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暗流汹涌 ...

  •   晨曦透过窗棂,将听雪堂内弥漫的药香切割成一道道浮光掠影的光柱。

      林微月靠在窗边的软榻上,面色依旧带着刻意维持的苍白,指尖无意识地捻着一卷摊开的《黄帝内经》,目光却并未落在字句上。

      昨夜永济巷的惊魂、暗道中的冰冷、以及周太医那若有所思的一瞥,如同走马灯般在她脑中反复回放。

      白芷悄无声息地端来一盏温热的参茶,眼底带着未褪尽的惶恐与担忧。林微月接过,指尖传来的暖意稍稍驱散了心底的寒意。她必须尽快理清头绪。永济巷的变故意味着什么?李丙的家眷是生是死?萧煜的后续安排是否顺利?而周太医……他那双看似浑浊却偶尔闪过精光的眼睛,始终是她心头一根刺。

      就在这时,外间传来轻微的响动,是周太医例行前来请脉。林微月迅速收敛心神,将眼底的锐利尽数掩去,换上一副疲惫羸弱的模样,由白芷搀扶着躺回床上。

      周太医缓步而入,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他指尖搭上林微月的腕脉,沉吟片刻,道:“小姐脉象虚浮,似比昨日更添几分惊悸之气,昨夜佛堂清修,看来并未安神啊。”

      林微月心中微凛,面上却适时地咳嗽了两声,气若游丝:“有劳太医挂心……许是夜深露重,佛堂阴寒,旧疾又有些反复……”她恰到好处地流露出几分委屈和后怕。

      周太医目光似无意地扫过她放在枕边的那卷医书,淡淡道:“小姐病中仍不忘研读医典,这份勤勉,倒是难得。”他话锋一转,状似随意地问道,“只是,老朽观小姐昨日所用金针锁穴之法,颇为精妙,似是失传已久的‘灵枢九针’路数?不知小姐师从哪位杏林高人?或是从哪本古籍中习得?”

      来了!林微月心脏猛地一缩,指尖微微用力掐住了被角。这老狐狸果然注意到了她的施针手法!她垂下眼睫,掩去眸中瞬间闪过的警惕,声音愈发虚弱:“太医谬赞了……不过是……不过是幼时体弱,家母忧心,曾请过一位游方郎中暂住府中调理。那郎中来去匆匆,只留下几页残卷和一套针法图示,说是家传秘术,可缓急症。小女久病,闲来无事便照着图谱胡乱比划,昨日情急之下……竟是班门弄斧了,让太医见笑。”她将一切推给早已无处可寻的“游方郎中”和“家传秘术”,合情合理,难以查证。

      周太医静静听着,脸上看不出信或不信,只是指尖在她腕脉上轻轻按压,仿佛在感受那脉搏跳动下隐藏的真实。半晌,他才收回手,道:“原来如此。小姐福泽深厚,能得高人遗留。只是此法凶险,小姐体质孱弱,日后还需慎用。老夫再开一剂宁神静心的方子,小姐务必按时服用。”

      “多谢太医。”林微月微微颔首,心中却不敢有丝毫放松。周太医没有继续追问,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打消了疑虑。这种不动声色的试探,往往更为致命。

      送走周太医,林微月靠在引枕上,后背沁出一层冷汗。与这老狐狸周旋,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午后,趁着太医轮换、室内暂时清静的空隙,林微月坐到萧煜榻边,假意为他擦拭脸颊,指尖却蘸了温水,极快地在床沿上写下几个字:“周疑针法,已搪塞。”

      萧煜眼睫微不可察地颤动了一下,搭在锦被外的手指,极其缓慢地曲起,敲击了一下床板——“知。”

      简单的交流,却让林微月心中一定。至少,他们之间这条脆弱的联络线,还在发挥作用。她继续写道:“永济巷后续?”

      这一次,萧煜的反应慢了些许,似乎是在凝聚力气。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手指才再次动了动,先是画了一个模糊的圈,然后又在圈外点了一下。

      林微月凝神思索。圈,有可能代表李丙家眷?圈外一点……是被人接应走了?还是……脱离了危险区域?她试探地写:“人安?”

      萧煜的手指轻轻叩击——“安。”

      悬了一夜的心,终于稍稍落回实处。人安全就好!虽然未能直接接触,但只要人还活着,就还有机会。那么,昨夜另一批杀手是谁派去的?是灭口,还是……争夺?

      她正要再问,外间却传来了脚步声。林微月立刻用衣袖抹去水痕,恢复成忧心忡忡守护病榻的模样。

      进来的是另一位姓王的太医,较为年轻,性子也略显浮躁。他诊脉后,对萧煜的伤势恢复速度表示惊讶:“萧大人底子果然雄厚,如此重创,恢复之势竟比预想快上许多!照此下去,旬月之内,或可下地行走。”

      林微月心中却无多少喜悦。恢复得快,意味着离宫之日越近,也意味着他们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查清更多真相,否则一旦萧煜离开林府,再想如此“便利”地互通消息就难了。

      傍晚时分,白芷再次捧着一个新换的紫砂花盆进来,说是吴大夫派人送来的,称之前那盆罗汉松根系受损,已重新栽种调理,并附上了一包新配的安神香料。

      林微月心中明了。她打发走白芷,仔细检查花盆。在疏松的土壤下层,她果然又摸到了一枚蜡丸。

      捏碎蜡丸,里面的字条比上次更简练,信息却更惊心动魄:

      “李丙妻女已由暗影卫密护,匿于安全处。昨夜永济巷,除我方与灭口者外,另有第三方势力介入,身份不明,意图不明,交手后遁走。灭口者尸身查验,有宫内禁卫暗记(待核实)。‘碧落’之事,太医院丙字库,或有线索,然守卫森严,非诏不得入。”

      信息量巨大!李丙家眷安全,是好消息。但“第三方势力”和“宫内禁卫暗记”这两个信息,却让整个事件蒙上了更厚重的迷雾。除了要灭口的背后黑手,竟然还有一股神秘力量在关注此事?而灭口者可能来自宫内?这简直令人不寒而栗!

      至于太医院丙字库……那里存放的多是陈年旧档和疑难杂症的记录,守卫森严正在意料之中。如何进去?成了摆在面前的最大难题。

      林微月将纸条烧毁,灰烬落入香炉。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对手的势力范围,似乎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甚至可能直指宫廷深处。而她和萧煜,如同暴风雨中飘摇的小舟,每一步都可能撞上暗礁。

      夜深人静,林微月毫无睡意。丙字库的线索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她。“碧落蛊”是解开刺杀谜团的关键之一,也可能与二十年前的旧案有关,绝不能放弃。

      硬闯肯定不行。那么,只能智取。有什么理由可以让她一个“病弱”的官家小姐,合情合理地进入太医院重地,甚至接触到丙字库的档案?

      她想起父亲林淮安。身为吏部尚书,偶尔会因官员铨选或案件复核的需要,调阅太医院存档的某些官员脉案或旧档,但这需要正当理由和层层审批。

      她又想到周太医。他是太医院院判之一,有权进入丙字库。如果能利用他的疑心……一个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计划,在她脑中逐渐成型。

      她需要一场“病”,一场太医院寻常方子治不好,甚至可能引得周太医兴趣,需要查阅古籍旧档才能确诊的“怪病”。同时,这场病还要能合情合理地与她已知的“碧落蛊”症状有某种微妙的相似或关联,从而引导周太医去查阅相关的记录。

      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一旦被周太医识破,后果不堪设想。但眼下,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她走到书案前,再次翻看外祖父的《经纬笔记》,仔细研究“碧落蛊”中毒后各个阶段的细微症状描述,以及笔记中提到的几种与之症状相似、却更为罕见的疑难杂症。她需要精心设计一套“病征”,既要引起周太医的足够重视,又不能过于明显指向“碧落蛊”。

      这是一个极其精细的活儿,需要对她所学的医药知识、对人心的把握,都有极高的要求。烛火摇曳,映照着她专注而坚定的侧脸。为了揭开迷雾,为了她和萧煜的生机,她必须冒这个险。

      计划初定,林微儿却并未立刻实施。她需要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也需要观察周太医接下来的动向。

      接下来的两日,风平浪静。周太医依旧每日诊脉,开方,言语间不再提及针法之事,但林微月能感觉到,那道审视的目光并未远离。萧煜的伤势恢复得很快,已能偶尔在搀扶下坐起片刻,甚至能用极低的声音说几个简单的词语。他们的交流依旧隐秘,但效率高了许多。

      林微月则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周太医面前流露出一些“不适”。比如,偶尔会按压手腕内侧,声称有些莫名的酸胀;或者会在傍晚时分,抱怨视线有些模糊,看烛火有重影。这些症状都非常轻微,且与她“体弱”的底子相符,不会立刻引起警觉,但像种子一样,悄然埋下。

      她同时在暗中准备着可能需要的药材和道具,一些能暂时引发类似症状却不会伤及根本的东西。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不能留下任何痕迹。

      这日傍晚,天空阴沉,乌云压顶,似乎一场暴雨即将来临。林微月站在窗边,看着庭院中被风吹得狂舞的树枝,心中也如同这天气一般,压抑而紧张。

      萧煜靠在榻上,目光落在她略显单薄的背影上,忽然用极低的声音开口,气息依旧微弱,却清晰可辨:“……慎之。”

      林微月转过身,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有关切,有担忧,更有一种无需言说的理解与支持。他知道她要做什么,他没有阻止,只是提醒她小心。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驱散了些许寒意。林微月微微颔首,轻声道:“……我有分寸。”

      风雨欲来,他们便是彼此唯一的依靠。而太医院丙字库的那扇门,即将成为下一个战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