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
-
25/10/7
昨天看完了一部影片。
说实话,我觉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虽然不妨碍它是一部好作品。
看的时候,有很多弹幕在进行剧透,叽里呱啦说着“这里本该是什么样”,以至于我对原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我不讨厌剧透,而且很喜欢。我甚至会在入坑前先搜索故事的结局,得知是be也依旧会流着泪看完。
但我不会剧透,因为总有人不喜欢。
想着想着,忽然想到我一直很羡慕会画画的朋友,因为她画得很好看,并且完全踩在我的审美点上。每次我夸她的时候,又忍不住审判自己:为什么我就不会画画呢?明明小时候去学了,怎么就没有坚持下来呢?
现在的我好像只会写小说。
也不能说“会写”,应该说只会“写点什么”。
无论是琐碎的日常,还是灵光一闪的脑洞,我总觉得自己该写点什么,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否则,还没等百年变成黄土一掊,就连几年过去,再遇到类似的情景,我也会恍惚着度过,直到偶然间想起,再感叹一句“啊,原来如此”。
我不喜欢这样。
喜欢的作品,我会在差不多忘记剧情后再看一遍,为了重新感受当时的感动或喜悦;踩过的坑,我会尽量避开,为了不再体会当时糟糕的感受……
我不太爱和朋友聊“最近看了什么”,却总有地方存放情绪。因为备忘录和码字软件从来都是安静的,它们聆听着我敲击键盘发出的所有声音。
漫画和电影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有视觉冲击力,能让人产生即时的反馈。
可有些东西只适合依靠文字来表达。
就像这部电影,最后最令我觉得遗憾的那个地方,似乎只能靠读原著来弥补。在翻开扉页之前,我仍有遗憾,心中充满着不解。
一千个人去看美术展,对着某一相同的作品驻足,却会产生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固然多样,然而总有细节会被画面所遗漏。镜头语言之下,流淌着无数条名为“文字”的暗河。
我能做的,不过是伸手去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