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 25 章 ...
-
清晨,青岚宗,演武广场。
晨曦微露,薄雾如纱,轻笼着这片古老而庄严的修行圣地。檀香袅袅,自高台丹炉中徐徐升腾,氤氲出一派肃穆之气。须发皆白的传功长老李清明端坐于蒲团之上,双目微阖,声如古钟,悠远沉稳,仿佛自亘古传来:
“气沉丹田,意守玄关,抱元守一,感悟天地灵气,徐徐引之,纳入体内,循经导脉,化为己用……”
台下,数百名新晋外门弟子盘膝而坐,屏息凝神,如痴如醉地聆听着这修仙的入门真诀。他们脸上洋溢着朝圣般的虔诚,目光专注,努力捕捉着长老话语中的每一个“玄机”,仿佛只要听懂一句,便能踏上通天之路。
然而,在广场边缘的一株千年古松之下,两道身影静静伫立,与这庄严肃穆的氛围格格不入,却又浑然天成。
一男一女,皆着素雅道袍,气息内敛如渊,周身隐隐有灵光流转,却不露痕迹。正是玄曜与云芷。
他们并非来此修炼,而是以“观察者”的身份,重返外门,审视这传承万载的修仙启蒙之法。
云芷黛眉微蹙,目光扫过那些闭目“感悟”、实则大多昏昏欲睡的弟子,轻声道:“这‘感悟’二字,太过模糊。若无量化标准,何谈判断‘引气’是否成功?效率又从何谈起?”
玄曜负手而立,眸光深邃,仿佛能穿透表象,直抵本质:“‘气沉丹田’——丹田坐标几何?压力梯度如何?‘意守玄关’——是神经聚焦,还是脑波共振?‘引气入体’——是能量吸收,抑或粒子捕获?这些基础问题,竟无一人追问。”
云芷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痛惜:“修仙之道,本应是探索世界本源。可如今,却成了‘照做便是’的机械重复。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天赋平庸者,十之八九终生止步于引气。”
玄曜目光微闪,唇角微扬:“若我们将‘修仙’视为一门可研究、可优化的系统工程呢?”
“你是说……用‘科学’?”云芷眸光一动,似有星火点燃。
“正是。”玄曜声音坚定,“灵气可测,经脉可建模,功法可迭代。既然如此,为何不能用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的方法,重建修仙体系?”
云芷眼中骤然亮起光芒,如暗夜中忽见晨星:“若真能如此,便是为万千凡根修士,开辟一条新路。”
午后,二人移步丹鼎阁。
一位资深丹师正凝神炼制“聚气丹”。只见她紧盯着丹炉,口中念念有词:
“时辰将至,文火温养……嗯,药香已生,转为武火,猛炼一刻……好!此刻火候最为关键,需以心感之火,徐徐收之,凝丹成纹!”
然而,因对“心感火候”的把握稍有偏差,炉内药液翻滚,杂质未除,最终仅成三颗下品丹,大半报废。
丹师擦汗道:“还好,心火未乱,已是侥幸。”
云芷眉头紧锁,语气冷峻:“侥幸?这分明是工艺参数失控!若能精确控制温度、时间、搅拌速率,何至于此?”
玄曜点头,目光沉静:“丹道,实为天地间精微的‘合炼之术’。药材如引,火候如力,丹方如轨。‘心感’虽妙,终难恒久;唯有定规定量,方为正途。”
傍晚,阵法堂。
一位学徒在师兄指导下刻画“聚灵阵”。至关键一笔,手臂微颤,灵力波动。
“唉!心不诚啊!灵力不纯,此阵已废!”师兄痛心疾首。
价值数十灵石的灵玉板,瞬间报废。
云芷冷声道:“不过是控力不稳,执笔微颤,本属技术之失,竟归咎于‘心诚’?若有精雕之器,辅以灵力稳压之法,何至于此?”
玄曜轻叹:“传统修仙,将一切不可控因素,皆归于‘心性’、‘悟性’、‘天赋’。殊不知,技术缺陷,才是真正的瓶颈。”
夜深人静,二人立于山巅,俯瞰青岚宗。
云芷道:“今日所见,触目惊心。传功堂模糊,丹鼎阁低效,阵法堂脆弱。皆因无法度、无标准、无复现之法。”
玄曜目光如炬:“何不亲自一试?若此道可行,便开万世之先河;若不可行,亦无损大道。”
云芷唇角微扬:“我正有此意。不如……择一资质平庸之徒,以我等之法,助其引气入体?”
玄曜点头:“好。就从最基础的‘引气’开始,证明方法比天赋更重要。”
他们很快选定目标——外门弟子林枫。
资质检测:五行杂灵根,灵根驳杂,纯度不足三成,早被判定为“修行无望”。
林枫本人却极聪慧,勤勉刻苦,奈何半年过去,仍无法引气,备受嘲讽。
云芷与玄曜现身其小屋。
“林枫,可愿参与一项实验?”云芷开门见山。
“什么实验?”林枫警惕。
玄曜道:“我们有一套方法,可助你在三个月内引气入体,成功率超九成。但需你完全配合,严格遵循指令。”
林枫震惊:“三个月?可我半年都……”
云芷递上一份《引气入体科学实验方案》:
目标:实现稳定引气入体。
方法:环境优化 + 工艺控制 + 路径建模。
工具:
灵枢仪(莹尘丝+聚灵阵,量化灵气浓度)
聚气丹标准化工艺(恒温控火,定时震荡)
引气路径灵流图谱(内视建模,优化经络)
林枫翻阅良久,眼中渐燃希望之火:“这……这不是修仙,这是……科学?”
“正是。”玄曜微笑,“我们不靠‘感悟’,靠数据与逻辑。”
实验进行时
第一阶段:选址优化
云芷用“灵枢仪”测绘外门灵气分布,发现后山古松林某处浓度稳定在7.8级(远超传功堂的5.2级)。林枫每日前往此地修炼。
第二阶段:丹药支持
玄曜指导林枫炼制“聚气丹”,严格控制炭火量、风力、时间,采用“恒温中火+震荡凝丹”工艺。成果:三颗极品聚气丹,药力纯净度远超丹堂出品。
第三阶段:功法建模
云芷以内视辅助,记录林枫灵气运行路径,发现“手少阳三焦经”存在“湍流”。玄曜建立数学模型,提出“降速增压”优化方案。林枫按新路径运行,阻滞感消失,灵气流转效率提升60%。
第七日,引气成功!
当林枫于古松林中盘坐,服下极品聚气丹,依优化路径运转功法——
刹那间,天地灵气如潮涌至,经脉豁然贯通,直灌丹田!
他猛然睁眼,周身泛起微光,灵息流转不息。
“我……我竟引气入体了?!”
云芷与玄曜相视一笑。
玄曜道:“非独‘我’之功,乃你、数据、方法三者共成。”
云芷轻语:“天赋定其始,方法决其极。”
林枫之成,如石破天惊,震动外门。
云芷与玄曜并未止步,而是执笔撰写《科学修仙导论》——
第一章:灵气的物理模型与测量
第二章:丹药的合炼工程学
第三章:阵法的场域编程与自动控制
第四章:功法的生物能系统优化
星河垂野,山门静默。
一场静默的革命,正从一颗凡根之心,悄然萌发。
就在云芷的元婴分身于红尘中历劫书生执念、涤荡莲心污秽之际,云栖峰洞府之内,玄曜双目微阖,指尖轻触灵枢沙盘,仿佛能感知到万里之外那一缕神魂的每一次震颤。
“她痛了。”他忽然低语,声音如风过松林。
云芷本体一震,抬眸望向那道静坐如渊的身影。她不知他如何知晓,却莫名信之——仿佛他不仅是她的师者,更是她道途上的镜像,能照见她未曾言说的挣扎。
那一道道自万里之外传回的亲身体验——关于执念的形态、怨气的频率、净化的脉络——如活水般涌入,为本体的理论探索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实证依据与清晰方向。
这不仅是数据,更是道途上的一线天光。
云栖峰的研习洞府,早已焕然一新。
洞壁经玄曜以固化光幕术打磨,平滑如镜,映出幽蓝微光。其上流转着灵力运行图谱、药性分子模拟,还有不断滚动的灵纹数据流,仿佛星河垂落,织就一片静谧而深邃的智慧之海。
玉简与卷轴仍列于架上,却已退居典藏之位;日常推演,皆仰赖半空中那由纯净灵力凝成的交互式灵枢沙盘——此地,俨然成了一座融汇古典底蕴与前瞻思维的修真秘殿。
玄曜指尖轻点沙盘,调出一段来自分身的记忆:
——小瑶跪地痛哭,手中紧握红蝶帕;
——黑莲外壳龟裂,白光冲霄而起。
“你看,”他声音低沉,“她执念的峰值,正与此刻情绪波动同步。”
云芷凝神细察,忽觉灵台一震:“曜先生……这怨气竟有规律可循?”
“执念非虚无。”玄曜目光如炬,“它如潮汐,有涨落之律;如音波,有频率之别。你若只以‘心软’去救,便如盲人抚琴,纵有慈悲,难成正调。”
他缓缓抬手,灵力凝成一道光轨,贯穿记忆画面:“唯有将情之深,化为理之明,方能精准破执,不伤本心。”
云芷指尖轻颤,调出另一段数据:“我明白了……所谓‘心魔’或‘执念’,并非无序混沌。它们有其能量之频、运行之轨,近乎一种可被观测、可被解析的‘神魂病灶’。”
玄曜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科学修真,非为冷眼旁观,而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众生之苦。唯有如此,方能精准施治,不误伤,不遗漏。”
“你瞧这‘清心丹’的灵力流转。”他指尖轻点沙盘,一枚虚幻丹丸缓缓旋转,光晕明灭如雾,“本应如月华般澄澈,却常于关键处崩解。为何?因我们炼丹百年,仍凭经验摸索,如雾中观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挥手调出从分身处传回的灵纹波动:小瑶体内魔气的频谱、莲种怨念的峰值与衰减周期,一一浮现于空中。
“你再看,所谓‘心魔’,亦有其‘症候’。若能对症下药,何愁不能根除?”
云芷眸光一亮,顿有所悟:“曜先生之意,是仿医道‘对症下药’,针对此‘病灶’特性,开发更具靶向之丹方?”
“正是。”玄曜颔首,“是时候为丹道开辟新途——我称之为:量化丹道学。”
自此,云芷在玄曜指引下,投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变革:
数据采集与建模
她率丹霞峰弟子,将宗门历代丹方逐一解析。药材之性、味、归经,不再仅凭口诀,皆被赋予精确参数。更突破性者,是将分身采集的情绪能量与药性关联,构建起修真界首个“情志-药性关联数据库”。
灵枢推演与药性洞察
玄曜以灵枢推演之法,引导云芷解析药性关联。
第三次推演失败,丹炉内灵光骤灭,云芷指尖微颤。
“还是不行……宁神花与月华藤的融合度,始终差一线。”
玄曜并未责备,只轻声道:“你可曾想过,药性相合,不在比例,而在‘共振’?”
他并指如剑,于空中划出两道波纹:“宁神花主静,月华藤主润,若强行叠加,反成压制。不如以‘静心兰’为引,先调频,再共振——如琴师调弦,先定宫商,方奏清音。”
云芷豁然开朗,指尖轻颤,重新构建灵纹回路……
他们终得一惊世之见:宁神花与冰心草同用,安神之效竟达独用之三倍;而历来被视为相辅的炽阳果与清心莲,反有药性相冲之弊,如水火不容。
靶向丹方重构
基于此,云芷对“清心丹”进行重铸:
剔除火性烈阳草,改用温润月华藤
提升宁神花之比例,强化协同之效
新增辅药“静心兰”,专司调和特定频率之情绪波动
三月后,首批“清心凝神丹”出炉。
验证之日,一位因突破瓶颈而心浮气躁的弟子服下丹药。半个时辰内,原本紊乱的神识竟趋于平稳。他睁眼惊叹:“以往服清心丹,总觉薄雾遮神。如今这新丹,却如清风拂面,灵台瞬间清明!”
最令人振奋者——成丹率提升近五成,药性空前稳定。
丹炉旁,年轻弟子们围聚一堂,看着一粒粒晶莹剔透的丹药出炉,难掩激动:
“太神奇了!按云师姐的灵火控制曲线,我再没炼出过废丹!”
“药性配比表太实用了,一炉竟能出二十颗上品!”
“原来炼丹不必靠运气,也能如此精准!”
丹霞长老抚丹而笑,老眼含光:“老夫炼丹百年,未见成丹率如此之高、药性如此之稳者。云师侄此法,真乃丹霞峰之福!”当即下令全峰推广,并将《丹道参数手册》人手一册。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欣然接受这变革之风。
角落中,王浩负手而立,眉宇间隐有冷意。他曾因争夺首席之位与云芷结怨,又在一次试药中误服劣质丹药,伤及根基,修为停滞多年。他虽未明言反对,却始终对“数据推演”“靶向用药”嗤之以鼻,只道:“修真贵在悟性,岂能尽信虚影幻图?”
众人默然,气氛一时凝滞。
云芷欲言又止。
玄曜轻声道:“你若只以新法胜旧法,他必不服。唯有以‘道’破其执,方能化怨为敬。”
云芷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取出一枚清光流转的“清心凝神丹”,又调出灵枢沙盘中一段特殊数据流。
“王师兄,请留步。”她声音清越,却不容忽视,“你可知你当年所服之丹,为何会反噬经脉?”
王浩脚步一顿,冷声道:“不过火候失控,药材驳杂罢了。”
“不止如此。”云芷指尖轻点沙盘,一幅经脉受损图缓缓浮现,“此丹中烈阳草占比过高,而你体质偏阴寒,药性冲突,如冰火相激。若依旧法,即便成丹完美,对你而言仍是毒药。”
她顿了顿,将丹药递出:“这枚‘清心凝神丹’,已根据你的灵根特性微调药性比例,去燥存润,辅以静心兰疏解郁结。我愿你一试——不为和解,只为证道。”
全场寂静。
王浩盯着那枚丹药,神色复杂。他曾讥讽她“纸上谈兵”,如今她却以他的伤痛为引,当众剖析旧丹之弊,又以新法相济。
良久,他深吸一口气,接过丹药,一仰而尽。
起初无甚异样,但不过半炷香,他体内原本滞涩的灵力竟开始缓缓流动,一股温润之力自丹田升起,如春水融冰,悄然修复着多年郁结的经脉。
他猛然睁眼,眼中震惊难掩:“我……我的根基……松动了!不是假象,是真正的修复!”
云芷平静道:“旧丹伤你,因不知你之所需;今丹利你,因知你之本然。科学修真,非为取代感悟,而是让每一味药、每一次炼制,都更有意义。”
王浩怔立原地,终是缓缓抱拳,声音低沉却诚恳:“云师妹……是我狭隘了。若非你今日以德报怨,我恐终生困于旧怨,不得寸进。”
他环视众人,朗声道:“我王浩,愿加入‘丹道革新组’,从头学起,补我之短,也为宗门效力!”
掌声骤起,如潮涌动。
丹霞长老抚须而笑:“好!好!丹道革新,不止革技法,更革人心。云师侄此举,化干戈为玉帛,实乃宗门之幸!”
自此,丹霞峰上下同心,再无门户之见。新法推行更顺,连其他峰弟子也慕名而来,求学“量化丹道”。
云芷立于炉前,望着眼前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明悟:
当古老丹道邂逅理性之光,所迸发的,不仅是效率的跃升,更是一场让每位炼丹师皆能精准掌控火候与药性的道之革命——
而真正的道,亦在化解执念、广济同门之中,悄然圆满。
丹道革新余波未平,云芷与玄曜的目光已投向更广。
一日,玄曜携她步入演武广场。晨光洒落,弟子们正集体修习功法。
玄曜凝视片刻,问道:“观其行止,可察有何共通规律?”
云芷凝神细察,试探道:“弟子灵力运转,似有滞涩与流畅之别……莫非与时辰有关?”她忆起玄曜曾授“子午流注”之理,心中豁然:“人体气血随十二时辰流转,若在经脉旺盛之时修习相应功法,岂非事半功倍?”
“不错。”玄曜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然弟子体质、灵根千差万别,统一课表,终非上策。譬如赵磊身具厚土灵根,经脉沉稳,却强修寅时木旺之法,致灵气郁结;晚晚虽为水灵根,偏在子时阴气最盛时冲关,反受寒气所侵。”
云芷恍然:“所以,需为每人量身定制修行时辰?”
“正是。科学修真之精髓,正在于将普遍规律与个体差异相融。”
在玄曜指导下,云芷设“气血观测阵”于演武广场偏殿,首批志愿者正是赵磊与晚晚。
阵法启动,光幕显现赵磊体内气血轨迹——辰时、戌时土脉充盈,寅时则明显阻滞。云芷为其重定修行日程:辰时修《厚土诀》,戌时淬体,避寅时修炼。
晚晚的检测更令人意外:水灵根于酉时最为活跃,子时反需温养。云芷建议她酉时修《冰心诀》,子时调息养神。
起初二人将信将疑,然坚持月余,成效斐然:
赵磊于辰时修行,灵力如江河奔涌,一月之内突破三年瓶颈。他激动道:“以往寅时修炼,胸闷气短;如今辰时行功,灵气自然贯通——这才是真正的厚土之道!”
晚晚更令人惊叹。酉时修《冰心诀》,掌心凝冰成蝶,翩然飞舞,竟可绕指三匝而不散,威力倍增。困扰多年的手脚冰凉之症,竟不药而愈。
消息传开,弟子争相检测。云芷将数据录入灵枢沙盘,建立“个人修炼档案”。三月后统计显示:遵循个性化方案者,修炼效率平均提升四成,破境时间缩短一半,且再无走火入魔之患。
玄曜望着沙盘上流转的光点,微微颔首:“知天时,顺人命,此乃修真之本。科学之法,不过是让这份‘顺应’,更加精确罢了。”
云芷凝视沙盘,心中澄明:大道至简。科学修真并非颠覆传统,而是以更精准的方式,助每位修士寻得属于自己的道途。
炼器坊内,炉火正旺。云芷执起一柄新出炉的制式飞剑,剑身寒光流转,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她转向身旁已彻底投身科学修真之道的林云,问道:“林师兄,依你之见,此剑尚有何处可精进?”
林云接过飞剑,指尖轻抚剑脊,凝神细察片刻,沉吟道:“速度尚可,但破空之声过于刺耳,灵力运转间亦有滞涩,尤其在急速转向时,耗损偏高。”
云芷眸光清亮,正欲开口,忽觉一道目光落来——玄曜不知何时已立于门外,负手而立,眸光深邃。
她深吸一口气,依其所授,缓缓道:“破空之声刺耳,乃因剑身扰动气流所致。若参飞鸟羽翼之流线,重定剑脊弧度,或可化刚为柔,御风无声。至于灵力耗损,则与内部灵纹回路之排布密切相关,若以‘灵导回路优化法’重绘路径,必使灵力运转更为流畅。”
玄曜微微颔首,嘴角微扬。
林云闻言,眼中顿时迸发出炽热的光彩,击掌赞道:“妙啊!云师妹此言,如拨云见日!以往我等炼器,只知循古法灌注灵力,锤炼形制,却从未想过这气流走向、灵纹路径中,竟藏有如此精深的学问!”
于是,炼器坊内热火朝天。众人分工协作,历经数十次计算、模拟与试制,失败多次,却无人气馁。
终于,一柄新型飞剑在炉火淬炼中诞生。剑身修长流畅,弧线优雅如羽,通体泛着淡淡青辉,名为“轻羽”。
林云迫不及待实测。御剑腾空,剑光一闪,竟真如羽毛破空,悄无声息。几个急转回旋,灵动非凡,毫无迟滞。
“成了!真的成了!”林云落回地面,握剑的手微微颤抖,“云师妹,你感觉到了吗?灵力消耗至少降低三成,速度与灵活性却大增!这……简直是脱胎换骨!”
一名年轻弟子操控“轻羽”试制品穿梭空中,高声喊道:“太牛了!这飞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转弯比泥鳅还滑溜!以后探查任务,谁还能发现咱们?”
众人围拢,议论纷纷,云芷却悄然望向玄曜。他立于人群之外,目光温和,如月照深潭。
她心中微动:原来,道之传承,不仅在于言语,更在于那一次次无声的点拨与信任的凝视。
护山大阵的升级,则是另一项系统工程。
云芷协同苏晴,依“天地韵律之数”布阵——阵基取黄金之比,节点循自然生发之序,如春藤绕树,螺旋而上,暗合天地运行之节律。
此设计使能量流转更趋和谐,内部涡流与耗散锐减。
阵成之日,苏晴立于阵眼核心,感受着如星河般有序运转的灵力脉络,不禁喃喃:“以往布阵,多凭经验与传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今以数理为基,竟能将天地能量梳理得如此清晰流畅……云师姐,此法当真化繁为简,直指本源,令人叹为观止!”
升级后的护山大阵,防御稳定性陡增三成,维持灵石消耗反降一成五。
当“轻羽剑”的剑影划破长空,当护山大阵的灵光重焕生机,云芷深知,这些变革不能仅止于个案。
玄曜立于峰巅,俯瞰因科学化改革而焕发勃勃生机的宗门,目光却似已穿透重重云海,落向那红尘中历练的分身。
他轻声自语:“她以情入世,我以理守道。一阴一阳,一内一外,终将汇于化神之巅。”
洞府内,云芷搁下玉笔,轻轻舒气。
编撰《辑要》的过程,亦是她自身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彻底夯实的历程。
她能清晰感知,因着理性与实证的深度介入,自身对“道”的领悟愈发深邃圆融。
忽觉心湖微动,一道神念如风拂过:
“待你归来,共撰《道枢》。”
她唇角微扬,回以神念:
“不负所期。”
月光洒落,沙盘微光流转,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道之革命,正悄然启程。
而真正的道,从来不在孤峰之巅,而在——
以理明情,以情证道,携手同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