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江南水韵 ...

  •   第二日清晨,想通了心事的霍启,自苏州幻境以来难得睡了一个安稳觉。

      此刻,他站在沈昭房门外,来回踱步。

      不过几步路的距离,他已是第三次下意识地掏出手机,屏幕上的《苏城游玩攻略》字字清晰,却没一个字能给他敲门的勇气。

      房内,沈昭静坐桌前,窗外是苏城柔和的晨光。她指尖无意识地轻叩桌面,频率与门外那扰人的脚步声奇妙地重合。

      “哒、哒、哒……”

      最终,那敲击声戛然而止。她站起身,走向门口,带有地方特色的木门发出“吱呀”一声轻响,截断了门外少年所有的犹豫与焦灼。

      沈昭没有言语,只是扶着门框,静立原地,看着三步开外的霍启。

      他在门开的瞬间愣住,随即,一抹可疑的红晕迅速从脖颈蔓延至耳根。他几乎同手同脚,慢吞吞地挪到她面前。

      “沈、沈昭,”霍启抢先开口,握着手机的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他在心里默念了无数遍的腹稿脱口而出,又快又急,生怕慢了一秒就会被拒绝:

      “苏城的事……应该都结束了吧?我们……也不急着回京市,不如……顺便逛逛?”

      话音刚落,他便懊悔地想咬掉舌头,这借口找得实在拙劣,简直是欲盖弥彰。

      沈昭看着他连耳根都红透的窘迫模样,那双总是盛着世间万物的眼眸里,第一次倒印出一个普通的人间少年的模样。

      她罕见地没有立刻拒绝或转身离开,而是真的思考了片刻,随后,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只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却让霍启心里瞬间炸开了一簇簇烟花。他几乎是雀跃地凑近一步,将手机屏幕亮给她看,语气里是掩不住的兴奋:

      “那……那我们等会儿先去听评弹?我知道一家老字号!然后……然后下午可以去坐船,听说……”

      他兴致勃勃的计划还未说完,便被沈昭打断。

      她看着他全然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嘴角轻微地勾了一下,给出了一个足以让他心满意足的回答:

      “随你。”

      两人并肩,沉默地行走在苏城清晨的青石板路上,朝着那家老字号茶馆走去。脚步声在湿润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们出门时撞见了吴阿婆,对方带着了然的笑容对霍启挤眉弄眼,他当时心下一慌,急忙去瞥沈昭的神色,见她目光淡然,似是未察,才暗自松了口气。

      此刻,与她并肩而行,对方身上那股冷冽气息,随风萦绕过来,他的脸颊又不受控制地开始发烫,一股隐秘的甜蜜,悄然从心底滋生。

      茶馆不远,很快就到了。

      许是避开了旅游旺季,馆内清静,零散坐着的多是本地老茶客。

      整个茶馆是地道的苏式园林风格,木质结构,雕梁画栋,角落青瓷瓶里斜插一支枯莲蓬,墙上挂着意境悠远的水墨字画。

      最引人注目的是厅中那个半米高的台子,以一道低矮的木栏与观众席隔开。

      台下,简单的木桌木凳,桌上清茶一壶,杯盏两只,格局紧凑,整体氛围有种说不出的意趣和雅致。

      两人寻了个僻静角落坐下。霍启看向对面的沈昭,立刻回忆起在京市时她那句“过于甜了”的评价,于是只点了一壶清雅的茉莉花茶,还有几样名声在外的苏式糕点。

      未几,茶香袅袅而至。许是浸润了此地从容不迫的生活气息,服务员也带着一份闲适的热情,一边倒茶,一边笑着介绍:

      “两位客人,尝尝我们这儿地道的条头糕和定胜糕,甜度适中,咱们这家传的老手艺,少说也有几百年光景了……”

      服务员的尾音刚落,台上的演员便恰时登场,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霍启的目光,不由地被引向了那方小小的舞台。

      一男一女两位先生,男子抱着三弦着长衫,女子挽着琵琶穿旗袍,向台下观众微微欠身致意后,悠然落座。

      随着婉约的琵琶声响起,带着江南特色调子的女声从台上传来,吴侬软语,悠扬婉转,让人一听就忍不住酥了身子软了骨头。

      今天不唱《白蛇》、《杜十娘》那些悲欢离合的传奇话本,只一曲描绘江南风物的小调《声声慢》: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在这缠绵悱恻的靡靡之音中,满座宾客皆沉醉于台上的浅吟低唱。

      霍启趁着所有人的目光都未发现的时候,他轻轻的、缓慢的侧过头,目光柔软地望着身边的沈昭。

      沈昭正望着台上,也望着台下这沉浸其中的人间百态。

      茶香与糕点的甜香交织弥漫在这方寸天地间,一种温润的暖意漫上心头,让她唇角不自觉地弯起了一个极浅的弧度。

      就在这时——

      一道让人无法忽视的目光撞入她的感知,那目光炽热到甚至有些灼人。

      几乎是下意识的,她循着那感觉转过了头。

      于是,她撞进了一双亮得惊人的眼睛里。

      少年的眼眸清澈见底,里面没有万年风霜,没有天道规则,没有苍生重负。

      此刻,那里面清晰而完整地,只倒映着她一个人的身影。

      台上,琵琶琮琤,喝彩声声。

      台下,所有人望着台上。

      而在此刻这片由声浪与目光构筑的孤岛之上,唯有他们二人,穿越了所有喧嚣,目光交汇,无声地对望着。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晚了,许是昨天就已经下过雨的原因,今天的晚霞绚烂如织锦,为苏城的白墙黛瓦染上一层暖光。

      评弹结束,观众散了以后,沈昭与霍启先后走出茶馆大门。

      霍启心中那因“偷看”被抓包而产生的慌乱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几乎要满溢出来的雀跃,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忽然,走在前方的沈昭停住了。

      霍启疑惑着抬起头,他的第一反应是看向她的脸,沈昭那张惯常清冷的脸上,此刻带着复杂和悲悯,她的目光,正落在茶馆门外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霍启顺着她的视线望去。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身着洗得发白的外套,挎着竹篮,正对散场的客人无声地推销。

      她用手比划着,将篮子递到人们眼前,遭遇拒绝便温和地点点头,笑容里没有半分怨怼,只有一种沉静的坚持。

      未等沈昭说出那句“你去帮她”,霍启已如离弦之箭,大步越过她,径直朝那位老人走去。他的动作快而果断,仿佛早已洞悉她心中未说出口的念头。

      老奶奶是哑的。见霍启过来,她指了指篮中仅剩的两串茉莉花手串,伸出五根手指。

      洁白的茉莉串成的环,散发着清幽的香气,躺在略显空荡的篮底。霍启立刻明白了她的执拗,她想为这最后的承载着心血的花串,找到一个归宿。

      他指了指那两串花,用力点头,随即掏出手机,扫了二十元。

      老人慌忙摆手,他却已快速将花串拿起,珍重地揣进兜里,然后对着老人,用两只手指撑起自己的嘴角,露出一个无比灿烂笑容,用力地朝她挥手,示意她快回家。

      老人千恩万谢地佝偻着背离开了,身影渐渐融入巷口的暮色。

      霍启的手放在兜里,抚摸着茉莉花那柔软的花瓣,他心里不禁想起之前在网上刷到的视频,茉莉花的花语是什么来着,此情此景,他居然只记得前一句了:

      “送君茉莉……”

      霍启摇摇头,决定想不起来就算了,他小跑着回到沈昭面前,眼睛里还闪着做完好事后亮晶晶的光。

      沈昭看着他,看着这个浑身散发着茉莉清香的少年向她跑来,她脸上不自觉流露出的柔软,那是陈年的冰山正在被人间烟火融化的前兆。

      她垂下眼睫,掩去眸中汹涌的波澜,对着他,也对着那份她一直以来对人间万物的善意,轻声说道,语气里带着一种肯定:

      “做得很好。”

      霍启与沈昭总算赶上了最后一班乌篷船。

      那船静静地泊在河岸,通体乌黑,带着岁月浸润的光泽,两头通透,中间是供人赏景的船舱。

      船夫撑着长竿坐在船头,见他们走来,立刻露出爽朗的笑容,忙不迭地招呼,一把拉住霍启的胳膊:

      “小伙子,坐我家的船吧!别往前头去啦,前头的船工都收工回家咯!”

      他朝前方努努嘴,“我这儿价格实惠,带你们绕苏城一小圈,再原路送回,包你们物超所值!”

      霍启探头望去,前面停靠的船只果然空空荡荡,不见船夫踪影,便信了这话,点头应下。

      船夫利落地解开拴船的锁链,示意二人上船。

      霍启率先抬脚踏上船板,船只因这突如其来的重量在水中轻轻一歪,猛地晃动起来。

      他从来没坐过这种小巧的手橹船,一时重心不稳,身子跟着船身左右摇晃,差点摔倒。幸好船夫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他的胳膊,帮他稳住了身形。

      “小心小心!”

      船夫哈哈一笑,带着善意的调侃,“小伙子,听口音是北方人吧?头一回坐我们这手橹船?这和那种电动船可不一样,上下船,脚下都得注意点!”

      霍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站稳后,下意识地回头,朝岸上的沈昭伸出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