕然之前视线的大致方向望过去,目光在几个男生身上扫过,最终,却落在了那个靠窗的角落。
“哇哦……”姜暖故意拖长了语调,用气声在宋昕然耳边说,“难道你的目标是咱们的高冷仙子夏清许?”
安歆和方思妤也好奇地望过去,脸上写满八卦。
宋昕然耳根一热,强作镇定地压低声音:“什么目标不目标!我这是在为我的新系列做‘田野调查’!心理学,懂吗?观察人类行为多样性!”
“哦——‘田野调查’啊——”姜暖坏笑着,用胳膊肘碰了碰安歆,“听见没,咱们昕然现在搞学术了,观察得多认真啊,连我们这些如花似玉的室友都弃之不顾了。”
安歆果断接戏:“呜呜呜渣女啊~然然你好狠的心,居然背着我偷偷看别的美女去了~”
方思妤则一本正经的说:“从行为学来看,放弃熟悉的社交圈,选择孤立观测点,通常意味着目标具有极高的优先级,或者……不可告人。”
宋昕然被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哭笑不得,正要反驳,上课铃响了。
教授走了进来,教室渐渐安静。姜暖凑过来最后说了一句:“行吧,不打扰宋学者搞研究。不过……”她眨眨眼,“‘观察’出什么成果了,记得第一时间跟组织汇报!”
宋昕然无奈地笑着把她的脑袋推回去:“好好听你的课吧!”
朋友们终于消停下来,宋昕然暗自松了口气。她收敛心神,重新将注意力投向那个角落。
她坐下,摊开《人格心理学》课本,像一个真正的、准备认真听课的学生。但她的感官,却像一张无形而敏锐的网,悄悄撒向了那个坐标。
课程是关于“人格面具与真实自我”的。宋昕然一边听着课,一边用余光进行着她的“田野调查”。她看到夏清许听课极其专注,背脊挺直,笔记做得飞快。但她的笔迹,从宋昕然这个角度看去,并非是想象中的秀气工整,反而带着一种利落的、几乎有些锋利的笔锋。
“外在表现与细节流露存在微妙反差。” 笔记上多了第二条。
中途,教授提出了一个讨论问题。当周围陷入一片嗡嗡的讨论声时,夏清许的安静就显得格外突兀。她没有左顾右盼,也没有试图加入任何对话,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本,右手无意识地、极其熟练地转着笔。那支中性笔在她纤细的指间化作一团令人眼花缭乱的银色虚影,稳定、迅捷,带着一种奇异的节奏感。
“在社交压力情境下,会表现出高度熟练的、可能用于缓解焦虑的特定身体专注行为(感觉运动思维?)。这绝非一个纯粹的、被动退缩的内向者会有的状态。” 宋昕然的专业直觉被触动了。这种高度的身体协调性和专注力,更像经过某种特定训练的结果。
就在这时,一阵过堂风从敞开的窗户吹入,力道比想象中更强。
夏清许摊开在桌面的书页被哗地吹起,夹在书页中的几张零散便签纸,如同受惊的白色鸟群,翩然飞起,四散飘落。其中一张,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宋昕然伸直的腿边。
机会以这种完全意外的方式降临了。
宋昕然几乎是立刻弯腰,将它捡了起来。她的动作自然,带着一种“恰好碰到,顺手帮忙”的随意。
然后,她的目光落在了纸片上。
上面用那种她刚才观察到的、利落而锋利的笔迹,写着一行字:“坠落不是失重,是拥抱引力的过程。”
宋昕然的手指捏着那张纸,动作瞬间凝固。
这句话像一枚楔子,猛地钉入了她的思维。它冷静、悖论,带着一种物理学的精确和诗意的疯狂,与她为身后那个女孩构建的“安静、内向、平凡”的初始模型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女大学生会随手写下的感言。这更像……某种行动哲学的碎片,或者,一个只有书写者自己才明白的、关于某种极致体验的密码。
“抱歉,那个……是我的。”
一个带着明显慌乱和窘迫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宋昕然抬起头,看见夏清许已经离开了座位,站在她旁边。她的脸颊连同耳根都红得透彻,琥珀色的眼睛里写满了被意外看光心事般的无措,她伸出手,想要接过纸条
“不客气,风有点大。”宋昕然将纸条递还回去,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如常,仿佛没有读出任何不寻常的东西。她甚至附带了一个理解性的微笑。
夏清许飞快地抽回纸条,紧紧攥在手心,像守护着某种绝不能被发现的珍宝。她低低地又说了一声“谢谢”,几乎是逃也似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将头埋得更深。
对话戛然而止。
但宋昕然的心跳却如同擂鼓。她转回身,教授后续的讲课内容仿佛隔着一层毛玻璃,变得模糊不清。
“坠落不是失重,是拥抱引力的过程。”
那句话在她脑海中循环播放。
她之前的观察和推测,可能完全走错了方向。
宋昕然原本只是想找一个“平凡中的非凡”故事。
而现在,她可能在不经意间,窥见了一个深渊的入口。
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寻找素材的UP主,也不再只是一个进行学术观察的心理学学生。在那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被未知本身深深攫住的战栗与吸引力。
故事的契机,果然以她完全无法预料、也无法设计的方式,到来了。而风,成了那个意想不到的、最称职的“共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