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二章 裂缝:纸鹤与暴雪 ...

  •   2017 年 10 月 15 日,京都初霜。
      校园银杏尚青,投行宣讲会却提前点燃硝烟。顾屿穿着租来的藏青西装,领带夹是银色 □□ 形状——沈杳去年送他的生日礼物。台下 200 张简历,他一路杀进终面,收走一张「东京 Sales & Trading 内定」黑色贺卡。
      沈杳等在楼梯口,递给他一罐热咖啡。
      “恭喜,黑色卡片像墓碑。”
      “也是通行证。”
      “通行到多远?”
      “太平洋对岸。”
      她笑,踢了一脚落叶:“别忘了回来冲洗。”
      他伸手揉她发旋,像把一句承诺按进毛囊。
      夜里,他们第一次谈到「以后」。
      木造寮走廊,0℃穿堂风。沈杳穿卫衣、短裤、人字拖,脚踝冻得通红。顾屿把西装外套披她肩上,西装领口还残留宣讲会空调的冷气。
      “我 2018 年 4 月入职,培训两年,回上海或北京轮岗。”
      “两年,730 天,730×24 格底片。”
      “算得这么清楚?”
      “怕显影失败。”
      顾屿低头吻她,舌尖尝到咖啡苦,也尝到未来咸。
      暗房手记:「黑色贺卡是裂缝雏形,像底片边缘的潜影,尚未成相。」

      2018 年 3 月,毕业设计展。
      沈杳交出一组《38℃》——156 张彩色负片,主角只有顾屿,却无一露脸:后颈、指节、睫毛、声带、踝骨……
      教授写下批注:“摄影是拍自己,却借别人显影。“
      展览开幕那天,顾屿在东京终面。
      他穿同一套西装,领带夹换了方向——□□ 镜头朝内,像把光圈对准心脏。
      面试完,他站在六本木 52 楼,落地窗外是铅灰色东京湾。
      他拍了一张手机照,发给她:“第 731 天,从这儿开始倒数。”
      沈杳没回,她正在展厅拆下第一张作品——那张后颈特写,被教授预定了收藏。
      她蹲在包装箱旁,忽然想起父亲咳血,手机却停在 0 信号。
      暗房手记:「裂缝一旦曝光,就停不下来,像推片杆,只能向前。」

      2018 年 6 月 25 日,成田特快。
      沈杳把第七十四只纸鹤(登机牌折成)塞进牛仔外套口袋,转身那刻,把纸鹤揉成团,掌心被割出细口。
      她没回头,所以没看见顾屿在检票口内,把第七十五只纸鹤(另一张登机牌)塞进西装内袋,贴心脏。
      同一时刻,上海瑞金医院,父亲确诊肺腺癌Ⅲ期。
      沈杳蹲在楼梯间,把诊断书折成第七十六只纸鹤,扔进垃圾桶。
      纸鹤落地,翅膀上“转移”两个字被灯打得透白。
      暗房手记:「揉皱的声音,像片基被折断,咔嚓,很轻,却整卷作废。」

      2019 年 2 月 3 日,除夕前夜。
      父亲走了。
      沈杳在太平间门口坐到天亮,手机电量 3%,她给顾屿发最后一条微信:“别再来了,我认不出你。”
      然后拉黑、关机、拔卡,动作一气呵成,像把底片从相机里暴力扯出,曝光成死白。
      同一夜,羽田机场暴雪,跑道关闭。
      顾屿的航班备降大阪,他在候机厅玻璃上哈气,写下“沈杳”两个字,又被自己用手背抹掉。
      手背结冰,像给指纹镀一层定影液。
      暗房手记:「暴雪是最大分贝的沉默,把纸鹤冻成哑剧。」

      2020 年 1 月,武汉。
      沈杳作为摄影记者进驻方舱。
      她把每天拍的黑白卷塞进密封袋,写上日期,投进临时暗房——医院废弃 CT 室,红灯用一次性手术薄膜蒙住。
      第 37 天,她收到匿名快递:一卷 1998 年过期的 120 彩色负片,一张登机牌碎片,一张便利贴:“如果洗得出来,请把电子版发 shemissing@163.com。”
      夜里,她在 CT 室冲完这卷旧片。
      红灯下,图像浮现——
      鸭川樱花、乌冬蒸汽、卡式炉蓝火、停电夜吻。
      最后一格,是 2016 年 4 月 20 日岚山轨道,她回头问“如果分手怎么办”——
      画面里,她眉心微蹙,像预感到离别。
      沈杳把底片举到红灯前,眼泪砸进盘沿,溅起一圈细小波纹。
      那一刻,裂缝“咔”一声,像镜子被重新拼合,却留下一条发光的缝隙。
      暗房手记:「过期乳剂比人心长情,它把 18 年前的光,准时递回。」

      2020 年 4 月—2022 年 12 月,沈杳把 KYOTO-2016-001 原底片,分批寄给全国 17 家冲洗店。
      每家附言:“如果洗得出,请发 shemissing@163.com,愿用 1000 元换电子版。”
      前 16 家回复:乳剂粘连、褪色、划损,无法扫描。
      第 17 家,Galaxy Darkroom,东京高圆寺,店主:顾屿。
      2022 年 12 月 31 日,顾屿在地下室冲完第 917 卷客户胶片,打开邮包,看见那卷写着
      “KYOTO-2016-001”的 120 负片,边缘编号止于 36。
      他把片芯缠上 Jobo 转盘,38℃显影,3 分 15 秒,停、定、洗、吹干。
      红灯下,36 张全部出影——
      停电夜蓝火、38℃味噌、屋顶 8 秒长曝、仙女棒烧穿的纸鹤……
      最后一格,是岚山轨道,她回头,眉心微蹙。
      顾屿把底片贴在天花板,正对工作台,像给自己安装一颗新的心脏。
      然后,他回复邮件,只打三个字:“我认账。”
      暗房手记:「裂缝不是伤口,是地址,17 次投递,终于签收。」

      2023 年 1 月 3 日,东京·六本木。
      梁阶出现,投行旧同事,如今风投合伙人。
      “银河暗房,500 万刀,51% 股权,考虑好了回复我。”
      顾屿把邮件归档,没回。
      他需要的不是 500 万,是 36 格底片、一盏红灯、一个回信地址。
      梁阶并不急,他看中的是“银河”背后的情怀流量——
      疫情三年,人们把过期胶卷寄来,附带故事,顾屿免费冲洗,只要求“授权公开”。
      微博话题 #银河替你记住# 阅读 3.8 亿,梁阶算过,只要注入资本,把线下暗房扩成连锁,再推付费“记忆修复”套餐,估值可翻 10 倍。
      顾屿拒绝,梁阶便退一步:“那给我 15% 股权,我投 100 万刀,让你开上海分店,离她近一点。”
      这一次,顾屿沉默 10 秒,说:“我要保留一票否决权。”
      梁阶笑:“成交,裂缝可以议价,只要不崩塌。”
      暗房手记:「资本是新的显影液,能把裂缝放大成银河,也能冲成空洞。」
      2023 年 2 月 4 日,立春,上海。
      沈杳被派去崇明东滩拍候鸟迁徙,镜头里闯进黑脸琵鹭,翅尖挂一片碎镜,像把天空割开旧疤。
      她调焦那刻,500 米外,顾屿用同一型号 □□,对准她。
      他们同时按下快门——
      “咔嚓、咔嚓”,像两声心跳重叠。
      滩涂涨潮,风把候鸟吹成离弦箭。
      沈杳靴子陷进泥沼,越挣扎越下沉,顾屿跑来,连人带机把她拔出,两人滚进潮汐,满身泥水,像被世界重新冲洗。
      沈杳先开口,声音被浪撕得七零八落:“顾屿,我底片洗出来了?”
      顾屿点头,把怀里那卷 120 塞进她手心:“也把我洗出来了,你要不要?”
      浪头打过来,咸水灌进耳朵,他们听不清彼此回答,只听见心跳——
      像底片在显影罐里,啪嗒,啪嗒,啪嗒。
      暗房手记:「裂缝被潮水填满,盐粒是新的银盐。」

      2023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台风“蝴蝶”外围擦过上海。
      外滩风力 7 级,顾屿站在陈毅像下,等沈杳下班。
      他背一个黑色防潮箱,里面装着 KYOTO-2016-001 原底片、第七十七只纸鹤,以及一份股权转让协议——
      梁阶给的 15%,他打算送给沈杳,当情人节礼物,也是“复合定金”。
      沈杳赶来,风衣被风吹成机翼。
      她没说话,把相机举到眼前,1/1000s,f/1.4,连拍 3 张——
      第一张,顾屿眯眼;第二张,顾屿抬手挡光;第三张,顾屿放下手,冲她笑。
      她选了第三张,发到朋友圈,配文只有两个字:“签收。”
      台风把雨横着扫来,他们躲进陈毅像底座,肩并肩,面朝黄浦江。
      顾屿打开防潮箱,先递给她一个 U 盘——
      里面是 36 张高分辨率扫描,文件名 01-36,对应 2016 年 4 月 3 日至 4 月 25 日。
      沈杳插 U 盘进手机,一张张滑过,眼圈渐红
      滑到第 36 格,岚山轨道,她回头,眉心微蹙——。
      屏幕下方,顾屿加了一行白字:“裂缝我收下了,现在把银河还你。”
      第二份礼物,是股权转让协议。
      沈杳愣住:“给我 15% 干嘛?”
      “让你当我的‘一票否决’。”
      沈杳笑,把协议折成纸飞机,扔进台风里:“资本我不懂,我只会按快门。”
      纸飞机被风卷上天,像给台风加一只白色噪点。
      第三份礼物,是第七十七只纸鹤——
      用 2016 年 4 月 26 日邮局邮戳那张登机牌折成,纸鹤肚子里写着:“如果必须降频,我愿意做你的噪点。”
      沈杳把纸鹤挂在相机背带上,与其他吊牌撞在一起,发出清脆金属声。
      风更大,雨更斜,陈毅像底座变成天然暗房——
      红灯是远处灯塔,显影液是雨水,定影液是彼此目光。
      顾屿低头吻她,舌尖尝到雨咸,也尝到 3 年空白。
      台风把他们的影子吹得东倒西歪,影子却始终没有分开。
      暗房手记:「台风是天空的冲洗机,把裂缝吹成吻痕。」

      2023 年 3 月 14 日,白色情人节,上海复兴中路。
      “银河暗房”中国首店开业,15 平米,前身是干洗店,门口挂手写木牌:“提供 24 小时冲洗,也提供失物招领——若你曾在 2016—2019 年间,于京都鸭川丢失过一只纸鹤,请带 U 盘来。”
      开业首日,只接到一单——
      顾屿 & 沈杳。
      流程三步:
      1. 各写一封给三年前自己的信;
      2. 用同一台 □□ 拍一张合照;
      3. 把信和底片一起封存,一年后再来取。
      信纸是过期 120 彩色负片背面,银黑反亮,笔迹需用白色中性笔。
      沈杳写给 2020 年 2 月 14 日的自己:“别急着把纸飞机扔进台风,风会把它送回鸭川,届时你会认出那只被烧穿的鹤。”
      顾屿写给 2020 年 2 月 14 日的自己:“别急着把银河抵押给资本,裂缝是光进来的地方,也是她回来的地址。”
      合照拍摄,背景是暗房红灯,他们并肩而坐,肩与肩之间留 1 厘米——
      那是裂缝的宽度,也是纸鹤的厚度。
      快门 1/30s,f/2.8,手动对焦 1 米,后帘同步闪光——
      红灯在 1/30 秒里被定格成一道橙色弧线,像给裂缝打上焊点。
      底片被装进黑色防潮袋,封口,贴标签:“2024-03-14 启封,当事人:顾屿、沈杳。”
      防潮袋锁进 30×30 cm 的铁盒,铁盒埋进暗房地板下,与地面齐平,上压一块透明钢化玻璃——
      顾客冲洗时,脚下踩着他们的“一年之约”,像踩着一块发光的裂缝。
      暗房手记:「封存不是结束,是延迟显影。」
      2023 年 3 月 20 日,夜,京沪高铁 G18。
      沈杳靠窗,耳机放 2016 年鸭川街头爵士,□□ 躺在膝盖,机背贴一张登机牌碎片——
      她把它折成第七十八只纸鹤,这次没揉,也没扔。
      23:47,列车穿过济南西,灯火被拉成直线,像底片在显影罐里旋转。
      她闭眼,想象 6 小时后,北京中转,飞东京,再转新干线,到高圆寺——
      找一家叫“银河”的地下室,把第七十八只纸鹤递给他。
      2023 年 3 月 21 日,06:07,东京·高圆寺。
      顾屿推开暗房门,发现门口多了一只 U 盘,挂迷你纸鹤吊饰。
      U 盘里只有一张照片:黑脸琵鹭掠过崇明滩涂,翅膀挂碎镜,碎镜里映出他领口那枚银色 □□ 领针。
      文件名:return-to-sender.jpg。
      他抬头,天花板上的方舱照片还在,裂缝却似乎被什么光,轻轻合上了一毫米。
      06:15,门被轻敲,节奏是 2016 年停电夜暗号“快-快-慢”。
      顾屿转身,红灯下,沈杳站在门槛——
      比记忆里更瘦,眼神更亮,像被 73 卷黑白片重新显影。
      她没说话,把相机包放在工作台,拉开侧袋,取出第七十八只纸鹤,递给他。
      纸鹤展开,是半张登机牌:航班 NH920,成田→上海,日期 2019-02-05,座位 14A,靠窗。
      顾屿低头,从钱包掏出另一半——
      14B,靠走道。
      两半拼在一起,裂缝恰好是那条银河,而银河里写着他们未完的航线。
      沈杳先开口,声音比三年前沙哑:“顾屿,我底片洗出来了?”
      顾屿点头,把红灯调暗一格:“也把我洗出来了,你要不要?”
      红灯下,他们中间隔着 1.5 米——
      是暗房的安全距离,也是银河的半径。
      沈杳向前一步,顾屿也向前一步,裂缝在 1.2 米处,悄悄收拢。
      06:22,高圆寺上空,初春第一趟早班电车驶过轨道,震动让暗房钢丝上的湿底片轻轻摇晃,水滴落进托盘,发出“嗒”一声——
      像 2018 年成田机场被揉皱的纸鹤落地;
      像 2019 年除夕黄浦江雪化;
      像 2020 年方舱她把“V”举过头顶;
      像此刻,他们额头相抵,呼吸交缠。
      红灯依旧,裂缝仍在,但裂缝里,开始有新的光进来——
      一粒,两粒,三粒……
      像显影液里逐渐浮现的银盐,像候鸟归巢,像纸鹤重新展开,像——
      归舟,终于看见岸。
      「裂缝不是伤口,是航线;纸鹤飞回手里时,整个银河开始合焦。」

      2023年3月21日06:22,高圆寺暗房。
      红灯计时器“叮——”托盘里的水珠砸出第七声,像给过去七年打上节拍。
      沈杳与顾屿隔着1.2米,裂缝正缓缓合拢,却没人敢先迈出第0.6米——
      他们同时想起同一卷胶片里那0.5格空白:2016年4月25日,岚山旧轨道,她回头问“如果以后分手怎么办”,他答“把底片留给我”。
      底片留住了,分手也兑现了,于是空白成为缓冲,也成为迟疑。
      暗房手记:「裂缝合拢前,有0.5格安全距离,供彼此退片。」
      ---
      红灯下调温
      06:25,顾屿把红灯调暗一格,38℃恒温槽启动,电机嗡嗡像旧式过片杆。
      “要一起洗吗?”他问。
      沈杳点头,把外套搭在钢丝,□□挂上去,机身晃啊晃,像悬空的钟摆。
      两人并肩立于盘前,袖子挽到肘,手臂贴手臂,体温通过潮湿牛仔布交换。
      显影液倒入不锈钢槽,银色液面映出两张脸——
      一张疲惫却亮,一张克制而热,像同一张底片正反面。
      “计时3分15秒?”顾屿确认。
      “3分15秒。”沈杳复述。
      那是2016年停电夜他们第一次共洗的时间,也是38℃的源头。
      时间一到,停影、定影、水洗,流程烂熟于心,动作却小心翼翼,像给新生儿洗澡。
      底片挂上钢丝,水滴坠落,发出清脆“嗒嗒”,七年来第一次,他们共同听见同一种节拍。
      暗房手记:「重复旧参数,是给新故事做防伪标记。」
      ---
      纸鹤拆信
      06:45,底片还在滴水,沈杳从相机包暗袋掏出第七十八只纸鹤——
      登机牌拼合完整,裂缝处用透明胶补成一条银河。
      她沿折痕反向拆,动作慢得像剥一颗生鸡蛋,生怕银河碎成陨石。
      纸鹤腹地,顾屿的铅笔字还在:“38℃之后,想和你写第37格。”
      背面却多了一行新字,银笔反光,显然刚写不久:“37格写给:return-to-sender。”
      沈杳抬眼,顾屿正用银笔在桌面另一张废片背写字,一笔一划,像给底片刻边缘码。
      她凑近,呼吸打在他耳后,他写:“第37格——2023年3月21日06:45,高圆寺,红灯,1.2米,0.5格空白,被体温填满。”
      写完,他把废片递给她,像递上一张尚未冲洗的身份证。
      沈杳把废片举到红灯下,银盐未干,字迹在光里渐渐显影——
      原来有些告白,不需要定影,也能被看见。
      暗房手记:「银笔写在乳剂背,像把情话写进骨缝,光一照就活。」
      ---
      15% 的股权,15% 的噪点
      07:00,暗房门铃响,快递到。
      梁阶寄来股权转让协议,厚得像一本冲洗手册。
      顾屿签收,没拆,直接塞进防潮箱底层。
      沈杳挑眉:“真不要资本?”
      “要,”他答,“但要按我的稀释比例。”
      “多少?”
      “15% 股权,换 15% 噪点——资本可以进来,但得接受裂缝做大股东。”
      沈杳笑,拿银笔在协议封面写:“噪点董事会,CEO:裂缝。”
      顾屿把协议重新装箱,上锁,钥匙抛给她:“你当董事长,我当技术员,你负责否决,我负责显影。”
      资本被锁进黑暗,红灯继续亮,像给未来加一层安全滤镜。
      暗房手记:「让资本做噪点,不做主片,是独立制作最后的倔强。」
      ---
      36 格回放
      07:30,顾屿把 KYOTO-2016-001 原底片扫描件导入投影仪,36 张照片逐格打在暗房白墙——
      停电夜蓝火、38℃味噌、屋顶长曝、仙女棒烧穿的纸鹤……
      最后一格,岚山轨道,她眉心微蹙。
      沈杳靠墙坐在地板上,抱膝,看过去的自己一次次被放大到 1 米×1.5 米,像看一部无声自传。
      灯跳到第 18 格——那是顾屿拍她后颈,领口露出一枚蚊子包,她当时抱怨“丑”,此刻却觉得新鲜。
      “原来我 20 岁的后颈,长这样。”
      “我替你记得。”
      顾屿走到投影前,用银笔在墙上画一条虚线,连接第 18 格与第 36 格。
      “从后颈到眉心,距离 36 格,也是 7 年。”
      沈杳伸手,去触墙上的虚线,银笔反光,像给裂缝加一道焊锡。
      “第 37 格,想拍什么?”他问。
      “拍 1.2 米,拍 0.5 格空白,拍裂缝合拢。”
      顾屿点头,关掉投影,暗房瞬间只剩红灯,像把时间拨回 7 年前。
      他举起 □□,对焦在 1.2 米处——那里空无一人,却有两道体温。
      “咔嚓——”
      第 37 格,空白被光写进底片,像给未来留一张回执。
      暗房手记:「空白被光写上,就不再是空白,而是待冲洗的明天。」
      ---
      38℃的体温计
      08:00,沈杳从背包掏出一只老式水银体温计,酒精灯擦过,水银柱停在 36.5℃。
      她把温度计夹在腋下,看表——
      “3 分 15 秒,老规矩。”
      顾屿笑,也拿另一只温度计夹腋下。
      两根红色水银柱缓缓爬升,像两条平行的显影进度条。
      3 分 15 秒到,两人同时取出——
      她 37.2℃,他 37.3℃,差 0.1℃。
      “还是你过热。”她笑。
      “0.1℃给裂缝做催化剂。”
      他们把温度计并排放在恒温槽旁,像给 38℃找两个证人。
      红灯下,水银柱反光,像两条被拉直的银河,一端连着过去,一端指向现在。
      暗房手记:「体温是私人的显影液,38℃之前,先让 37℃做预热。」

      上海—东京的航线,1.2 米的跑道
      08:30,沈杳打开手机,弹出航班提醒:“NH920 成田→上海,2019-02-05,已取消。”
      她把屏幕转向顾屿:“还留着?”
      “留着,当逆止阀。”
      他掏出钱包,取出另一半登机牌,拼成完整,裂缝对齐,像给银河合上拉链。
      “航线可以取消,裂缝不会。”
      沈杳把拼合的登机牌平放在扫描仪,按 1200dpi 扫描。“既然不会消失,就让它是跑道,不是伤疤。”
      扫描完成,她把电子文件发到自己邮箱,标题:“1.2 米跑道,供裂缝起飞。”
      顾屿把原件重新折成纸鹤,但这次没再写字,而是塞进 □□ 片仓——
      “让第 38 格空片,替我们飞。”
      片仓合上,发出“咔哒”,像给跑道关上闸门。
      暗房手记:「把裂缝折成跑道,0.5 格空白就是起飞距离。」
      ---
      噪点董事会
      09:00,暗房门被推开,梁阶意外现身——
      西装革履,与红灯格格不入。
      “顾总,不打扰吧?”
      顾屿侧身,让出通道,梁阶目光落在沈杳身上,微微颔首:“董事长?”
      沈杳笑,把银笔插回围裙口袋:“今天只谈噪点,不谈估值。”
      梁阶递上两份文件:
      A. 100 万刀投资换 15% 股权,已签字;
      B. 上海分店选址清单,共 5 处,等拍板。
      顾屿把文件推回:“噪点比例写了吗?”
      梁阶挑眉:“什么意思?”
      “15% 股权对应 15% 噪点——店面装修、宣传物料、官方账号,全部保留 15% 随机噪点,不磨皮,不降噪,不滤镜。”
      梁阶愣 3 秒,笑出声:“行,噪点就噪点,只要流量买单。”
      沈杳伸手:“成交,裂缝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三双手在红灯下相握,像把噪点写进公司章程。
      暗房手记:「让资本接受噪点,是独立制作最后的倔强,也是裂缝对银河的妥协。」
      ---
      8. 第 38 格,空白起飞
      09:30,梁阶离开,暗房只剩两人。
      顾屿打开 □□ 片仓,取出那张“1.2 米跑道”登机牌纸鹤,重新展开,平贴于扫描台。
      沈杳把 □□ 装上三脚架,对焦 1.2 米,光圈 f/2,快门 1/30s,后帘同步闪光——
      “咔嚓——”
      第 38 格空白,被光写上跑道、裂缝、登机牌邮戳、以及两只重叠的手。
      底片挂上钢丝,水滴坠落,像给起飞倒计时。
      沈杳伸手去接水珠,掌心被滴湿,她顺势把掌心贴在顾屿胸口——
      0.1℃的差值,被水滴抹平,心跳透过布料传来,1/30s 一次,节拍器般精准。
      “裂缝合拢了吗?”她问。
      “还差 0.5 格。”
      “那再拍一张?”
      “不,剩下的 0.5 格,用余生曝光。”
      暗房手记:「第 38 格是跑道尽头,也是银河起点,余生负责显影。」
      ---
      07:45 的闹钟,07:46 的吻
      10:00,红灯熄灭,日光灯亮起,暗房回到人间。
      顾屿设闹钟:07:45,一年后的 3 月 21 日,铁盒启封。
      沈杳把闹钟塞进 □□ 热靴,像给相机装一颗机械心脏。
      “明早 07:45,谁先到?”
      “后到的人负责吻醒先到的人。”
      “万一同时到?”
      “那就同时吻。”
      他们把闹钟时间往前调 1 分钟——07:44,留给提前量。
      倒计时 365 天 365 格,裂缝合上,银河开始流动。
      暗房手记:「把闹钟调成心跳,把一年折成 1 分钟,提前 60 秒相遇,就不会错过。」
      ---
      尾声:return-to-sender,签收
      10:15,高圆寺街头,樱花含苞,像未曝光的乳剂。
      沈杳把相机背好,顾屿把防潮箱锁上,两人并肩走出暗房。
      背后木门“咔哒”合上,像给裂缝打上片尾字幕。
      他们没回头,却同时伸手,在 1.2 米处十指相扣——
      0.5 格空白,终于被体温填满,第 37 格显影完成,第 38 格正在路上。
      街对面,早班电车驶过,轨道震动作心跳底噪,车窗反射出两个剪影,像被光写上的一行新字:“return-to-sender,已签收。”
      暗房手记:「裂缝合拢,不是回到过去,是把过去折成跑道,让银河在下一次日出,起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