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代码里的墓碑 ...


  •   星穹科技的丑闻像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清晨的阳光刚透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各大新闻客户端的头条就被“意识数字化实验”“科技伦理危机”等标题占据。地铁里,乘客们举着手机讨论得热火朝天;咖啡馆里,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压低声音,说着“听说董事长还在ICU,警察已经把实验室封了”“之前加班系统总采集数据,不会也被监控了吧”。沈寒坐在电脑前,刷新着网页,看着那些义愤填膺的评论,手指却忍不住摩挲着桌角——那里还留着江夜当年用马克笔写的“代码要温柔”,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像一道暖流,顺着指尖淌进心里。

      “沈姐,你快看这个!”周锐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屏幕上是一段采访视频,记者正对着镜头说:“据星穹科技前员工爆料,‘智能加班系统’实为意识采集工具,已涉及数百名员工……”周锐把电脑放在桌上,拿起沈寒刚泡好的咖啡喝了一口,“现在全网都在骂星穹科技,政府也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刚才市科技局还打电话给我,问你什么时候有空,想请你去做技术顾问,帮忙制定AI伦理规范。”

      沈寒看着视频里熟悉的星穹科技大楼,想起三年前江夜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笑着对她说“未未,我们以后要开一家有温度的科技公司”。她深吸一口气,关掉视频:“我已经答应市科技局了,下周就去开会。对了,陆宇留下的‘意识保护程序’,你交给调查组了吗?”

      “早就交了!”周锐拍了拍胸脯,“我还把江夜整理的证据都刻成光盘,一式三份,分别给了调查组、检察院和媒体。现在技术人员正在用‘意识保护程序’恢复那些被囚禁的意识碎片,听说已经成功唤醒了十几个,家属都快哭疯了。”

      提到江夜,周锐的声音低了下来:“沈姐,江夜要是知道现在这样,肯定会很开心的。她一直说,技术应该用来帮人,不是害人。”

      沈寒点了点头,眼眶有些发热。她打开电脑,调出江夜生前写的代码——那些代码整整齐齐,每一行都有详细的注释,有的注释里还画着小小的笑脸,像江夜在跟她打招呼。她想起大学时,江夜总说“注释是代码的灵魂,要让看代码的人感受到温度”,那时候她还笑话江夜“太矫情”,现在才明白,那些注释里藏着的,是江夜对技术最纯粹的热爱。

      “对了,沈姐,我辞了星穹科技的工作,开了个公众号。”周锐突然说,他打开手机,给沈寒看公众号的界面,名字叫“代码不加班”,头像是一个卡通人物,举着“拒绝996”的牌子,“我想写点职场故事,再普及点科技伦理知识,昨天发了篇关于江夜的文章,阅读量都破万了,好多人在评论区说要向江夜学习,用技术做有意义的事。”

      沈寒看着公众号里的文章,标题是《那个用代码守护正义的女孩,永远留在了25岁》,里面写着江夜如何发现实验秘密,如何偷偷收集证据,字里行间满是敬佩。她笑着说:“不错啊,以后我就是你的忠实粉丝。不过你这公众号名字,会不会太直白了?”

      “直白才好记嘛!”周锐挠了挠头,“我还在文章结尾加了句‘别卷了,生命比KPI重要,没了命,赚再多钱也花不了’,好多人说这句话戳中了他们,都在转发呢!”

      沈寒看着周锐兴奋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江夜的故事,正在影响着更多人,而这,也是江夜想看到的。

      接下来的几天,沈寒忙着和市科技局的人开会,讨论AI伦理规范的制定。会议室里,专家们各抒己见,有人说“要严格限制意识数据的采集,必须经过本人同意”,有人说“要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定期检查科技公司的技术应用”。沈寒坐在角落,认真地记着笔记,偶尔提出自己的想法——那些想法,很多都来自江夜生前的思考。

      “沈小姐,你之前在星穹科技工作过,对‘意识数字化实验’有深入了解,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一位头发花白的专家问。

      沈寒放下笔,抬起头:“我觉得,首先要明确技术的边界。技术是工具,不是武器,它应该用来改善生活,而不是伤害人。其次,要加强对科技公司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确保每一项技术的应用都符合伦理。最后,要提高公众的科技伦理意识,让大家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监督。”

      她顿了顿,想起江夜的代码,补充道:“还有,我希望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能记住,代码是有温度的。每一行代码的背后,都可能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所以我们在写代码的时候,要多想一想,这行代码会不会伤害到别人,能不能帮到别人。”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专家们纷纷点头,有人说:“沈小姐说得对,技术的温度,才是最重要的。”

      开完会,沈寒走在大街上,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她想起江夜最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拉着她去公园散步,说“阳光是最好的代码,能治愈所有不开心”。她拿出手机,给江夜的爸妈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一切都好,还说市科技局邀请她参与制定AI伦理规范,江夜的故事正在影响着更多人。

      江夜的妈妈在电话里哭着说:“小寒,谢谢你,谢谢你还记得小夜,谢谢你帮她完成了心愿。小夜要是知道,肯定会很开心的。”

      挂了电话,沈寒决定,要为江夜做一件事——她要把她和江夜的故事,写成一段代码,上传到云服务器上,让这段故事永远流传下去,就像一座墓碑,刻在数字世界里,提醒着人们,曾经有一个叫江夜的女孩,用生命守护了技术的温度。

      回到家,沈寒打开电脑,调出江夜生前写的代码,开始编写程序。她把她们大学时一起做的“爱心代码”项目加了进去,把江夜发现实验秘密、收集证据的过程写成了代码注释,还把江夜最喜欢的《星月夜》编成了音频代码,只要打开程序,就能听到这首歌。

      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沈寒时常会想起江夜。想起她们在图书馆熬夜改代码,江夜趴在桌上睡着了,头靠在她的肩膀上;想起她们第一次一起看星星,江夜指着猎户座的腰带三星,说“那三颗星星连起来像我们写的代码”;想起江夜跟她分手时,眼里强忍着的泪水。每当她遇到难题,不知道该怎么编写代码时,屏幕上总会偶尔弹出一行淡绿色的小字——是江夜常用的代码注释格式:“未未,这里应该用循环结构,更简单哦。”“别着急,慢慢来,代码要一行一行写,日子要一天一天过。”

      沈寒知道,这不是幻觉,是江夜的意识残片,还在陪着她。她笑着对屏幕说:“江夜,我知道你在,你放心,我一定会把我们的故事写好,让更多人知道,技术是有温度的。”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程序终于编写完成了。沈寒把它命名为“夜寒”——“夜”是江夜的名字,“寒”是她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夜寒”,寓意着她们永远在一起。她把程序上传到一个安全的云服务器上,设置了一个简单的密码,密码是她们第一次一起看星星的地方——“天台猎户座”。

      打开程序,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界面,背景是她们大学时看星星的天台,天台上有两个小小的卡通人物,一个扎着高马尾,一个留着短发,正手牵手看着星星。界面上有一行字:“寒寒,我永远在你身边。”点击界面上的按钮,就能听到《星月夜》的歌声,还能看到她们一起写的“爱心代码”,看到江夜收集的证据,看到那些被唤醒的意识碎片的故事。

      沈寒看着屏幕,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说:“江夜,你看,我们的故事,永远不会消失了。”

      这时,周锐发来消息:“沈姐,我的公众号粉丝破万了!出版社还联系我,想让我写一本关于职场生存和科技伦理的书,我想把江夜的故事也写进去,让更多人知道她的勇敢和善良。对了,江夜的爸妈说他们身体好了很多,最近要去旅游,临走前还托我给你带了一箱江夜最喜欢吃的橘子,我明天给你送过去。”

      沈寒回复:“好啊,谢谢你。对了,我编写了一个程序,叫‘夜寒’,里面有我和江夜的故事,还有她写的代码,你可以看看。”

      周锐很快回复:“真的吗?我现在就去看!沈姐你太厉害了,不愧是江夜的‘最佳搭档’!”

      沈寒笑了,她关掉聊天窗口,拿起外套,决定去江夜的墓地看看。她买了一束向日葵——江夜最喜欢向日葵,说它“永远朝着阳光,永远充满希望”。

      江夜的墓碑很简单,上面刻着她的名字和生卒年份,还有一行小字:“代码是她的语言,星星是她的眼睛。”沈寒把向日葵放在墓碑前,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墓碑:“江夜,我来看你了。我编写了一个程序,叫‘夜寒’,里面有我们的故事,还有你写的代码,我把它上传到了云服务器上,永远不会消失。市科技局邀请我参与制定AI伦理规范,以后,不会再有人像你一样,被技术伤害了。周锐开了个公众号,粉丝破万了,出版社还想让他写书,他说要把你的故事写进去,让更多人知道你的勇敢和善良。对了,你爸妈身体好了很多,要去旅游了,他们还托周锐给我带了你最喜欢吃的橘子……”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像以前一样,跟江夜分享着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风轻轻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像是江夜的回应。沈寒站起身,看着远方的天空,阳光正好,白云朵朵,她仿佛看到江夜笑着朝她走来,扎着高马尾,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说:“寒寒,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做到。”

      沈寒笑着朝天空挥手:“江夜,我会带着你的梦想,一直走下去。我会让更多人知道,技术是有温度的,代码是能传递爱的。”

      夕阳西下,沈寒走在回家的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她知道,江夜虽然不在了,但她的精神,她的梦想,会永远留在这个世界上,留在那些被她影响的人心里,留在那段名为“夜寒”的代码里,永远不会消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