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倒计时开始 ...
-
“72小时。”
这三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个人的意识里。图书馆的角落仿佛变成了战前指挥所,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夜莺”传来的信息如同一剂强心针,但也带来了更具体的不安。身份暴露在即,他们必须在这短短三天内,做出决定性的行动。
“这张图,”陈静将手机上的草图放大,指尖点向那个被标记的坐标,“我查过了旧的城市管网档案,这个坐标对应的地面位置,在基地围墙外大约一百五十米处,是一个已经废弃多年的市政检修井的入口,理论上不属于‘创世科环’的管辖范围,但极其接近他们的边界。”
“废弃的检修井……通往哪里?”林晓阳追问,眼神锐利。
“根据这张局部图显示,它连接着一段老旧的排水涵洞系统。图纸到这里就断了,但‘夜莺’标记的路径方向,明显指向基地内部。”陈静深吸一口气,“这意味着,这可能是一条被遗忘的,能够绕过地面警戒,接近甚至潜入基地地下的通道。”
潜入基地地下!
这个词让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这远比之前的所有行动都更加危险,简直是刀尖上跳舞。
“风险太高了。”李可欣声音发颤,“下面什么情况都不知道,万一有监控,万一有守卫,万一……万一塌方呢?”
“但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赵星宇此刻反而异常冷静,之前的焦躁似乎在巨大的压力下转化成了决绝,“在地上,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等死。地下,虽然危险,但‘夜莺’给了我们方向。他说需要‘钥匙’,也许下面就有能证明一切的‘钥匙’。”
林晓阳没有说话,他的大脑在飞速计算。时间、风险、收益、伙伴们的安全……每一个因素都重若千钧。他看向陈静:“能根据现有信息,推断出这个涵洞可能通往基地内部的哪个区域吗?或者说,‘钥匙’可能是什么?”
陈静摇了摇头,神色凝重:“信息太少。图纸是残缺的。‘钥匙’可能是指具体的物证,也可能是指某个关键的数据接口,甚至是……亲眼所见的景象。但结合林凡博士和‘夜莺’的警告,核心实验区在地下,这条通道的价值毋庸置疑。”
沉默再次降临。抉择的时刻,无比残酷地摆在面前。
“去。”
最终,是林晓阳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们必须去。但不是盲目地去送死。我们需要一个计划,一个周全到极致的计划。”
接下来的十几个小时,是他们短暂人生中最漫长、最耗尽心力的时刻。放学后,他们聚集在林晓阳家(借口小组学习),反锁了房门,拉上窗帘,开始了最终的策划。
计划名称: “钥匙”行动。
核心目标:通过废弃检修井进入地下涵洞,沿“夜莺”指示路径尽可能接近基地地下区域,寻找并获取能证明“启明计划”环境危害及隐瞒行为的决定性证据(“钥匙”)。
行动时间:身份锁定倒计时的最后时刻——第72小时前的夜晚。选择这个时间,是预估对方可能在锁定后才会采取实质性行动,给他们留下最后的时间窗口,同时也利用夜色掩护。
参与人员:全员。理由:任务艰巨,需要分工协作,缺一不可。同时,谁也无法独自承担留在外面的焦虑和可能发生的、针对落单者的风险。
详细分工与准备:
1. 勘探组(林晓阳、赵星宇):
·职责:负责先行下井,探明路径安全性,清除障碍,铺设安全引导绳。
·装备:强光头灯(多备电池)、登山绳、撬棍、多功能工具、防滑手套、简易防毒面具(活性炭)、对讲机(短距离、特定频段)。
·要求:赵星宇凭借力量和敏捷负责主要体力劳动和应急;林晓阳负责决策、记录路径和观察环境细节。
2. 技术支持与指挥组(陈静):
·职责:在地面检修井口建立临时指挥点。负责监控环境(监听警方或安保频段——利用改装收音机)、与勘探组保持通讯、记录传输回的数据和信息,并在紧急情况下启动最终预案(即触发云端证据的定时发送)。
·装备:笔记本电脑(连接多个备用电源)、改装收音机、备用对讲机、数据线、加密手机(连接云端和远方的保险联系人)。
·要求:保持绝对冷静,是团队的大脑和最后的保险丝。
3. 支援与证据处理组(李可欣):
·职责:协助陈静进行地面警戒,同时负责对勘探组传回的图像、数据、实物样本进行初步整理、备份和隐藏。
·装备:便携式显微镜(观察水样等)、样本袋、标签、备用存储设备、望远镜(观察周边动静)。
·要求:细心、沉着,确保获得的证据不被遗漏或损坏。
行动流程:
1. 集结与前期准备:傍晚时分,分批前往目标区域外围预定的隐蔽点汇合。最后一次检查装备,调试通讯设备。
2. 接近与入口开启:夜色深沉后,由赵星宇和林晓阳设法悄无声息地打开废弃检修井的沉重井盖(预计生锈,需使用撬棍和润滑油)。
3. 初步勘探:勘探组下井,确认涵洞内空气状况、结构稳定性,并铺设引导绳。每前进一段距离,向地面报告情况。
4. 深入与搜寻:沿“夜莺”图纸指示方向缓慢推进,重点搜寻:异常设备、管线、排放痕迹、电子数据接口、任何带有“启明”标识或异常数据的物品。
5. 证据获取:一旦发现疑似“钥匙”,优先进行拍照、录像、数据拷贝。如有小型关键实物样本,在确保安全前提下获取。
6. 撤离:无论是否找到“钥匙”,必须在预定时间内开始撤离。保持警惕,原路返回。
7. 解散与证据处理:安全返回地面后,迅速清理痕迹,分散撤离至最终安全点。第一时间将获取的证据进行多重备份和转移。
应急预案:
·遭遇守卫或监控:立即静默,寻找掩体,非万不得已不冲突,优先撤离。
·通讯中断:以预先约定的时间节点为准,超时未联系,地面指挥陈静有权判断情况并启动最终预案(公布已有证据并报警)。
·人员受伤或被困:立即中止任务,全力营救或自救,同时地面启动求助程序。
·行动暴露:立即按预定路线分散撤离,销毁随身敏感信息,前往安全屋。
计划细致到了每一步,考虑了他们能想到的各种可能性。但每个人都清楚,地下世界充满了未知,再完美的计划也赶不上变化。
“这是我们能做的全部了。”陈静合上写满步骤的笔记本,看向伙伴们。
“干吧!”赵星宇重重吐出一口气,眼神灼灼。
李可欣用力点头,虽然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里多了一丝决然。
林晓阳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而坚定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热流。有恐惧,有责任,更有一种并肩而战的豪情。
“记住,”他沉声说,“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获取证据,不是冒险。任何时候,安全第一。如果事不可为,立刻放弃,我们不丢人。”
“明白!”
“行动代号——‘钥匙’。”林晓阳伸出手。
赵星宇、陈静、李可欣依次将手叠了上去。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微温的汗意传递着彼此的力量与承诺。
“为了清河。”
“为了真相。”
倒计时,还剩不到六十小时。风暴来临前的最后宁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少年们知道,他们即将踏入的,不仅是幽深黑暗的地下涵洞,更是一场赌上一切的未来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