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父母的归来 ...
-
林深心中的天平还在未知的兴奋与现实的考量间剧烈摇摆时,一个意外的消息让家里的气氛陡然变得复杂起来——在沿海城市工作的父母,要提前回来了。
原本,作为高级工程师的父亲和任职公司财务的母亲,计划是等他工作稳定些再回来庆祝,但奶奶无意间透露了孙子正为“不务正业”的选择而犹豫的消息,这让一贯重视规划和稳定的他们坐不住了。
父母到家的那天,成都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门打开,风尘仆仆的父母带着室外的湿气和一种不容置疑的关切涌了进来。父亲林建国身形挺拔,眉宇间带着技术工作者特有的严谨和固执,母亲赵亚茹则显得更焦急一些,目光第一时间就落在儿子身上,上下打量,仿佛要找出他哪里“走了歪路”。
晚饭的餐桌,失去了往日的轻松。奶奶做的辣子鸡和水煮鱼香气扑鼻,但气氛却有些凝滞。
“深深,”林建国放下筷子,声音沉稳却带着压力,“你奶奶说,有模特公司找你?怎么回事?”
该来的总会来。林深深吸一口气,尽量平静地将“星途”和“风尚”的情况,以及自己的试镜经历简单说了一遍,没有过分渲染,也没有刻意回避。
话音刚落,赵亚茹就忍不住了:“模特?那是什么正经行当?吃青春饭,靠脸吃饭,环境又复杂!你辛辛苦苦念到大学毕业,还是名牌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去干这个?说出去不怕人笑话吗?”
“妈,不是您想的那样……”林深试图解释。
“我想的哪样?”赵亚茹语气激动,“我跟你爸在外面拼死拼活,不就是想让你有个好前程,稳稳当当的?程序员怎么了?收入高,越老越吃香!你看看你张叔叔家的儿子,进了华为,现在多好!”
林建国相对克制,但态度同样明确:“深深,你年轻,有好奇心,我们理解。但人生关键的选择,不能儿戏。模特这个行业,不确定性太高,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看着你用自己宝贵的学历和青春去赌一个虚无缥缈的可能。我们已经托人问了成都几家不错的软件公司,你这几天准备一下简历,去面试。”
话语像沉重的雨点,砸在林深心上。父母的爱是真实的,但这份爱包裹着的期望和规划,也构成了实实在在的枷锁。他们为他描绘了一条清晰、平坦、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道路,而现在,他想偏离这条轨道,去看一看路边的荆棘或者可能存在的奇花异草,这在他们看来,无疑是危险且不负责任的。
“爸,妈,”林深抬起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我已经十九岁了,我能不能……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哪怕这个选择最后被证明是错的,我也认。”
“认?”林建国眉头紧锁,“你拿什么认?浪费掉的时间?错过的最佳就业期?深深,社会不是学校,试错的成本很高!”
“可是如果我现在不去试,我可能一辈子都会想,如果当初我选了另一条路会怎样?”林深的声音里带上了几分倔强,“我不想将来后悔。”
“后悔也比撞得头破血流强!”赵亚茹又急又气,“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奶奶在一旁看着,想打个圆场:“哎呀,先吃饭,先吃饭,事情慢慢商量……”
但这顿饭注定无法平静。父母的归来,将林深内心的挣扎彻底外部化、公开化了。他不再仅仅是和自己辩论,而是要面对来自最亲近之人的、以爱为名的强烈反对。
回到房间,林深听着窗外未停的雨声,感觉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父母的反对比他预想的更坚决、更情绪化。他理解他们的担忧,但那种被全然否定个人意愿的感觉,让他倍感窒息。
书桌上,“星途”杨莉的名片和“风尚”阿Ken的微信界面,像两个沉默的选项。一边是父母规划的、安稳却让他意兴阑珊的未来;一边是充满未知、挑战甚至非议,却隐隐吸引着他的可能性。
选择的天平,因为父母的重量,似乎猛地向“安稳”一侧倾斜下去。难道真的要就此放弃,按照父母的期望,成为一名程序员,在成都安家立业,过上看得到头的生活?
他不甘心。
可面对父母的焦虑和期盼,那句“我决定了,我要去北京做模特”,又如何能说得出口?
雨声渐密,敲打着窗棂,也敲打着他纷乱的心。就在这压抑的寂静中,他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是一条来自顾湘的微信消息:
“林深,睡了吗?明天下午有空吗?上次你说的事,如果有时间,可以聊聊。”
这条信息,像一道微弱的光,穿透了此刻沉重的雨幕。林深握紧了手机,仿佛抓住了一根稻草。也许,这位总是能带来不同视角的老师,能在他这个两难的困境里,照进一丝理性的光亮。他迅速回复:“有空,顾老师。明天下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