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林绾炼丹 ...
-
第2章首闯丹房练控火,创新方法炼出丹
林绾盯着玉盘里三枚泛着淡白微光的凡品低阶聚气丹,指尖轻轻摩挲过丹药表面——虽不算精致,却实打实是她用“试纸原理”控温炼出的成果。她将丹药小心收进瓷瓶,转头看向桌上的青纹炉,炉底还残留着一丝焦痕,那是昨夜首炼失败的印记。“光靠‘试纸’判断温度还不够,得找到更精准的控温方法。”她自语着,翻开《一阶丹典》中关于聚气丹的炼制详解,指尖在“文火控温”四个字上停顿许久。
现代实验室里,她常用恒温加热套精准控制反应温度,误差能控制在±1℃以内。可修真界没有仪器,只能靠灵力感知,这就像蒙眼调火候,全凭手感。林绾找出一张空白的兽皮纸,模仿实验记录的格式,画出三列:炉温感知、投料时间、失败原因。她回忆昨夜三次失败的细节——第一次灵力过猛,炉温骤升,药材瞬间焦糊;第二次刻意减弱灵力,却因温度过低,药粉结块;第三次中途灵力不稳,温度忽高忽低,药气直接散了。
“问题出在灵力输出的稳定性上。”林绾笔尖一顿,突然想起现代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需要持续稳定的热源,比如水浴加热。“或许可以用灵力模拟‘恒温加热’,把炉温稳定在一个固定区间里。”她起身走到丹炉旁,将手贴在炉壁上,缓缓注入灵力。这一次,她不再盯着灵草汁液的颜色,而是专注感受炉壁的温度变化——当灵力输出到三成时,炉壁微烫,像温水;五成时,热度明显,接近沸水;七成时,掌心传来灼痛感,约莫是800℃左右。
《一阶丹典》中提到,聚气丹的最佳炼制温度是“文火足,不焦不凝”,林绾对照着温度感知,初步判断800℃正是这个区间。她反复练习注入三成灵力,直到能让炉温稳定在800℃,持续一刻钟不波动,才停下休息。
次日清晨,林绾带着新研磨好的灵草粉末走进丹房。这次的引气草和凝露花,她特意磨得比上次更细,粉末细如沙尘——现代实验中,反应物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充分,炼丹应该也适用这个原理。她将灵泉水倒入瓷碗,按“30%引气草+20%凝露花+50%灵泉水”的比例,用一根细木簪精准称量粉末,这是她从实验称量药品的习惯里学来的,比例差一点,反应结果可能就天差地别。
一切准备就绪,林绾将青纹炉放在炼丹台上,先注入三成灵力,待炉温稳定在800℃,才小心翼翼地将混合好的药粉和灵泉水倒入炉中。药粉遇热,瞬间冒出白雾,淡淡的药香弥漫开来。她屏住呼吸,维持着灵力输出,眼睛紧盯着炉口——按照《一阶丹典》的步骤,此时药气应该在炉内盘旋凝聚,可没过多久,她就发现炉口有白色的药气溢出,这是药气外泄的迹象,一旦药气散了,丹药就成不了形。
“不好!”林绾心头一紧,下意识想加大灵力,却又想起前几次的教训,强行稳住心神。她脑中飞速闪过现代实验中回收挥发气体的方法——冷凝管!虽然没有冷凝管,但她可以用灵力模拟冷凝层!她快速分出一缕灵力,在炉口织成一张细密的灵力网,同时降低灵力网的温度——就像给炉口装了个“冷却罩”,外泄的药气碰到冰冷的灵力网,立刻凝结成小液滴,顺着网面流回炉内。
这个方法果然有效!炉口的白雾渐渐消失,药香反而更浓郁了。林绾松了口气,继续维持着炉温,指尖偶尔微调灵力,确保温度不偏差。一刻钟后,炉内传来轻微的“嗡”鸣声,这是丹药成型的征兆。她按照典籍指示,缓缓撤去三成灵力,转而注入一缕柔和的灵力,轻轻搅动炉内的药气。
“凝!”林绾低喝一声,灵力包裹着药气,在炉内旋转凝聚。很快,三枚圆润的丹药从炉中飘出,落在她提前准备好的玉盘里。这三枚聚气丹比昨夜的更有光泽,淡白色的丹身上泛着一层微光——凡品中阶!
林绾拿起一枚丹药,放在鼻尖轻嗅,药香纯净,没有丝毫焦味。她忍不住笑了
正收拾着,丹房的门被推开,墨尘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了玉盘里的丹药,眼中闪过惊讶:“才一天时间,你就炼出了凡品中阶?”他拿起一枚丹药,仔细感知片刻,点头道:“药气纯净,凝丹完整,比同期弟子第一次炼丹的成果好太多了。你用了什么方法?”
林绾把实验记录递给墨尘,又解释了细粉投料和灵力网冷凝的思路。墨尘看着兽皮纸上清晰的记录,还有“增大受热面积”“恒温控制”这些新奇的词汇,越看越惊喜:“把药材磨成细粉,这个细节很多弟子都忽略了,你却能从根本上优化反应;用灵力网回收药气,更是打破了常规思路。”
他沉吟片刻,突然说道:“你这‘粉末投料法’很实用,我让人抄录下来,贴在丹房的墙上,让其他弟子也学学。”
林绾有些意外,随即笑道:“能帮到大家就好,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从以前做实验的经验里改编来的。”
接下来的几天,林绾每天都泡在丹房里,反复炼制聚气丹,不断优化步骤。
这天傍晚,林绾正准备进行第十次炼制,丹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几个外门弟子探头探脑地往里看。其中一个圆脸弟子鼓起勇气,走上前问道:“林师姐,我们看到墙上贴的‘粉末投料法’,想请教一下,药材要磨到多细才合适啊?”
林绾停下手中的动作,拿起一小勺自己磨好的药粉,递给圆脸弟子:“你看,磨到这种能随风飘的程度就差不多了,用石臼磨的话,大概需要反复研磨百次。如果觉得累,也可以用灵力辅助,磨的时候注入一丝灵力,能加快研磨速度。”
“谢谢师姐!”圆脸弟子喜滋滋地接过药粉,其他弟子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提问,有的问控温技巧,有的问投料顺序。林绾耐心地一一解答,还把自己的实验记录给他们传阅,告诉他们:“炼丹和做学问一样,多记录、多总结,失败一次就多懂一点,慢慢就能找到窍门。”
待弟子们走后,林绾重新坐回炼丹台前,看着青纹炉,突然想起现代实验室里的反应釜——如果能给丹炉加个“压力阀”,控制炉内压力,会不会让丹药品质更好?她随手在纸上画了个简易的压力阀草图,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实现,但这个想法让她眼睛一亮:“或许以后,能改良出更实用的丹炉。”
她深吸一口气,注入灵力,炉底再次燃起淡红色的火焰。这一次,她不仅用了细粉投料和灵力网冷凝,还特意将灵泉水预热到30℃。药粉在炉内快速反应,药香比之前更浓郁,一刻钟后,四枚泛着莹光的聚气丹飘了出来——凡品上阶!
林绾拿起一枚凡品上阶的聚气丹,丹药表面光滑,药香醇厚,比之前的凡品中阶好了不止一个档次。她将丹药收好,看着满页的实验记录,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从现代社畜到修真界的丹修,从首炼炸炉到炼出凡品上阶,她靠的不是天赋异禀,而是一次次的实验、记录和总结。
“看来,不管在哪个世界,科学的方法都管用。”林绾笑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