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特别篇 ...
-
(现在时)
茶馆内,灯光温暖,茶香氤氲。顾云深坐在赵姐对面,心中的焦躁奇异地平复了些许。赵姐不急着讲故事,而是又慢悠悠地沏了一壶新茶,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能安抚人心的韵律。
“林薇这件事,”赵姐缓缓开口,将一杯澄亮的茶汤推到顾云深面前,“你盯着张裕本人,就像当年那个傻丫头只盯着我是不是失态一样,方向错了。”
顾云深凝神倾听。
“张裕这种人,爱惜羽毛,但也最是虚伪。他敢这么做,仗的是什么?是他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是他背后资本的支持,是认定林薇这样的新人无足轻重,掀不起风浪。”赵姐的目光变得锐利,“你要找的,不是他威胁林薇的直接证据——那种东西他绝不会留下。你要找的,是能让他背后的人觉得他‘麻烦’、‘不值得’的东西。”
“比如?”顾云深追问。
“比如,他经手的项目里,有没有见不得光的账目?他讨好某些人时,送过什么不该送的东西?或者……”赵姐压低了声音,“他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一旦曝光就会让他形象彻底崩塌的‘癖好’,而被他的对头或者合作伙伴掌握着?打蛇打七寸,你要找到那个能让他的保护伞瞬间收拢的开关。”
顾云深豁然开朗。他一直试图从正面突破,却忘了迂回攻击其根基。这不正是沈清猗最擅长的吗?
“可是……这些信息,如何去……”
赵姐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历经沧桑的通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来,喝茶,听我慢慢讲。那个雨夜,那个像小狼崽一样的丫头,走进我的茶馆之后……”
(过去时 - 七年前)
沈清猗站在茶馆门口,雨水从她身上滴落,在脚下积成一小滩水渍。她浑身紧绷,眼神扫视着这个不大的空间——古朴的家具,满架的书,墙上挂着意境深远的水墨画,以及空气中弥漫的、让她陌生的安宁气息。这里的一切都与她生存的那个粗糙、冰冷的世界格格不入。
赵婉清仿佛没看到她满身的戒备,递过来一条干净柔软的白毛巾和一套叠放整齐的棉质家居服。“去里间把湿衣服换下来,不然要生病。”她的语气自然得像在招呼一个常客,而不是一个刚刚跟踪她被抓个正着的偷拍者。
沈清猗没动,只是死死盯着赵婉清,试图从她脸上找出伪装的痕迹。
赵婉清叹了口气,把衣物放在旁边的椅子上,自己走到茶海前坐下,开始烧水、温杯。“你放心,我这里没有摄像头,也没有埋伏。我只是不喜欢看到年轻人走弯路,尤其是……像你这样的。”
“我这样的?”沈清猗终于开口,声音因为寒冷和紧张而有些沙哑,“你知道我什么样?”
“眼神里有狼性,但路子走歪了。”赵婉清头也不抬,专注地摆弄着茶具,“靠偷拍明星隐私换钱,是来钱快,但也是最底层、最危险的。你觉得自己在狩猎,其实在更上面的人眼里,你不过是随时可以踩死的虫子。”
这话像针一样刺中了沈清猗的内心,她脸色一白,下意识反驳:“我不需要你教我怎么活!”
“那你就继续在雨里蹲着,等着拍我醉酒的丑态?”赵婉清终于抬眼看了她一下,眼神平静无波,“然后呢?拿着五千块,交完房租,再去找下一个目标?你今年十八?二十?能这样干到几岁?等年纪大了,跑不动了,或者惹到不该惹的人了,怎么办?”
一连串的问题,砸得沈清猗哑口无言。这些都是她刻意不去想,却会在深夜啃噬她的恐惧。
水烧开了,咕嘟咕嘟地响。赵婉清娴熟地泡茶,将第一杯茶轻轻放在沈清猗面前的桌上。“喝点热茶,暖暖身子。然后,你可以选择穿上干衣服离开,继续你原来的生活。或者……”她顿了顿,看着沈清猗的眼睛,“留下来,听我讲一个故事,关于怎么才能在这个吃人的圈子里,真正地活下来,甚至……活得有尊严。”
沈清猗看着那杯热气腾腾的茶,又看看椅子上干净的衣服,最后目光落在赵婉清那双仿佛能看透一切的眼睛上。理智仍在叫嚣着危险,但一种更深沉的、对温暖和“可能”的渴望,让她鬼使神差地伸出手,端起了那杯茶。
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驱散了部分寒意。她沉默地拿起衣服,走进了里间。当她换好干爽的衣服出来时,虽然眼神依旧警惕,但身上的刺仿佛收敛了一些。
赵婉清指了指对面的座位:“坐。”
沈清猗犹豫了一下,坐下了。
“你知道,为什么我能一眼就发现你吗?”赵婉清问。
沈清猗抿着嘴不答。
“不是因为你有破绽。”赵婉清笑了笑,“是因为我太熟悉这种窥探的感觉了。当年我红的时候,身边围满了各种镜头,明的暗的。我经历过比你更疯狂的跟踪和偷拍。所以,不是你的技术不好,而是你选择的目标,错了。”
她看着沈清猗,语气变得严肃:“你想靠这个立足,就要明白,拍明星的绯闻隐私,是最低级的信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那些能决定明星生死、能影响资本流向、能撬动权力格局的东西。比如,投资方洗钱的路径,大佬们见不得光的交易,竞争对手精心布置的陷阱……这些,才是真正的筹码。”
沈清猗的心跳加快了。赵婉清的话,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一个更黑暗、更危险,但也可能蕴藏着巨大力量的世界。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沈清猗终于问出了关键问题。
赵婉清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依旧滂沱的雨幕,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悠远的苍凉:
“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年轻时的影子。也因为……这个圈子里的黑暗,总得有人去记录,去抗衡。哪怕只是一点点光。”
那一夜,在那间温暖的茶馆里,十八岁的沈清猗没有拿到她想要的五千块丑闻照片,却得到了一句或许价值连城的点拨,和一份她当时还无法完全理解的、沉重的“传承”的开端。而命运的齿轮,也由此咬合得更紧了。