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一张“藏”起来的试卷? ...

  •   周五的傍晚,夕阳透过窗棂,在家里的地板上拉出长长的光影。空气中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宁静中带着一丝周末来临前的慵懒。

      小安妈妈正在打扫房间,擦拭门框时,无意中发现门缝后面卡着一张纸。那张纸卡得很隐蔽,只露出一角,显得格外突兀。

      她小心地抽出来,摊开一看,竟然是一张数学单元测验卷。当目光落在卷首那个被红笔圈了两圈的分数——56分时,她的心猛地一沉。

      "才56分!"妈妈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怒意,手指不自觉地捏紧了试卷边缘,"这孩子最近到底在干什么?上次还信誓旦旦地说图形单元都学懂了!

      怒火让她几乎想立刻冲出去,把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小安揪进来质问。

      但她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从那个刺眼的分数下移,开始逐题查看。

      果然,卷子后半部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几乎全对,而选择题却扣了十几分,卷面上红叉一片。问题更突出地出现在试卷中间部分——图形操作与几何作图题。

      整整44分的失分中,仅这一版就被扣掉了十几分。妈妈皱紧了眉头,心头的火气渐渐被一种说不清的疑惑取代。

      她仔细看去,发现丢分点非常集中且奇特。并不是完全空白或者胡乱画的。第一道题要求画一个指定底边和高的三角形。

      小安画了,图形也符合要求,但老师在一旁用红笔批注:“ 使用刻度尺不规范,高线画虚线的部分未用尺子,扣2分。 ”

      第二题更奇怪,要求根据描述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小安补全的部分看起来…嗯…非常对称,甚至有一种笨拙的精准感,但老师批注:“ 未使用作图工具,徒手绘制,扣4分。 ”

      第三题是重灾区,要求测量一个复杂组合图形中的某个角度并标注。小安标注了一个极其精确的数字:57.9°。旁边又是一个红叉和批注:“ 测量步骤缺失,未在图中标注测量方法,直接写答案,扣6分。 ”

      妈妈依稀记得,小安前几天似乎提到过这个数字,还说什么“倒推出来的”。最后一道大题,是设计一个包含特定三角形结构的稳定框架。

      小安的设计图密密麻麻,线条纵横交错,旁边还用铅笔写满了小小的注释和计算过程,看起来花了极大心血。但得分栏却是一个大大的“-6”,批注更长:“ 设计原理阐述清晰,计算无误,但作图严重不符合工程制图标准!所有辅助线未使用规定线型,未标注数据,整体布局混乱。扣6分!请注意作图规范! ”

      妈妈看着这张“伤痕累累”的试卷,心情复杂极了。

      火气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这孩子显然不是不会,那些复杂的计算和应用题都能做对,证明知识点是掌握了的。

      但这丢分的方式……也太“冤枉”和“固执”了。她仿佛能看到女儿在考场上,埋头沉浸在自己的图形世界里,执着于她认为正确的“答案”和“方法”,而对那些“刻板”的作图规则不屑一顾,或者说是……完全没放在心上。

      妈妈轻轻叹了口气,把试卷重新折好,没有放回书里,而是拿着它走出了房间。客厅里,小安正盘腿坐在沙发上,看着游戏解说员正在解说植物大战僵尸的电视,正看得津津有味.

      她甚至没注意到妈妈走过来。

      “小安。”妈妈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忽视的严肃。

      小安吓了一跳,猛地回头,看到妈妈手中的试卷时,脸色“唰”地一下变白了,眼神瞬间慌乱起来,下意识地就想辩解:“妈!那个…我…”

      “能跟我解释一下吗?”妈妈坐到她身边,把试卷摊开在茶几上,手指点着那一个个红叉和批注,“我看得出来,这些题你不是不会。为什么?”

      小安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小声嘟囔:“…那些规矩…太麻烦了。”

      “麻烦?”“嗯…”小安似乎找到了一点勇气,抬起头,眼睛里有委屈,也有一种执拗的光,“我会做不就行了吗?我知道高怎么画,为什么一定要用虚线还用尺子比着画?我知道它对称,为什么一定要用工具?我明明算出了角度是57.9°,为什么还要假装去量一遍?还有那个设计!”

      她越说越激动,指着最后那道题,“我的想法是对的!它很稳固!为什么非要画得跟印刷品一样?重要的是里面的数学思想啊!”

      妈妈听着女儿连珠炮似的“控诉”,没有立刻打断。

      她忽然明白了,女儿不是粗心,也不是态度不端,而是陷入了一种“知识精英”式的傲慢和理想主义里,她沉迷于探索数学的“道”,却鄙视那些应用的“术”,认为规则和形式束缚了她的思维和创造力。
      “小安,”妈妈的声音放缓了些,“妈妈明白你的意思。你知道原理,这非常棒。但是,”她话锋一转,“你想过为什么老师要强调这些规则吗?”

      小安抿着嘴,不说话。

      "你看这个。"妈妈把电视声音调小,指着屏幕上游戏界面里整齐排列的方框和图形,"游戏设计师设计它的时候,肯定有最精彩、最天才的构思,就像你的设计一样。但是,如果他们只是把想法写在草稿纸上,画得乱七八糟,不用标准的制图规范,不按规则标注数据,其他程序员能看懂吗?这个游戏还能正常运行吗?"

      小安怔怔地看着屏幕上精美的游戏界面。

      妈妈又拿起试卷,指着那道角度题:“再说这个,你说你是算出来的。但在很多情况下,测量是验证计算、发现未知的唯一方法。老师要求你们写步骤,是想训练你们掌握这种严谨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追求一个正确答案。”

      “还有,”妈妈点点那道轴对称的题,“你觉得你徒手画得很对称,但在数学上,‘觉得’和‘精确’是两回事。工具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实现绝对的精确。就像李老师说的,图形是支撑世界的力量,而力量需要精确的控制,不能只靠感觉。”

      小安脸上的不服气渐渐消散了,她看着试卷上那些红笔批注,又看看电视里精确无比的工程结构,第一次意识到,那些她认为“麻烦”、“死板”的规则,背后连接的是一个需要协同、需要精确、需要将思想转化为现实的世界。

      “我……”小安小声说,“我以为只要结果对就可以了……”“过程和方法,有时候和结果一样重要。”妈妈摸摸她的头,“知识和智慧不仅在于知道‘是什么’,更在于知道‘怎么用’,并且能让别人明白你怎么用。规矩有时候不是束缚,是让更多人能听懂你的语言、实现你的想法的桥梁。”

      小安沉默了,她重新拿起那张76分的试卷,这一次,她的目光不再是躲避和委屈,而是认真地、一行一行地阅读那些批注。

      “我好像……明白了。”她轻声说。“这个周末,”妈妈提议道,“我们不去公园找三角形了。我们一起去做一件事好不好?”

      “什么事?”

      “我们把这张试卷上的所有图,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用尺子、量角器、铅笔,一丝不苟地重新画一遍。然后,再把前面的填空题错的地方也订正好。”

      小安把笔一扔,猛地站起来:“还要画?我明明都做对了思路!只是画得不太准而已!”
      她的声音带着委屈和抗拒,“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妈妈深吸一口气,捡起滚到地上的笔,语气平静却不容反驳:“坐下。不是画得‘不太准’,是规范问题。考试看的就是规范。”

      小安重重坐回椅子,抱起胳膊,扭过头去。

      那个周末,她的书桌上铺满了她最讨厌的作图工具。

      她极度不情愿地拿起尺子,动作僵硬地画着虚线,标着数据。

      妈妈坐在一旁陪她。“歪了。”妈妈指着一条本应平行的辅助线,“擦掉重画。”

      “凭什么!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小安终于爆发了,把橡皮摔在桌上,“你根本就是故意找茬!”

      妈妈没说话,只是拿起那根细长的小棒,“啪”地一声狠狠打在她旁边的椅背上。

      小安吓得整个人一颤,积压的怒火瞬间被恐惧取代,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她咬紧嘴唇,硬是没让眼泪掉下来。

      她吸了吸鼻子,默默拿起橡皮,用力擦掉那条“不完美”的线——这一次,妈妈是认真的。

      图形部分在压抑的沉默中终于订正完。

      开始改填空题时,气氛才稍有缓和。妈妈仔细一看,错的果然都是有些难度的题,简单的反而全对。

      “为什么简单的都会,难一点的就不行?”

      “因为太难了呀,我不会!”小安没好气地回道,语气里还带着刚才的怨气。

      妈妈听明白了,也压住了想批评她态度的冲动。这是去年、甚至前年的基础没打牢。

      讲到第一题:“王老师给同学们买水果,苹果有8个,梨的数量比苹果的5倍少4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梨?”

      妈妈刚在纸上画了两条轴,把苹果写上面、梨写下面,还没开始讲,小安突然不耐烦地打断:“哦——不就是8乘以5减4嘛!梨是36个,再加苹果8个,一共44个!这么简单干嘛还要画图?我早就知道了!”

      她说着就要直接写答案,显得十分焦躁。

      “站住,”妈妈按住她的手,“你的算式是对的,但你的方法错了。你靠的是记忆,不是理解。如果数字变一下,你还会吗?把图画完。”

      小安气鼓鼓地瞪着妈妈,但手还是被按着,只好不甘愿地看着妈妈一步步画完分析图。

      类似这样,只要妈妈把题目转化成清晰的图形,小安很快就能反应过来,尽管开始时总带着抵触情绪。

      最后,妈妈总结道:“这些题你不是不会,只是不肯动脑筋。数学题大多跟图形有关,只要在草稿纸上把关系画出来,一步一步,总能理清楚。”

      接下来的题,妈妈都先画出对应的图形框架,开个好头,再让这个“笨”女儿自己慢慢琢磨。

      当一张张整洁、规范、精确的图从她笔下完成时,小安忽然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不同于解出难题的兴奋,这是一种更踏实、更笃定的满足——仿佛自己画下的每一根线,都真能撑起某种重量。

      周一,小安主动把重新画好的图纸和那张56分的试卷一起交给了李老师。李老师看了之后,惊讶又欣慰地笑了。

      她在课后特意找到小安,对她说:"小安,你给了我一个惊喜。能从'会做'到'做好',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真正的'小小建筑师',不仅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还要有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严谨。恭喜你,你离真正的'图形魔法师'又近了一步。"

      放学路上,小安看着周围的世界——笔直的楼宇、规整的窗户、桥梁的拉索......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个世界井然有序的运行,背后正是由无数精确的图形和严格遵守的规则构建而成的。
      那张曾经被她藏起来的56分试卷,不再是一个需要遮掩的耻辱,而是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提醒,提醒她魔法与规则、创意与规范,从来不是敌人,而是让想象照进现实的双翼。

      她抬起头,夕阳正好,天空湛蓝,一个清晰的三角形屋顶轮廓映在天际线上,显得格外稳固和美丽。小安笑了,脚步轻快地向家里跑去,她心里藏着一个新的秘密:她不仅要探索图形王国的奥秘,还要学会用世界能听懂的语言,讲述这些奥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