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庙堂 ...

  •   寅时的御景阁中,朝阳未至,仍被笼罩在浓稠的黑暗中。

      御景阁位于皇城东侧的堆秀山顶,此处视野绝佳,园中之景尽收眼底。

      当今皇帝酷爱兴建亭台园林,御景阁自然而然成为他钟爱的去处。

      皇帝负手立于窗前,俯瞰御花园的秋景;须臾,他复平视远眺,仿若在等待今日的第一缕阳光。

      此刻的他看上去很是不同——与面对卫皇后时的愤怒失态和在李全忠面前展现的威压与不耐不同,他更像是一位理智的当权者,在等待早朝的到来。

      御花园中,前来收拾早膳用具的宫女步履匆匆。自丑时起,太监和宫女们便起身开始准备早朝的诸多事宜,如今已到达关键的收尾和指引阶段,更是马虎不得。

      朝臣们业已候在宫门之外了。

      皇帝思忖片刻,转身欲离开御景阁。走出阁门时还恰好与赶来的宫女们猝然相遇,她们低垂着头,直到为首宫女的视野中出现帝王鞋履,方才惊惶驻足,下跪行礼。由于她的停步甚是突然,紧随其后的宫女们微微推搡,迟了几分才下跪,导致她们伏在地上时拥挤不堪,颇为局促。

      皇帝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她们的失礼,径直掠过她们离去。

      宫门外,值门太监笔直地贴在宫门上,面无表情地注视着今日上朝的官员。他们已按官秩排好队列,强迫自己端正站姿,好试图驱散些早起的困意,以免在朝堂上因失态而受到弹劾。

      而站在队伍最前端的鸿胪寺卿却稍显焦灼,他在等待今日的一位重要官员——山东知府与其治下的郯城知县。

      二人星夜兼程,自是为了今日的早朝,讨论山东近些日子的救灾事宜。

      幸而,在鸿胪寺卿的焦躁加重之前,二人可算是准卯抵达。

      郯城知县黄可的脸上风尘未褪,但难掩其忧虑沉痛之色;相比之下,山东知府则面色如常,还间有几丝隐秘的欢喜。

      鸿胪寺卿纠礼核级,值门太监亦核验身份之后,便由队伍左侧的引赞太监指引,正式入宫前往紫宸殿。

      皇帝早已在主位上端坐了片刻,拈着杯盖轻轻刮去茶汤上的浮沫,殿中很是寂静空旷,唯有皇帝一人,只偶尔回荡一声杯盖撞击杯壁的清脆响声。

      紫宸殿这厢,侍座太监早已恭立其后,然御座上却空无一人。其他的宫女太监也各司其职,低眉垂眼地贴在墙边或柱前,一切皆已准备停当。

      皇帝最为倚重的贴身太监李秉忠全然不顾空空如也的御座,直接宣旨传殿外的官员入内。

      伴随着密集的钟鼓之声,诸位官员低首躬身,缓步入内,执笏于前,静待朝会开始。

      自从多年前楚相触柱而亡于紫宸殿之后,皇帝就鲜少出现在紫宸殿的朝会之上,似有嫌其晦气之感,早朝多由皇帝身边的太监主持,官员上奏讨论,后由记注太监汇编记录后上呈皇帝。朝堂上的官员大多已习惯于这种模式,早已见怪不怪,而仓促前来的地方官吏则对此浑然不知。

      “肃朝——”

      朝会宣告正式开始,山东的两位官员还在纳罕为何没有行礼高呼“万岁”之时,站在最前端的、官拜户部尚书的卫珩躬身行礼之后,转身面向众官开口:

      “山东天灾频发,民生多艰,灾祸盈载;今日朝会专议赈灾事宜。山东知府,烦请先奏明灾情实况。”

      卫珩乃今皇后胞弟,处事圆滑,进退有度,很难挑出错处。他因卫皇后之故加官进爵,如日中天,在朝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立在御阶上的李秉忠的眼神落在正在发言的卫珩身上,毫不掩饰眼底的憎恶。

      山东知府领命后持笏躬身出列,缓步行至殿中,方敢抬首回话,他的目光在触及空荡的御座之时,面上是压制不住的惊骇。

      卫珩见他迟迟未开口,料到他是首次上朝被御阶上司空见惯的情景给惊呆了,于是用锐利的眼神扫过去。

      隔壁偏殿中的皇帝听到那极为扎耳的片刻停顿,手上饮茶的动作并无异样,想来也是早已对此司空见惯。

      山东知府的失态没有持续多久,便在卫珩鞭策的眼神中收敛神色,语速平缓地上奏说:

      “回大人,山东治下共有八县受灾,其中郯城尤为严重,受灾百姓初步估计逾百万,万余人殒命;粮仓田地毁灭殆尽,颗粒无收,生民饥饿,士绅豪强不愿解囊相助,县府左支右绌,难以为继;房舍倒坏,昼则啼饥号寒,夜则野居露处,灾民逃散于四方,若任其恶化下去,恐酿成民变啊!”

      山东知府上奏时面上尽是“哀民生多艰”的忧虑之色,话音刚落,就立刻垂首上拜,退回原位。

      卫珩在其礼毕抬头时与其眼神相接,一触即离。

      在山东知府垂首归位之后,卫珩复意味深长地睨了他一眼,无意识地流露出鄙夷之色。

      尽管如此,卫珩还是接着山东知府的上奏说道:

      “山东之祸患,朝廷早已有所耳闻。陛下自登基以来,素来勤勉治世,以民生为本。此番山东灾祸连累,民生凋敝。臣以为应据山东所奏之事,逐一解决。缺粮之事,皆由山东当地常平仓、社仓和义仓受损严重,短时间内难以重建,应由户部主导,核定调粮方案,由临近州县和朝廷协调补偿之事。兵部则应协助转运事宜,兼以安地方之序,化解民变。此外,还应由都察院派遣官员时刻监督粮食发放、防止盘剥克扣。山东受灾一事事关重大,臣以为朝廷上下宜通力协作,倾全力化解灾厄。”

      卫珩一席话说出,众大臣俱解其意:卫尚书希望举朝廷各部之力,前往山东大力赈灾,处处透露出对皇帝爱民之情的遵从与践行。

      众大臣听后皆沉默不语,像是对卫珩的提议无甚异议。站在官吏队尾的郯城知县黄可在听完这一席话之后,显然是松了一口气,似是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给放下了。

      然他还没放下心来多久,又有一人开口,竟是与他仅隔一个身位的礼部尚书。

      他抬眼平视卫珩,语气淡淡道:

      “卫大人所言甚是,然举朝廷之力,赈济山东,所耗银钱不菲。先帝在时,数次北征。轮输转运,国力受损,国库空虚。陛下自登基以来,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国库方才有所盈余。卫大人此番虽是以民生为虑,自是无可厚非,臣以为赈灾一事,可用他法,减免受灾地区一年三成的赋税即可,劳役摊派亦可适度减少,给予百姓自行恢复之机。”

      卫珩早已料到有人会出面反驳自己,却未曾想到礼部尚书说话竟如此夹枪带棒,对自己的提议几乎是全盘否定,在礼部尚书说话的同时,卫珩不自觉地咬紧后槽牙,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颔首,作出一副听取意见之态。

      礼部尚书的话则获得了同派官员的一致赞同之声,他们七嘴八舌地算计赈灾所耗之巨,尽陈朝廷的难处。

      胜利的天平似乎往礼部尚书一侧逐渐倾倒。

      队尾的黄可方才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他听着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争论不休,一番肺腑之言被憋在心中,难以发出。但此时眼见山东灾异之事被重重拿起之后似有轻轻放下之意。

      本不该也不配插话的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一直知晓自己今日随上官前来上朝已是一生的荣耀。他这样的官僚系统中的底层县官,一辈子都很难有得见天子的机会。所谓的上奏灾情,也不过是上官的托词与陪衬。可他这些日子在郯城的所见所闻,让他难以再压制住内心的焦灼与苦痛。

      黄可再也按捺不住,疾步走出队伍,扬声说道:

      “诸位大人,请听下官一言。”

      本来嘈杂的朝会瞬间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一致地望向殿门口的方向。

      只见一位身着浅青色官服的男子立在殿门中央,初生的日光洒到他的身上,拉出了斜长的影子。

      见无人呵斥于他,他焦急地说道:

      “下官乃郯城新任知县黄可。近年来,沂河和沭河屡发大水,洪水涌入田中,臣不得不乘船穿过被淹没的田地前往县城上任。今夏,雨水过量以致两河再次泛滥,毁坏了作物;臣复建义仓未果,县府欲要士绅出借粮食,赈济贫民,事后必将归还本利,未见理睬。如今民生交困,还有山区来的盗匪伺机而动,肆无忌惮地劫掠屠杀百姓。知府所奏,实不及十中之一,见者皆意谓从此无郯民矣!下官恳求诸位大人,救救郯城百姓!”

      黄可之言回荡在大殿中,方才还在争论不休的众人脸上都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几分诧异之色,山东知府却拉下脸来,稍显不悦。

      皇帝在听完黄可的一席话之后,也怔愣片刻。之后用极其轻微的声音自言自语道:

      “黄可——可——”

      卫珩在被礼部尚书反驳之后,也确实期待有人能够站出来为他说话。

      然而黄可的话看似遂了卫珩之意,只是导向了不同的方向:卫珩想要朝廷将注意力全然放在山东救灾之上,好为自己所谋划之事提供遮掩,并非真的希望兵和钱流入山东民间;黄可却是真正的为民生考量,将解救百姓于水火视为自身要务。

      三种立场泾渭分明,大殿上意料之中地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黄可本想再直言力争几句,却被山东知府威胁责备的眼神逼得不再言语。

      卫珩见状,更是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和礼部尚书的争论辩驳之中。

      朝会的时间很快过去,终归还是卫珩一派略占上风。

      但此事最终还是要由皇帝决定,因而今日朝会便到此为止。

      伴随着一声“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宣读,众官员垂首站立,无人出列上奏。

      “退朝——”

      今日的朝会到此为止。

      下朝时钟鼓之声相比之下更为柔和悠长,仿佛官员们心情的写照:

      “当——当——当——”

      ——

      “当啷——”

      黑暗中发出一声清脆的铁具掉落在地上的声音。

      在意识到慕钰可能有危险之后,慕云瑠全身绷直,手持锄头站立在隔壁的柴房中,在惊惧到几乎停滞的氛围中侧耳听到了那声清晰的,推开正堂房门的吱嘎声。

      她在担心的驱使下再也忍不住了,大脑一片空白,身体却不受控制地推开柴房的门冲了出去。

      那厢的几人方推开门摸黑进入房中,便目标明确地向床榻上摸去。本想着马上就能温香软玉在怀,却突闻黑暗中传出另外一道推门的轻响,紧随其后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以蔡四为首的几人对蔡衙役所说的话一直深信不疑,以为这屋里只住着一个女子,如今听到不知来由推门声与脚步声,自然是十分困惑,呆愣在原地。

      不等他们回过神来,慕云瑠三步并作两步,举着锄头冲进屋内,模糊地瞅准一个人影就狠狠地挥动手中的农具向对方攻去,同时还大声呼唤:

      “阿钰——慕钰——快醒醒!!!快跑——”

      可这群人毕竟是土匪出身,虽说彼时被疑惑制住,但眼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时,身手依旧十分迅捷,只见队尾那人闪身躲过慕云瑠拙劣的攻击,同时手上略一发力,便轻而易举地将来人击倒在地。

      慕云瑠扑通一声跌倒在地,高举的锄头也脱手飞出去掉在地上,在黑夜的寂静中发出刺耳的声响。

      月光透过打开的木门照进来,蔡四一行人这才看清楚跌倒在地上的貌美女子。他们暂时遗忘了方才的惊诧,被意外压制的色欲又涌上心头,全然不顾她刚刚的呼唤昭示了这屋内还有他人。

      恰巧慕钰也被她的疾呼惊醒,睁开眼之后分明看到几个虬髯大汉正要往他娘子的身上扑去——

      他下意识地大喊:“娘子——”

      一声清脆男声可算将蔡四等人拉回现实:屋里还有一个男子,听称呼似乎是这小娘子的丈夫。

      蔡四不禁在心中暗骂蔡衙役的假消息,但也还不忘盘算如天仙般貌美的有妇之夫卖入妓院能值多少钱。

      他还是不愿意放弃送到嘴边的肥肉,尽管这肉并没有他预想中的那般好吃。

      蔡四心想他们一行几人还制服不了一对柔弱夫妻?!

      正打算抽刀威胁他们二人的蔡四却在将手探向腰间后顿住了,他忘记今日来时没有带上武器!他们今日来本就是想当一回采花大盗,并不想伤及她的性命。

      这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不然慕钰必将性命堪忧。

      举棋不定之际,蔡四他们骤然听到院门外传来一声打更的锣声和密集的脚步声。

      有人来了,而且不少。

      接着,村长老罗叔熟悉的声音响起:“乡亲们,土匪进村了——”

      蔡四他们听到这话算是彻底慌了神,于是屁滚尿流地翻墙离开了,由于太过着急,其中一人还在翻过矮墙时卡住了□□,发出了杀猪般的惨叫,其他人合力将他拉下来,架着他头也不回地逃走了。

      慕云瑠此时只觉得老罗叔如天神罗汉下凡般及时可靠,她在力量回到身体之后站起来,奔去打开了房门。

      门外站着手中拿着锣和梆子的老罗叔,还有他身后的王大娘、木匠大哥等若干人。他们一些人脸上虽还有着困意,但摄向慕云瑠的眼光中则裹满了担忧和关怀。

      “六丫头,你没事吧——”

      “乖女,可还好?有没有伤着?”

      听到他们的关心之语,慕云瑠的委屈、恐惧终于挣脱桎梏,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她再也克制不住,扑到王大娘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庙堂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有坑必填~ 喜欢的宝子请务必点个收藏呜呜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